3年前,雷軍釋出了一款擊穿市場低價的599元紅米手機,引起群嘲。
當時不少網友都在質疑一點:為什麼要做這種幾百塊的、吃力不讨好的手機?
甚至有超過一半的留言認為它連被當作老人機都不配。言語之間顯露出不屑之意。
在它的海報上,都能看出小米的自嘲。
事實就是,廠商們已經越來越不願意推行這種利潤低、對品牌格調提升也沒有任何助益的機子。
那麼到23年了,還有誰在買599元的手機?
肯定不少人立刻能搶答出來:老人!
是也不是。
确實有不少年輕子女在為老一輩買這種大螢幕+極簡桌面模式的手機,既照顧了中老年人眼神不太好的毛病,又為自己省了錢。
但還有這麼一些人,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使用着這樣的機子。
#剛剛好能用#
别誤會,這不是廣告。
純粹是我這幾天看到一位匿名作者在網上分享了他的一段親身經曆,有感而發。
這是一個前兩年日子過得焦頭爛額的普通人,在他意識到自己始終過得比一些人都要好時,突然做了一個決定。
疫情期間,他要為某個貧困地區需要上網課的小朋友捐幾台手機。
他是以問了自己經常跑那邊的朋友。
朋友說還有37個小朋友需要。一台大概是600塊錢。
他問為什麼是600元一台。
朋友說,因為他們測試過,600元剛好可以用,價格再低就太卡了。
他下意識地接話,1000出頭不是更好嗎?
朋友突然低下頭去,1000出頭要好很多,甚至800出頭也要好很多,但是便宜點,不就多一個小朋友有一台手機嗎。
這位作者是這樣形容自己的,“我突然就明白了,是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還是太過膚淺了,甚至一無所知得像個小醜”。
他最後花了1萬左右,買了十餘台寄過去。後來朋友發來了照片,他看着裡面的環境,心裡還是很難受。
我是在社群裡被人艾特了要求一定要去看看這篇文章,底下的評論基本都是破防了的成年人們。
#數字鴻溝#
在後疫情時代,沒有手機,就如同沒有口罩那樣寸步難行。它幾乎和身份證一樣,發揮着同等效力。
與之相對的,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統計報告》中顯示的:截至2020年3月,大陸網民規模為9.04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64.5%。
換句話說,仍有5億人是不上網的。這些人,成為了數字化時代的盲區,在日益便捷的社會裡四處碰壁。
在大多數人都享受便捷帶來的好處時,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生活是有多麼不便。
在老人群體中,特别是農村老人,手機普及率還沒我們想象的那麼高。
疫情期間,有位來自安徽亳州的戴姓大爺,為了投靠親戚出門打工。卻苦于沒有智能手機,提供不了健康碼。
于是,隻能風餐露宿,徒步千裡。一個人踽踽獨行十餘天。
#低價都是錯誤#
依舊是2020年,8月底,微網誌上出現了個熱搜,叫做“散裝衛生巾”。
說的是有位網友在逛淘寶時,發現有些網店在賣20元100多片的散裝衛生巾。這些衛生巾既無品牌,也無像樣的包裝。不由得表示質疑:這麼便宜還敢用?這種隐私物品怎麼敢亂買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
很多人的發言,就好像是現代版的“百姓為何不食肉糜”。
沒有一個買過的人站出來為自己辯解。
她們僅僅是在淘寶提問底下回答了四個字:我有難處。
四個字,每字都有千鈞重。那些了解他們的人,也隻能歎口氣,然後說句同樣的話。
除了這一句話,再不肯多說。
為什麼?
因為貧窮是件很隐私的事。
自尊心強又要面子的青少年,沒有人願意聲張。
頭發花白的老人,沒有力氣也沒有管道聲張。
遭遇月經貧窮的女性,沒有勇氣聲張。
在我國小時候,學校還組織過對周邊貧困鄉村的孩子進行捐款。如今雖然早就不記得她的名字,但印象深刻的就是,每次跟同學們帶着一大堆捐贈物品去她家,她臉上的表情。
那當然是跟開心完全沾不上邊的,如果非要選個可能有點貼切的詞,應該是麻木。就像是臉上帶着一層面具。
她以此來擋住自己的真實情緒。
貧窮總是被僞裝得很好,它們安靜地潛伏于世界上最不起眼的角落裡,不願意被發現,也不期待被關注。
在大陸,尚且有5.47億人口的月收入不足1000元。而這些人的生活狀态,有相當一部分,如果沒有人刻意提及,可能你和我一輩子都不會了解。
是以,買不起衛生巾這件事是真的。不是不想買更好的,是沒得選,不得已。
其實,這些衛生巾并非真的“三無産品”。除了便宜、量大、型号長度選擇多樣,它們也都具有相應的品牌、資質證明。但物欲橫流的時代,低價本身就是錯誤。
殊不知,再便宜的東西都有它的市場。随便打開拼多多,搜尋一件商品,按價格由低到高排序,你會看到無數真心實意的評價。
它們以剛剛好能用的程度,滿足了這些隐形消費者的需求。
是以,是的,都2023年了,這人間還有疾苦、貧窮。
好在,這人間也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