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每周隻工作4天時間,還拿着與之前相同的報酬,這并不是玩笑或偷懶,與之相反,英國的一項實驗表明,這或許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據新華社報道,非營利組織“全球4天工作制”聯合英國智庫“自主權”、劍橋大學和美國波士頓學院于去年6月至12月在英國開展“每周工作4天”實驗。參與企業有60多家,涉及餐飲、營銷、金融等多個行業,參與員工合計2900人。實驗後發現,與每周5天工作制相比,每周工作4天讓員工身心更健康、工作效率更高。大多參與實驗的企業打算繼續實施這一工作制度。
事實證明,幹得少賺得多,或不是一句妄想。據美聯社報道,調查結果顯示,實驗期間,大多數員工的壓力都有所減輕,工作和生活間的平衡得到了改善,企業報告收入在試點期間基本保持不變,甚至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
每周4天工作制也許正在從想象變成現實。
73%實驗員工對生活滿意度上升
49歲的媒體行業主管米歇爾(Michelle)在求職時都會注明一點,要求每周工作4天時間。
2015年,米歇爾剛剛休完産假傳回工作崗位。最初她每周工作3到4天,但在新冠疫情期間,她換了一份工作,又回到了過去每周工作5天的狀态,米歇爾在工作時長的轉變中發現了明顯的不同。
“突然間,我覺得我的全部時間都在工作。”米歇爾對《華盛頓郵報》說道,在随後的求職中,她每次都清楚地告訴潛在雇主,她想每周工作4天,周五休息,所支付工資可以是工作5天的80%。這樣可以不因缺席家庭生活而感到内疚,再也不用把所有的差事都壓縮在周末兩天裡。
英國的一項實驗研究佐證了米歇爾的觀點,資料顯示,每周工作4天可以減少員工壓力,并提升效率。
非營利組織“全球4天工作制”(the 4 Day Week Global)聯合英國智庫“自主權”(Autonomy)、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波士頓學院于2022年6月至12月開展了一項“每周工作4天”的實驗。
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大多數員工都對每周工作4天感到很滿意。據美聯社報道,與實驗前相比,員工的疲憊程度降低了71%,壓力減輕了39%。随着疲勞感降低,睡眠時間增加,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态也有所改善。60%的員工表示更易平衡工作和家庭,73%的員工對生活滿意度有所提高。
減少工作時間,卻未影響工作品質。“每個人都很專注,他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人人神清氣爽。”參與此次實驗的炸魚薯條餐廳總經理科斯蒂·溫萊特(Kirsty Wainwright)表示,員工以一種更好的心态來工作,這種心态也傳遞給了顧客,他們得到了更好的服務。
此前,有公司擔心,減少工作時間會降低收入。但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于縮短工作時間的公司來說,無論是每周減少一個工作日,還是部分日子裡延長工作時間,其餘日子裡減少工作時間,以達成平均每周工作32小時,收入都沒有受到影響。
這主要與提高效率有關。《時代》雜志指出,根據部分公司實驗結果發現,公司内部流程中削減了大量不必要的東西,減少了備援的會議,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參與實驗的公司中,92%的公司表示,他們将繼續實行每周4天工作制,30%的公司表示,這将成為他們永久性的改變。
負責對參與實驗員工采訪工作的劍橋大學助理研究員戴維·弗雷恩(David Frayne)說,實驗結果“鼓舞人心”,這充分顯示了每周4天工作制“從夢想變成現實”給企業帶來的諸多好處。
新冠疫情或影響了世界的工作方式
事實上,人們如今習以為常的每周5天工作制隻有不到100年的曆史。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普遍認為,一周七天的說法出現在大約4000年前的古巴比倫。古巴比倫人認為構成太陽系的七顆行星格外神聖,決定七天為一周。人類等到近代科學迅速發展後,才有了“周末”的概念。
“周末”(weekend)一詞的最早記錄出現在1879年的一本英國雜志《筆記與疑問》(Notes and Queries)中。那時候,在斯塔福德郡,如果一個人在星期六下午結束工作離開家,與遠方的朋友度過星期六的晚上和星期天,那麼他會被說成“在某處過了周末”。
1908年,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家工廠首先以一周中的兩天作為“周末”,這一規範直到大蕭條時期才成為美國行業慣例标準。自此,多數國家和公司紛紛跟進,逐漸确定每周5天工作制。
近幾十年以來,又陸續出現了一些繼續減少工作時長的讨論。波士頓學院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朱麗葉·肖爾(Juliet Schor)是“全球4天工作制”的研究負責人,她表示,她在1997年出版過一本關于減少工作時長的書籍,但是當時找不到願意減少員工工作量的公司,幾年前才有少數公司願意嘗試,“但一切都不像現在這樣,現在,它(每周4天工作制)真的存在了。”
這些變化或要歸因于新冠疫情。《時代》雜志指出,在疫情封鎖期間,員工們的壓力水準和倦怠程度飙升,他們既要努力跟上工作,又要平衡家庭需求,這不僅加劇了員工對工作效率低下的失望情緒,還在某些行業導緻了大規模辭職。
随着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重返辦公室,員工再次回到了新冠疫情之前的例行日程中,居家時間減少,長途通勤增加以及線下互動也變得頻繁。但想要達成這些要求似乎變得比以前更為困難,例如伴随生活成本上升,在通勤和午飯上的花費也比以往更多。美聯社指出,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的工作方式,人們想要尋求更大的靈活性,改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顯而易見的是,每周4天工作制并不能完美适用于每一個行業。肖爾表示,向遠端工作方式的轉變,也讓許多雇主重新考慮排班的方式,“讓員工在家工作并不意味着他們不工作,這對很多管理層而言,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
多國已邁出嘗試的一步
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冰島在2015年至2019年針對約2500名勞工進行了減少工時的實驗,将每周工作時間從40小時減少到35小時或36小時,但沒有減少勞工的工資。
實驗十分成功,工會也開始倡導更加廣泛的應用,到2021年時,全冰島86%的勞工要麼減少了每周的工作時間,要麼獲得了減少每周工作時間的權利。
從那以後,也有其他國家采取了類似的措施,隻是規模大小略有不同。
2019年,丹麥奧斯海勒茲自治市将其300名公職人員的工作時間改為周一至周四,但其總體工作時間并未減少,這也是丹麥第一個推行一周4天工作制的行政區。
阿聯酋政府在2021年末釋出公告,稱自2022年1月1日起,阿聯酋将公職人員的工作時間縮短至每周4.5天,每周休息時間變更為周五下午、周六及周日,以促進工作和生活平衡。2023年春天,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倫西亞也将推出一項低門檻的4天工作制測試。
新冠疫情的發生也直接推動了部分國家工作制度的改變。
2021年,日本政府表示,由于受到疫情長期影響,已經開始讨論選擇性周休三天制的普及問題,允許有意願的企業員工每周休息三天。兩年前,微軟日本公司成為日本第一家實行四天工作制的跨國公司,回報效果顯示“效率提高40%”。
2022年2月,比利時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經濟改革方案。其中指出,比利時的勞動者可以選擇每周工作四天。改革方案還将賦予勞動者在下班後關閉工作裝置、忽略與工作相關的資訊的權利。
在解釋改革方案初衷時,比利時首相亞曆山大·德克羅在新聞釋出會上表示,勞動力市場改革的目的是創造一個更有活力和生産力的經濟,“新冠大流行迫使我們以更靈活的方式工作。勞動力市場必須适應這種情況。”
但也不是所有縮短工作時長的嘗試都暢通無阻、毫無障礙。據“歐洲新聞台”報道,瑞典曾嘗試在不降薪的情況下每天工作6小時,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這項實驗上花錢,連左翼政黨也認為大規模實施該政策的成本太高,實驗遭遇諸多批評,最終沒有繼續下去。比利時内部針對減少工作時長的争論也相當激烈。
不過,整體來看,每周4天工作制正緩慢地在全球邁開腳步。“全球4天工作制”聯合創始人洛克哈特表示,關于每周工作4天的讨論正以更快的速度進行,這個想法不再像過去那樣陌生,預計到2023年年底,這種工作方式或許會逐漸成為“主流”。
新京報記者 栾若曦
編輯 張磊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