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EO來信】稻盛和夫:選擇别人沒走過的路

【CEO來信】稻盛和夫:選擇别人沒走過的路

日本航空公司CEO稻盛和夫(資料圖)

“昨天走過的路,今天再走一趟,或者去重複别人已經走過的路,這與我的天性不合。我總是選擇别人沒走過的路,一直走到今天。 ”

【中國企業家網】日本“經營四聖”之一、日本航空公司CEO稻盛和夫以其卓越的經營才能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在其著作《幹法》和《活法貳:超級“企業人”的活法》中,稻盛和夫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取得一系列卓著的經營成就的。他說, 同别人幹一樣的事,很難期待獲得出色的成果,因為那麼多人走過的路上不會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無人涉足的新路,盡管寸步難行,卻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巨大的成果。 在他看來,經營之道重在敢于不斷挑戰新事業。

以下是其著作節選。

稻盛和夫:

“我們接着要做的事,又是人們認為我們肯定做不成的事。”

這是得過新聞界最高榮譽“普利策獎”的美國著名記者戴維.哈爾伯斯坦先生所引用的我說過的話。戴維在其所著的《下一世紀》一書中,專門用一章的篇幅,講述了京瓷及其創業者,也就是我的故事。

他說,自創業以來,稻盛就以這樣的氣魄不斷開發新産品,向新事業發起挑戰。

确實,回顧我走過的人生,凡是人們都“走慣的路”,我從未涉足過。

昨天走過的路,今天再走一趟,或者去重複别人已經走過的路,這與我的天性不合。我總是選擇别人沒走過的路,一直走到今天。

當然,這樣的道路絕非平坦,因為誰也沒有走過。

我常做如下比喻:

我行走在田間泥濘的小道,那甚至不能被稱為路。腳底一滑就會跌入水田,蛇或青蛙突然出現吓我一跳,但我仍然一步一步向前走。無意間向旁邊一瞥,那裡鋪裝平整的大道上車水馬龍。如果踏上那條路自然既舒服又友善,但我卻憑着自己的意志,反而仍走那無人通行的泥濘小路,而且堅忍不拔地走到今天。

“鋪裝平整的大道”是大家都想走的、正在走的路。在大路上跟着别人亦步亦趨沒有趣味。若隻知步别人的後塵,則絕不能開拓新的事業。

同别人幹一樣的事,很難期待獲得出色的成果,因為那麼多人走過的路上不會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無人涉足的新路,盡管寸步難行,卻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這麼想,也就這樣一路走來。

從京瓷創業到今天,半個世紀中,我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從各種産業用陶瓷零部件到各種半導體電子封裝零部件,從太陽能發電系統到影印機、手機等,向廣泛的事業領域持續地發起挑戰,而且,後來又投入跨行業的通信事業,涉足飯店事業等。

這不是因為我具備各行各業的技術,而隻是“每天不斷進行創造的工作”,半個世紀以來持續不斷,如此而已。

每天每日,哪怕很少一點,也要在“創造性的工作”上下工夫。即使一天的進步微不足道,但若經過十年的積累,就一定可以孕育巨大的變化。

無論多麼渺小的工作,都積極去做,抱着問題意識對現狀動腦筋進行改良。能這麼做的人和缺乏這種精神的人,假以時日,會産生驚人的差距。

不滿足于現狀,總想做得更好,總不斷提升自己,或許就是産生“成功”與“失敗”之間差距的根源。

每天一點鑽研創新,日積月累,今天比昨天進一步,做得更好,這種“上進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進入真正“創造”之門的秘訣。

上司者時時都要有創意,并激發員工去想一些新點子。除非上司者時常帶給大家新觀念以及新的刺激,否則團隊難以進步和發展。要是上司者安于現狀,員工也會變得苟安,這樣就會退步。假如你的上司是這種人,那麼,對團隊而言真是悲劇。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上司者一定要從深刻的思考、困苦和折磨中獲得創新的想法。

作為公司的上司者,我要求每一個員工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勝過今天。這就是日文中的“改善”(kaizen)。我必須以身作則,展現出創造力,并鼓勵其他人跟随。而且我特别注意,一年365天,是不是能堅持每天都努力做到?是否天天都能如此?

最後,在如何讓公司成長方面,我避免采用神奇而快速的方法,而是通過不斷創新促使公司自然發展。

在進入全新的、沒人到達過的境地時,我會試着專注于目标。這份專心的程度已使一切滲入潛意識中,并塑造及刺激我的思考。如果動機強烈、欲望熾烈,自然可以做到這一點。意識或潛意識專注到某種程度,就可以從中産生創意,創意不是淺薄的随意思考。不要以為靈感是刹那間湧現的,其實在你心中,它早已醞釀很久了。

有創意的心追随的是長遠理想。

重要的是,不管目前欠缺什麼,一定要持續地為夢想努力。當初我們打算籌建京都半導體公司時,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計劃、夢想、沉思以及辯論。創立DDI時也一樣。今天的DDI已經是原本獨霸日本電信事業的NTT最大的勁敵。

在創立DDI時,我們從NTT請來五位很優秀的青年工程師。每個周末,這五個年輕人都要從東京來到京都,在我們公司的客房裡讨論如何創立DDI。這一過程一連持續了6個月,最後直到我們的遠見變得越來越清晰具體為止。

之後,我才覺得大舉向前邁進。我們遇見過很多困難,但是我們那清晰具體的遠見總是能帶領我們找到脫離困境的路。是以,我們一點也不焦慮,反而擁有夢想成真的信心。就在1994年3月31日,DDI稅前盈利已達5.07億美元,營業額則已超過38億美元。

(本文根據網易财經《稻盛和夫:少有人走的路》一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