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作者:雯雯教育日記

#家長百問百答#

出國留學,對于家境殷實的學生而言,不過是簡單一句話的事,而對于普通家庭的學生來說,是學生時代的羨慕,是畢業後被比下去的無奈。

如果有條件的話,誰不想出國留學呢?不僅能增長見識,回國後還能受到更多的認可,似乎大家都預設了一點:國外的大學就是比國内的強。

學校強弱暫且不表,單比較國内外學生的狀态,就是完全相反的兩種景象。不過,根據專家預測,留學生即将迎來“斷供潮”,事态注定會朝着反方向發展下去。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國内大學生的學習現狀,并沒有高中老師編纂的那麼自由美好,能在國内大學享受到自由的學生,要麼高度自律,學習效率極高。

要麼就是混吃等死,不學不練,畢業後等着啃老。其餘的普通大學生,前三年的學習生活依舊是早八晚五地上課,還得抽空去找實習。

而留學生給人的印象是:花着大把的鈔票,在國外吃喝玩樂,順便上上簡單的課程,玩夠幾年之後,回國就是海歸人才,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令人羨慕的工作。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但這也同樣是刻闆印象,實際上國外的大學也有參差,好大學課程同樣很緊,考試壓力也很大,不過花費高、生活豐富是必然的。

但根據專家推測,現在的留學生,即将迎來“斷供潮”。受到過去三年的“口罩”影響,很多中小型企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

三年前,他們是小資企業家,有能力把學生送到國外的任何一所大學讀書,教育上都舍得掏錢,生活上自然也不會虧待了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是以不惜每年投入百萬,隻為了讓學生在接受國際教育的同時,也能趁此機會開闊眼界,成為真正的“人中龍鳳”。

但河東河西,不需要三十年,三年就能颠倒徹底。一位留學生的家長在網絡上大吐苦水:稱自己已經沒有能力繼續供養女兒留學的全部費用了。

留學生被斷供,擺在她們面前的隻剩兩條路

學費 35萬,生活費還有學生養豪車的錢,加一起一年至少一百萬,而女兒還有兩年才畢業,自己拿100萬都捉襟見肘。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留給女兒的隻有兩條路:要麼自己想辦法,要麼放棄留學,回國發展。平心而論,一個教養慣了的女孩子,在國外能有什麼正當辦法,賺夠200萬的學費?

而早已習慣國際化教育的她,回到國内,根本沒有能力在聯考的競争中分一杯羹,要是有這種能力,當初也不至于出國留學了。

隻能說這樣的家長太不負責了,不考慮自己的能力是否具備穩定性,就盲目地送學生去國外留學,還培養他們揮金如土的惡習。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最後自己不行了,就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這種家長心知肚明,還沒畢業的學生,在另一個國家能有什麼辦法?這樣的家長才是最自私的。

把學生當成自己炫耀的資本,希望他們光鮮亮麗給自己“長臉”,其實根本沒有為學生的長遠打算,承擔不起了就直接撒手不管。

更離譜的是,有家長自己負擔不起學生的留學費用,竟然衆籌學費,真是荒唐至極,這麼理直氣壯的乞讨,筆者還是第一次見。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相比之下,那些家境一般的留學生,才是最後的赢家。他們的家長沒有讓他們揮霍的資本,但卻有鼓勵他們出國留學的遠見。

寫在最後:

在家長盡其所能提供一定比例的支出時,學生也在自食其力地半工半讀,無論是學習還是能力,這些留學生都得到的最好的鍛煉。筆者以為,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所謂好的教育,不是花錢多就能通羅馬,而是給予子女支援和鼓勵的同時,引導他們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使得他們獲得能立于社會的能力。

留學生迎來“斷供潮”,重金培養的“貴族小姐”,衆籌學費成笑話

筆者作為過來人,是覺得國内的大學生活并不輕松,甚至比高中還累,因為你需要自己摸索努力的方向,沒有老師一步步地帶你往前走。

國外留學也是如此,誠然,要是沒錢,連學費都交不起,連學校的門都進不去,但進去了之後,也得好好考慮,該怎麼走出來。

學生不能一輩子都待在學校裡光鮮亮麗,更不能一輩子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這次的留學生“斷供潮”,是一次警鐘,給了家長一次重新審視教育的機會。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