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作者:半想天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超級軍旗”是法國“達索”公司生産的艦載型攻擊機,該艦載機由60年代生産的“軍旗”IVM攻擊機改進而來,從1978年開始裝備法國海軍。該機曾在馬島戰争中因發射“飛魚”飛彈擊沉了英國“謝菲爾德”号飛彈驅逐艦和“大西洋運送者”号集裝箱船而一舉成名。

發展曆程

1950年代初期爆發的北韓戰争讓達索公司看到了輕型戰鬥機在戰場上的優秀表現,決定研發以輕型飛機為下一代核心戰機。當時,法國和北約國家的空軍都想要更大的戰鬥機而不是輕量化的戰鬥機,但達索自掏研發費用開發了一種能夠在航母上起降的輕型噴射機,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 “軍旗” IV,旨在滿足海軍的需求。法國海軍在 1956 年 7 月見證了“軍旗”IV 的首飛後決定引進這款飛機,于1962年開始共引進90架,其中戰鬥機69架,偵察機21架。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法國達索公司開發的“軍旗” IV輕型艦載機

“軍旗” IV大獲成功後達索開始着手研制軍旗 IV 的後繼機型,将英法聯合研制的“美洲虎攻擊機”戰鬥機改造為海軍型号,并将其命名為“捷豹M”。原型機于1969年11月進行着艦試驗,但在着陸試驗中由于發動機功率輸出過低如果強行降落在航母上的話可能導緻嚴重的事故,随即取消了着艦試驗。此外,高預期的開發成本也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法國海軍按合同要求引進的數量超過100架,但實際預算隻能支付60架左右。“捷豹M”研制的計劃沒有進展處于低迷狀态,直到1973年該項目才被法國政府正式取消。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克萊蒙梭航空母艦着陸試飛中的捷豹 M

當捷豹 M 研制失敗後法國海軍再次考慮引入後續艦載機型,首先慮引進美國LTV宇航公司開發的 A-7 海盜 改進型 海盜 II 和道格拉斯公司的 A-4 空中之鷹。與此同時,作為本土企業的達索公司也向法國政府送出了一份針對海軍機型需求的設計方案,據說是為了消除之前失敗案例的影響,創造“空間”生産飛機。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基于 “軍旗” IV M達索開發了新的艦載機

作為捷豹 M 的替代品,達索提出了一種基于軍旗 IV 海軍改型的設計,即軍旗 IVM。達索保留了軍旗 IVM 的基本設計,但換上了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更換了主翼更新了航電裝置。達索的這一方案采用的是100% 的法國技術,而且價格低于其他飛機制造商。達索之是以能夠降低單價,是因為在新的設計方案中大規模使用了現有達索飛機所使用的技術,這項被稱為“超級軍旗”的提案于 1973 年獲得法國政府的通過,并迅速造出數架原型機。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超級軍旗的改進版

“超級軍旗”的三架原型機通過更換現有軍旗IVM中的發動機、航電裝置和主翼完成更新,并于1974年10月28日首飛成功。法國海軍最初計劃引進100架飛機,但實際上隻下了 60 架的訂單,并提出了另外 20 架的随機訂單,但随着預算再次削減法國海軍最終引進71架。

“超級軍旗”特征

“超級軍旗”是一款采用單發中翼的戰鬥機,機身結構由全金屬制造,采用後掠翼,主翼和尾翼均收起約45度角。發動機是 11,025 磅重的 Atar 8K-50 渦輪噴氣發動機(由斯奈克瑪航空航天工業集團制造),但不帶加力燃燒室。總體來說,“超級軍旗”性能與原來的“軍旗”IV沒有太大差別,但航電裝置有了很大的提升。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超級軍旗降落在戴高樂航空母艦上

“超級軍旗”能發射“法國國家航空宇航公司”(現為空中客車公司)制造的AM-39 Exocet反艦飛彈 ,以及用于飛彈制導的龍舌蘭雷達(湯姆森CSF制造,現為法國泰雷茲集團 )。“超級軍旗”安裝了一台UAT-40中央計算機,用于內建導航資料、雷達資訊和武器目标擷取與控制。在90年代,達索對“超級軍旗”進行了重大更新,任務計算機更新為UAT-90,雷達也換成了湯姆森CSF的銀蓮花雷達,探測距離比龍舌蘭雷達提高了一倍多。駕駛艙也進行了重新設計,将操縱杆更換為HOTAS(手動油門和鬥杆),并通過加強機體延長了使用壽命。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與飛魚空對艦飛彈一起展出的超級軍旗

“超級軍旗” 在 2000年再次得到更新,配備了用于自衛的電子對抗 (ECM)系統,并在座椅上安裝了夜視儀和新的慣性導航資料與 GPS 聯鎖系統,還包括一個達摩克利斯雷射瞄準吊艙。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超級軍旗”固定在航母彈射器上準備升空

除了搭載常武器以外“超級軍旗”還能運載核武器,最初隻能投擲非制導重力核彈。“超級軍旗”90年代的大規模更新包括中程空對地飛彈和沖壓噴氣空對空核飛彈。還有從這個時候開始還能投擲精确制導炸彈,并增加了偵察吊艙。

營運狀态

法國于1978 年接收了“超級軍旗”戰鬥機,共組織了三個中隊組成超級軍旗中隊,分别在克萊芒梭号和福煦号航空母艦上服役。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塗有虎紋的法國海軍第11戰師超級軍旗

“超級軍旗” 的第一次實戰是在1983年9月22日在黎巴嫩的奧利芬特行動期間,當時當叙利亞軍隊向法國維和部隊開火時,福煦号航空母艦的“超級軍艦”打擊了叙利亞陣地。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1983年一架配備馬特拉火箭吊艙的超級軍旗從福煦 (R99)航空母艦上離開黎巴嫩海岸。

從1991年開始法國對“超級軍旗”進行了重大更新,更新後的飛機被命名為“SEM(Super Étendard Modernisé)”。更新後的“超級軍旗”在1999年南斯拉夫内戰期間首次作為北約部隊參戰,共執行了400次作戰任務成功打擊了73%的目标,創下了當時北約飛機中任務完成率最高的記錄。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阿根廷海軍的一架超級軍旗正降落在羅納德·裡根号航空母艦 (CVN-76)

“超級軍旗”隻出口過阿根廷海軍一次,1979 年美國對阿根廷實施禁運後,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共獲得了 14 架超級軍旗。當時受“肮髒戰争”(1974-1983)影響,美國對阿根廷軍方實施禁運,拒絕向阿出售正在大規模作戰的A-4Q“天鷹”戰鬥機的備件。到1981年11月阿根廷共購買了五枚“飛魚”反艦飛彈,這五枚“飛魚”飛彈在1982年阿根廷與英國的馬島戰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阿根廷空軍的超級軍旗

所屬阿根廷的第 2 海軍中隊“超級軍旗”駐紮在火地島海軍基地,1982 年 5 月 4 日在 P-2H 海王星海上巡邏機支援下,“超級軍旗”發射飛魚反艦飛彈擊沉了皇家海軍 (RN) 驅逐艦-謝菲爾德 (D80),5 月 25 日“超級軍旗”還擊沉了搭載一架直升機,搭載一枚 AM39 Exocet 飛彈執行前線支援任務的英國商船(“大西洋運送者”号集裝箱船),5 月 30 日“超級軍旗”裝備了阿根廷最後一枚飛魚反艦飛彈,在四架 A-4C 天鷹戰鬥機的支援下襲擊了皇家海軍無敵号航母,但這次它遭到了皇家海軍地對空飛彈的攻擊。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皇家海軍的謝菲爾德驅逐艦在沉沒前被超級軍旗的飛魚飛彈擊中

1984 年馬島戰争結束後,阿根廷接收了剩餘的 14 架“超級軍旗”戰鬥機,每架飛機都配備了 飛魚反艦飛彈飛彈。2009 年一些現役飛機通過移植從海軍退役的超級軍旗的航空電子裝置更新到超級軍旗現代化 (SEM) 規格。

“超級軍旗”戰鬥機—馬島海戰中的明星戰機

搭載飛魚飛彈起飛的法國海軍超級軍旗

1983 年至1985 年間法國海軍營運的五架飛機被租給伊拉克空軍,其中一架飛機于 1984 年 4 月 2 日被伊朗空軍的 F-4 “熊貓” II 發射的 AIM-7E-2 海麻雀飛彈擊落。原本,伊拉克是想從達索公司引進“幻影”F-1戰鬥機的,但引入時間表被延後了,為了應對爆發的兩伊戰争,作為應急方案達索公司将“超級軍旗”以租賃方式提供給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