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第一著名宦官,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嗎?

作者:看wow

#曆史開講# 一己之力摧毀254年基業,趙高為何背叛嬴政?你看他的身世就懂了,他是曆史唯一一個,以太監身份成為一國丞相的人,憑借一己之力,摧毀秦國七代二百多年的努力,他就是趙高,一個在曆史上極具争議性的人物,你們這個可笑的帝國,竟被我這個認不認鬼不鬼的閹人給毀了,,有人認為他是千古第一奸臣,,是釘死在恥辱柱上的存在,,有人認為他是一個忍辱負重的複仇者,更是衍生出許多對其贊美的詩歌。那麼在真正的曆史中,趙高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他憑啥能被秦始皇喜歡并且信賴?滅掉整個秦國的趙高他到底圖了什麼?殺了秦二世之後,趙高為何要選擇一個才幹和影響力,自己都無法左右的子嬰,來做秦國的新一任皇帝?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難道真的是趙高一個人的過錯?今天就和我一起走進曆史,客觀公正地看待千古第一大奸臣趙高的傳奇人生。

曆史第一著名宦官,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嗎?

關于趙高的身世之謎,一直以來在曆史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議,《史記.蒙括列傳》中記載::"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隐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就此衍生出了多種說法,有人結合《史記·秦本紀》關于秦國君主為"趙氏"的說法,并認為趙高的趙氏就是秦國宗室的趙氏。學者曹道衡即持此說,認為趙高與秦王還有一定的親戚關系。另根據清朝學者趙翼考證後得出,趙高乃是秦滅趙後趙國王室後裔,因為痛恨秦國滅亡趙國,是以自宮之後來到嬴政身邊,禍亂秦國,導緻秦國二世滅亡,就是為了報當年滅國之仇,當然還有人認為,趙高出身于身份低賤的官奴之家,但是任憑隐官一詞,做出這樣的決斷尚不能服衆,且就是什麼是隐官,在曆史上也是頗具有争議,。是以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确切的定論,趙高到底出自哪裡,同時關于趙高身上的謎團,患有就是自古以來都說他是宦官,但到底是不是閹人?在曆史上依舊存在極大争議,《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一般了解為趙高屬于閹人,此外《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蒙恬列傳》又均有"隐宮"一詞,《史記》之"三家注"均了解為與宮刑有關,其中《史記索隐》所引劉伯莊(《索隐》簡稱"劉氏") 語更說明此系"被宮"。 盡管如此,關于趙高是如何成為閹人的,乃至于趙高究竟是否具有閹人身份,都存有不同的說法;就前者而言,有自宮、天閹等說;就後者而言,主要涉及對"宦"、"隐宮"等的解釋問題。而且在曆史記載着趙高是有子嗣的,不過明代學者郎瑛所注《七修類稿》認為,趙高的女兒為養女,而清代學者認為趙高實非閹人,同時根據《睡虎地秦簡》提出,趙高兄弟皆生隐宮一詞,是隐宮的誤寫,則和後世的勞動教養所大緻相同,當然這種說法依舊不能自圓其說,是以一直争論不休,接下來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去回顧趙高的一生。

曆史第一著名宦官,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嗎?

頗受重用

秦始皇聽說他為人勤奮,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由于趙高善于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違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處他死刑,趙高巧言令色,最終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複其原職。

沙丘政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雖然他一生都在尋求着所謂的長生不老的秘方且"讨厭别人談到死", 但仍然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運作規律。随着病勢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當務之急是趕快确定立儲之事。長子扶蘇雖屢屢與自己政見不合,但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制也應該傳位于他。當下始皇不再猶豫,召來兼管着皇帝符玺和釋出指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拟一道诏書給長子扶蘇。時扶蘇正監軍在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始皇命他将軍事托付給蒙恬,趕回鹹陽主持喪事。 這實際上已确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诏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趙高假意允諾着,但是由于太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心,太子扶蘇繼承帝位後,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無知,若胡亥繼任帝位後,容易控制。是以暗中卻扣壓了遺诏。

七月丙寅,秦始皇駕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台)。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诏書及符玺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着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由于氣候炎熱,始皇的屍體已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從車中傳出。為掩人耳目,趙高便命人買來大批鮑魚将臭味蓋住, 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了鹹陽,這才發喪,公告天下,不久舉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禮。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 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曆史第一著名宦官,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嗎?

鏟除忠良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開始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來。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場沿着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傳回。 此外,他還大修阿房宮,征召5萬名精壯之士屯衛鹹陽,并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至于"鹹陽三百裡内不得食其谷"。 趙高第一個開刀的就是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是以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他"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子嬰知道了趙高欲殺蒙氏兄弟,趕忙進宮勸阻二世, 認為誅殺忠臣乃亡國之舉。無奈,胡亥根本聽不進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攔,實屬危害社稷之舉" 的罪名,迫蒙毅自殺。

除掉蒙氏兄弟後,趙高便将謀殺的矛頭轉向了秦王室。據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鹹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郵(今陝西鹹陽市東)。

掌握大權

胡亥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随着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将眼光轉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是以,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顯得日益迫切了。

陷害李斯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經過一系列策劃,李斯的罪名終于被趙高羅織而成,再也無法改變了。奔赴腰斬刑場的李斯,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李斯臨死前已看到到了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于朝也。"秦朝的氣數,在胡亥與趙高的統治下,已喪失殆盡。

指鹿為馬

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幾乎成了太上皇,漸漸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雖然糊塗,但是鹿是馬還是分得清。他失聲笑道:"丞相錯了,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闆起臉地問左右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圍觀的人,有的懾于趙高的淫威,緘默不語;有的慣于奉承,忙說是馬;有的弄不清趙高的意圖,說了真話。 胡亥見衆口不一,以為自己是沖撞了神靈,才會認馬為鹿,遂召太蔔算卦,太蔔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信以為真,便在趙高的安排下,打着齋戒的幌子,躲進上林苑遊獵去了。 二世一走,趙高便将那些敢于說"鹿"的人紛紛正法。

曆史第一著名宦官,你知道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嗎?

導緻亂世

然而,此刻的鹹陽城外,已到處卷起了亡秦風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劉邦上司的反秦義軍以更加迅猛的勢頭繼續戰鬥。秦二世三年巨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一役中,秦軍主力被項羽打敗,精銳盡失,大将王離被擒。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20萬大軍投降。 章邯的倒戈,給了搖搖欲墜的秦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胡亥寝食難安,他派使者質問趙高:"丞相不是總說關東盜賊不能成氣候嗎,令天怎麼會到了這種地步? "趙高聽了知道二世對自己産生了懷疑與不滿,于是秘密與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商議對策, 制定了弑君政變的計劃:由鹹陽令閻樂率領手下士兵裝扮成山東農民軍攻打望夷宮(今陝西鹹陽市東北泾河南岸),以郎中令趙成為内應,趙高則負責指揮全局。

殺害二世

"閻樂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鏟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沒用,快快自裁吧! "此時的胡亥,無可奈何,拔出長劍,結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不得善終

閻樂向趙高報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趙高匆匆趕到現場,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趙氏的血統,準備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 趙高頓覺天旋地轉,他這才感到自己的罪惡達到了"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隻得臨時改變主意,将玉玺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由于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隻得取消帝号,複稱秦王。

子嬰早在當公子期間,就已耳聞目睹了趙高的種種罪行。被趙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過乃是一個傀儡而已。子嬰不願再重蹈胡亥的覆轍,便與自己的貼身宦官韓談商定了斬除趙高的計劃。

原來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隻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嬰随即召群臣進宮,曆數了趙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