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你有多久沒有進入街邊的那些日式快餐店了?

吉野家、味千拉面、食其家、丸龜制面、各種回轉壽司店......曾被譽為“入門級日料”的這些品牌,已經變得越來越邊緣化:

日式快餐大撤退

作為中國人的“日料啟蒙”之一,自2020年起,吉野家開始陸續關閉在全球範圍内的150家店鋪,其中就包括其控股位于中國南方的近50家門店。

與吉野家簽訂了特許經營協定、在中國北方營運近400家店面的合興集團也表現不佳。僅2020年,靠吉野家撐起84%業績的合興集團就虧損了8000餘萬元。

另一巨頭味千拉面,日子更不好過。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僅6.77億,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超33%,虧損1.07億元。曾經的“拉面第一股”市值與巅峰時期相比,大跌96%。

在一線城市一度随處可見的丸龜制面、吉野家旗下的花丸烏冬面等,也紛紛宣布在中國境内全面關店。

物價上漲導緻的成本增加,人工支出升高,疫情影響下店面驟減甚至歸零的客流量……除了無法抗拒的環境問題,尴尬的定價、平庸的品質、不思變革的發展模式,都讓日式快餐走下了中國大陸餐飲的神壇。

就像肯德基剛開業時,有人選擇在裡面辦婚禮一樣,如今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吉野家定食和味千豬骨湯拉面,起初都是頗能為人們提供儀式感的就餐選擇。

在城鎮居民人均年生活費不足兩千元的上世紀90年代初,人們同樣會在吉野家門前排起長隊,吃一份對于收入來講十分昂貴的牛肉飯套餐。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日式快餐讓從前“隻聞其名,不見其實”的日料第一次出現在更多大陸食客面前。很多人甚至一度信誓旦旦地認為,将煮好的肉和菜一起擺在米飯上,配茶碗中暗黃色的蒸蛋,就是日本料理的面貌。

口味上與本地家常飲食相似的原材料和烹饪手法,讓人們很快能夠接受日式快餐的味道。新奇與熟悉的感覺交織,吉野家的牛肉飯在鼎盛時期實作了高達2000碗的日銷量。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味千拉面大紅色的内飾、高高懸挂的燈籠、配套的碗碟和筷子勺子,以及宣傳語上所述的“大骨熬湯五十年”,都迎合了大衆在當時對于日本風格及匠人精神的幻想。

而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

逐漸找不準定位的日式快餐

1992年,中國第一家吉野家選擇開在了北京王府井。一碗牛肉飯6.5元,在當時可以買3斤豬肉或16斤大米。1997年,上海淮海中路上開了味千拉面的中國大陸首家門店,高達30元一碗的“大骨熬湯”拉面,造就了一代人對于日式拉面的初印象。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而在日式快餐的老家日本,這樣大型連鎖,以便當、套餐為主打産品的店面,全都是以普通上班族、打工仔為目标客戶。前來就餐的最早都是體力勞動者,囫囵吞下一大碗飯後甚至來不及坐下,就又要趕着去上工。

時至今日,走進東京街頭的吉野家,依舊要在狹窄的店面空間裡穿梭,向店内明顯超負荷勞作的店員點單,吃完要趕緊給等着的客人讓座。這樣和日式快餐中國店面相比明顯簡陋的環境,卻能保證日本門店曾經高達60%的毛利率。

日式快餐的迅速崛起,除了“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之外,其實也乘上了文化交流的東風。

《東京愛情故事》裡,莉香和丸治吃下一碗拉面;《挪威的森林》裡,綠子為渡邊烹饪天婦羅與青豆飯;電視台裡播放的是日本的動畫,孩子們在街機室裡玩的是日本的遊戲……在日本流行文化風頭正勁的九十年代,能吃到一頓傳說中的日料,除了體驗中的新奇感,還有“一睹真容”的好奇心。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随着日韓潮流的“激流勇退”,外加近十幾年來本土連鎖餐廳和網紅店經濟的大規模崛起,當人們“想要吃頓好的”時,日料早已不是浮現在腦海的唯一選擇。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而當更精緻、正宗的日本料理店,從一二線城市遍地開花至三四線小城,“見多食廣”的大衆可能比某些日料店的廚師更了解日料的食材、手法、種種講究。此時一份30元套餐的吉野家,和按盤子顔色結賬、想喝水還得自己倒的旋轉壽司,已經不能入追尋美食的食客們的“法眼”,而是回落到自己本來的“工作餐”定位上。

在日本本土,吉野家等快餐店也面臨經營挑戰,變賣旗下子公司,新推出的産品引起的反響并沒有想象中強烈,還一連幾年遭遇各種争議甚至是醜聞。

在海外尤其是中國大陸,日式快餐還遇到了中國本土日式料理店的競争,回轉壽司開店閉店此消彼長的浪潮中,日式快餐店的境遇更顯得凄慘。

個别日本餐飲企業在另辟蹊徑

前幾年,有媒體曝光味千拉面的湯底并非新鮮熬制,而是用濃縮調料勾兌,味千拉面随後公開道歉。也有網上的文章講述,自己在吉野家看到店員用預制菜包和調料準備餐食,電飯鍋煮出來的米飯,品質和口感也并不好。

褪去了光鮮、神秘的宣傳外衣,人們終于發現了日式快餐的快餐本質。“反正都是預制菜,不一定非要吃吉野家”。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2015年時排隊的味千拉面店鋪

就在日式快餐稍有醒悟,開始以更實惠的價格試圖招攬它們本身的目标客戶時,外賣行業的興起,又讓這樣的“一人食”多了太多更便利、豐富的選擇。

傳統快餐品牌大受沖擊,紛紛選擇入駐外賣平台,并且建立自己的外賣系統。但管理僵化、反應遲緩的讓日式快餐,則錯過了發展的最好時機。

直到2015年,察覺事有蹊跷的吉野家才開始放緩增開實體店的腳步,開發了自己的配送平台。而另外一個日式快餐巨頭食其家,直到前幾年在外賣平台上的配送費依然高的讓人望而卻步。

而恪守“匠人精神”,從另一個側面來講,其實就是一成不變甚至頑冥不化。在吉野家幾度身陷經營困境時,就曾有“隻做牛肉飯不是正确政策”的聲音。然而吉野家的控股集團會長安部修仁卻不這麼認為,甚至自豪于企業的“單品政策”。在肯德基開始賣老北京雞肉卷、麥當勞早餐能吃到油條的今天,很多日式快餐還是固守着幾十年來從未有過大變化的菜單。

不過日本快餐店在中國,依然有一些特例值得注意。前兩年,網際網路上就出現了“人均消費35元的西餐廳薩莉亞怎麼能不火”的文章,很多網友稱這家意大利餐廳是“西餐裡的沙縣小吃”“20 元吃飽、30 元吃好,50 元吃到扶牆出門”的餐飲界之清流,在年輕人中受到好評。

一線城市白領抛棄了吉野家們?

薩莉亞的菜單

一些人可能不知道,薩莉亞是一家日本餐飲品牌。去年,薩莉亞呈現出在日本沒人吃,卻在包括中國在内的亞洲市場火爆盈利的局面。薩莉亞也因為中國國内業務拉動,2022年淨利潤增至上一财年的5倍,達到了86億日元。

與此同時,中國國内以米飯、面條為核心,菜式和調味都更符合中國人習慣的本土連鎖快餐品牌也開始在全國範圍内擴張。加肉加菜可以選和府撈面,财務緊張能吃沙縣小吃,每個價位檔次上,中式快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從前“吃個氛圍”、“圖個新鮮”的日式快餐普通而又自信,當店面不再有氛圍感,餐飲又在不上不下的價格區間徘徊,固步自封的日式快餐已經再難成為“頂流”。

參考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日式快餐為什麼不火了

日經新聞網:薩莉亞陷入在亞洲掙錢、在日本虧損局面

撰文:盆栽,Jonas

編輯:Sebastian

文中部分圖檔來自視覺中國

其餘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