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時隔三年多回歸内地市場,《黑豹2》打了一發啞炮。

但别急着給漫威内地前景唱衰,一切都隻是開始。曾經放言“迪士尼沒有中國市場也能過得很好”的鮑伯·查佩克去年底失去了迪士尼CEO寶座,而回歸的羅伯特·艾格,曾經的一大成就是拓展中國市場,推進落地了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

讓《黑豹2》和《蟻人3》回到内地市場,隻是羅伯特·艾格上台後的動作之一,這種改變隻是他給迪士尼帶來改變的一種表現。當然《黑豹2》在内地啞火,也并非艾格面對的最大問題。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在迪士尼最新的财報電話會上,管理層宣布将在全球計劃裁員7000人,并将縮減成本55億美元(30億美元的内容成本、25億美元的非内容成本);繼奈飛之後,迪士尼也不再提供訂閱使用者數預期名額,同時重申了2024年流媒體盈利的目标。

而截至報告期末,Disney+訂閱數為1.618億,相比上季度的1.642億減少了240萬,比分析預期多了近100萬。這是Disney+上線以來首次出現訂閱數下降的情況。

迪士尼的百歲生辰之際,一切都不算順心。大洋這端中國市場的《黑豹2》票房問題,也成為一面透鏡,折射着過往兩年中迪士尼的突進與潛在危機。

鮑伯·查佩克的迪士尼之困

迪士尼2023财年第一财季報告釋出後,迪士尼美股盤後漲超8.1%。

報告期内,迪士尼營收235.1億美元,同比增長8%,高于市場預期的233.7億美元;實作整體經營利潤30.43億美元,整體經營利潤率12.94%;實作淨利潤13.61億美元,淨利潤率5.79%。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這是艾格回歸後的第一份财報。而市場認可的重點在于,發展中心已經從求增長轉向了求盈利。包括裁員、削減成本等動作,其實目的也都一樣,國内從業者都很熟悉的詞彙——“降本增效”。艾格主導的這個季度,迪士尼的股價已經累計上漲22%。

市場反應如此或許會讓鮑伯·查佩克委屈,但他作為CEO的兩年半确實是一場災難,截至去年11月換帥,迪士尼全年股價累計下跌約41%,市值蒸發近900億美元。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羅伯特·艾格(左)與鮑伯·查佩克(右)

其中2022财年,迪士尼流媒體業務營業利潤為虧損40.2億美元,同比上一财年虧損擴大139%;在去年營收同比增長23%的情況下,全年淨利潤為2.5億美元,同比下降0.4%。财報釋出後,迪士尼股價大跌13%。

這成為壓倒鮑伯·查佩克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應該看到,圍繞着大力推動流媒體戰略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帶來的影響不止于業務本身的虧損。

發力流媒體的戰略讓迪士尼得以在2020年北美疫情期間保持發展勢頭,但從2021年開始,情況在變得不一樣。

一方面,北美電影市場逐漸恢複,主題公園業務也在快速回暖,新發展的迫切性已經下降;另一方面,在Netflix和Disney+兩大巨頭的擠壓下,除了華納的HBO Max,其他大廠的探索已經基本宣告叫停。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但在這種環境下,查佩克仍然堅持着流媒體優先的政策,而且在市場逐漸走向飽和的情況下,試圖加速“燒錢換增長”的政策,造成2022财年的巨大虧損。

帶來的連帶反應,也包括集團内部的失衡。Insider報道稱,2022年迪士尼董事會一直在收到對查佩克的投訴,一些頂級創意人員和營銷業務人員表示如果查佩克繼續當CEO,他們就會離開。

這種沖突源于查佩克的重組政策,他成立了迪士尼媒體和娛樂發行(DMED)部門,并試圖将其從迪士尼綜合内容部(DGE)分離,而這意味着内容負責人會失去對項目預算和配置設定的控制權。

也正是在差不多2020年開始,《複聯4》之後的迪士尼内容生産開始出現了問題。一方面是生産任務的驟增,兩年來上線了11部漫威劇集和3部星戰劇集,造成調整階段的内容品質并不穩定。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旺達幻視》劇照

另一方面,多部迪士尼系電影取消院線視窗期或直接上線流媒體的操作,也造成了數千萬美元的潛在損失,讓内容部門大為不滿,包括此次内地《黑豹2》票房表現,也有2月1日該片上線流媒體的影響。

據外媒報道,11月11日,迪士尼2022财年報告釋出第三天、CEO查佩克對外宣布新裁員計劃當日,迪士尼董事會主席蘇珊·阿諾德打電話邀請艾格回歸。

11月21日,艾格上任第一天,就解雇了查佩克的親信、負責集團流媒體戰略的卡裡姆·丹尼爾。一場改弦更張迫在眉睫。

行業轉型期下,迪士尼拒絕冒進

蘇珊·阿諾德在歡迎艾格回歸的聲明中說,“董事會認為,随着華特迪士尼開始進入一個日益複雜的行業轉型期,艾格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能夠上司公司走過這一關鍵時期。”

所謂“行業轉型期”,或許可以結合迪士尼目前的問題看到幾個關鍵點。從行業模式來說,是從以傳統影院和有線電視為主的線下娛樂消費模式,進入一個線上+線下的複合結構市場。

而從内容來說,迪士尼縱橫江海十餘載的内容模式,正在經曆市場的考驗。

一方面,圍繞漫威宇宙、星戰等頭部IP開發的内容,市場疲勞度越來越高,這一點從票房和評分兩方面都可以看到。

市場全面複蘇的2022年,沒有再出現全球票房破10億的漫威電影,雖然《奇異博士2》和《黑豹2》都比較接近這個數字,但不佳的口碑表現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漫威宇宙品牌的消耗;而在外傳、正傳電影相繼滑鐵盧之後,星戰系列電影的開發已經遙遙無期。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另一方面,續集開發、真人電影等IP開發政策,讓迪士尼多年來沒有再拿出具有說服力的原創内容。這也是好萊塢近些年來的整體問題,這種政策目前正在出現越來越嚴重的市場鈍感。

也應該看到,無論是漫威宇宙在第四階段以來的口碑滑坡,還是續集、真人電影和政治正确方向上的漸行漸遠,很多是曾經艾格确定的方向。在内容方向上艾格能做出多大的改變,還有待觀察。

至少目前,艾格讓人看到了那個曾經憑借出色的财報數字,讓迪士尼股價飛升的掌門人形象。

一方面,盈利成為全公司的核心目标,采取包括裁員、縮減内容支出、開拓廣告業務等措施。

另一方面,就是對公司業務部門進行全面重組,解散原有的娛樂和媒體發行部門,公司架構被劃分為三個組成部分:娛樂(流媒體與媒體業務)、ESPN(電視網絡和ESPN+流媒體服務)、樂園(主題公園和衍生産品)。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其中,主題公園業務已經重新成為迪士尼的“現金牛”,上個财季内實作營收87.76億美元,同比增長21%,實作營運收入30.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去年12月上海迪士尼恢複開園後,異地遊客迪士尼搜尋量漲超900%。

而流媒體業務作為此次調整的重點,ESPN+業務是目前主要的增長點,而Disney+與Hulu的高成本與低廣告收入則是造成此次虧損的主要原因;接下來,這兩個内容平台将與公司内容制作發行端整合,大幅削減内容成本,并考慮将更多電影和電視劇授權給競争對手。

迪士尼的核心優勢,是搭建起了擁有電影、電視、主題樂園,并将授權生意融入各個環節的媒體帝國,隻要還在全球最賺錢的10個IP中占據5席,其實盈利并不是一件難事。目前看來,艾格現在主要将做的,是平衡未來發展與當下業績之間的資源配置設定關系。

2005年,羅伯特·艾格上演過極限營救,并帶着迪士尼登上了世界娛樂之巅,這一次,尚能飯否?

流媒體業務的存量時代

而這次調整之後,Disney+過去三年裡的狂飙突進,或許也将暫告一段落。面向逐漸飽和的全球市場,主要平台正在采取更加理性的營運方式。

2019年的Disney+有三件武器:IP、低價和集團效應。

IP無需多言,正是憑借一系列漫威劇和星戰劇作為獨家原創,Disney+才站穩了腳跟。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而低會員價則有着對連年漲價的Netflix明顯的競争姿态,Disney+剛推出時每月訂閱費是6.99美元,使用者可以暢看400多部電影、25個原創劇和7500集節目;現在的含廣告會員價格漲到7.99美元,仍低于Netflix“地闆”套餐8.99美元。

集團效應則主要展現在,相較于Netflix看虧損和會員增長哪個能跑赢的賭命模式,迪士尼可以靠着其他業務的變現能力,彌補流媒體業務虧損,而實作更加長期的跑動。

但随着全球流媒體的增長停滞,這些政策很多顯然是需要做出改變的。

迪士尼在去年八月宣布,12月起Disney+或将進一步提升會員費,同時像Netflix一樣推出了廣告支援計劃,包括Hulu和ESPN+價格也有所上漲。第一财季的會員數下滑,與這種政策的推出顯然有很大關系。另一邊,Netflix從去年開始出手打擊密碼共享行為。

《黑豹2》啞火背後,迪士尼忙于自救

這些動作都表現出存量時代的思路,即不再選擇以燒錢換增長,改變上升期相對粗放的發展模式,更強調會員消費的品質并限制使用者權限擴張。在網際網路發展見頂的大環境下,線上視訊平台在這方面的動作是有其共性的。

是否還會有新的流媒體平台對Netflix和Disney+發起挑戰?

很難,雖然亞馬遜和蘋果等公司的現金流依然充足,華納、環球等也有内容制作能力,但要像兩位老大哥一樣做好這兩方面資源的整合,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打一場會員争奪、而非潛在使用者拉動的戰争,誰心裡都要掂量掂量。

日益高企的獲客成本會告訴視訊平台,這已經不是拉攏使用者的黃金期,當下要靠着更好的盈利模式增強生命力,能活下去的,才能等待下一個市場紅利期。

比迪士尼晚兩個月,Netflix也經曆了換帥,聯合創始人裡德 · 哈斯廷斯放棄公司 CEO 職位,COO格雷格 · 彼得斯接替哈斯廷斯擔任聯席CEO。而兩大平台掌門人履新,似乎也象征着流媒體行業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羅伯特·艾格的第一個季度結束了,他大刀闊斧的自救收效如何,這次又會把迪士尼帶到什麼位置,在這個行業轉型的大時代,一切都是未知數。

文|胖部編輯|樸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