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俄亥俄污染物爆炸,毒雲漫天!氯乙烯洩漏事件到底有多大?

作者:科普中國

2月3日,美國俄亥俄州一列運有危險化學品的火車發生脫軌,裝有氯乙烯等化學品的五節火車出現洩漏,造成有毒的氯乙烯氣體擴散。事故發生後,當地政府在進行評估後,采用“受控焚燒”的方式進行處理,現場出現濃濃黑煙,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當地群眾對于事故危害性的恐慌。據報道,在距離事故不遠的地方,已經陸續發現了死亡的鳥類和魚類。

美國俄亥俄污染物爆炸,毒雲漫天!氯乙烯洩漏事件到底有多大?

圖檔來源:CCTV

01

什麼是氯乙烯?

氯乙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材料,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生産聚氯乙烯樹脂。

在生活中,聚氯乙烯幾乎無處不在,簡稱PVC(Poly Vinyl Chloride,英語國家常用Vinyl直接指代這種材料,簡稱V),既可以被加工成硬質塑膠,也可以被加工成軟質塑膠。例如,白色的落水管、半透明的桌墊布、汽車座椅的人造革等,都會大量用到PVC材料。在數十種常用的塑膠種類中,PVC與聚乙烯和聚丙烯長期占據總用量前三的位置,近幾年的全球生産總量保持在6000萬噸左右。

美國俄亥俄污染物爆炸,毒雲漫天!氯乙烯洩漏事件到底有多大?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氯乙烯是生産PVC的單體原材料,每生産一噸PVC至少需要一噸聚乙烯,是以氯乙烯的産量也非常可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工業水準。

氯乙烯有多種生産路線,例如乙炔法,采用乙炔和氯化氫加成的方式,是氯堿工業的組成部分,常出現在高中的考題中。而在美國,主流的方法是乙烯法,乙烯先和氯氣加成得到二氯乙烷,再由二氯乙烷脫去氯化氫,就可以得到氯乙烯。

是以,氯乙烯并不是一種罕見的化學試劑,而是一種工業上應用很普遍也很成熟的物質,對它的研究已經相當豐富。

02

氯乙烯有毒

但急性毒性并不是很高

所謂“急性毒性”,指的是突然攝入(包括經口鼻和經皮膚等途徑)一定量的化學物質後出現的中毒,一般用LD50或LC50來标記。LD50指的是半數緻死量,是指攝入這麼多量的物質後,實驗動物出現一半死亡;LC50指的是半數緻死濃度,是指在這樣的濃度下特定時間後,實驗動物出現一般死亡。由此可見,LD50或LC50的數值越小,這種物質的毒性越強。

根據國際風險協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SRA)出版的《風險評估與管控》一書[1],以大鼠為動物實驗時聚乙烯的吸入LD50數值為26g/kg,這個數字甚至遠比食鹽更大,這意味着氯乙烯毒性更低,換算下來,差不多需要直接飲用1.5公斤的氯乙烯才會緻人死亡。

但是,急性毒性除了可能緻死外,還包括其他一些症狀。就氯乙烯而言,很直接的反應是惡心和暈厥,這是因為氯乙烯還有麻醉作用,對神經系統造成破壞。此外,即便是較低濃度的氯乙烯(0.1%),皮膚也可能會出現反應。是以,在充斥着氯乙烯氣體的環境中,人類會感到很不舒适。

03

氯乙烯洩漏

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對人體而言,氯乙烯更大的風險在于長期而慢性的毒副作用。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的分類中,氯乙烯屬于一類緻癌物,也就是對人體有明确緻癌作用的化學物質。

美國俄亥俄污染物爆炸,毒雲漫天!氯乙烯洩漏事件到底有多大?

圖庫版權圖檔,不授權轉載

由于早期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并無足夠的防護措施,生産勞工暴露于氯乙烯當中的問題非常普遍,氯乙烯和癌症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也是以比較充分。研究表明,氯乙烯與多種流行的癌症(如腦癌、肺癌、肝癌等)可能存在關聯,但相關機制還不明确。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将氯乙烯類如1類緻癌物清單中。

除了癌症以外,長期暴露于氯乙烯環境中,也會引起其他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公布的《毒性物質檔案-氯乙烯》記載,有研究對早期的氯乙烯工廠生産勞工進行追蹤,發現存在甲狀腺功能不全的問題,病人無法正常地攝入碘元素。

正因為此,大量氯乙烯洩漏,對于周邊居民的健康威脅不可估量。

04

氯乙烯洩漏

該如何處理?

氯乙烯的沸點是-13.4℃左右,也就是說,在一般氣候條件下,氯乙烯處于氣态,隻有在極寒時,它才處于液态。為了運輸友善,一般采用加壓液化的方式,這樣一來,即便是在常溫條件,氯乙烯也可以保持液态。

受制于此,對于洩漏氯乙烯的處理,往往會比較棘手,空氣中總是會彌漫着大量的氯乙烯氣體,影響救援也難以收集。此次事故所在地俄亥俄州,在火車脫軌發生時,氣溫已經高于氯乙烯的沸點,是以洩漏口會不斷地噴射出氣體。

氯乙烯具有可燃性,并且在濃度超過一定臨界值後,還會發生爆炸。考慮到這一點,此次事故的處理,采取一種看似簡單有效的辦法,即點燃氯乙烯,在可控條件下将氯乙烯燃燒殆盡。

但是,這樣做的後果實際上比氯乙烯原本的洩漏問題更麻煩。

理論上講,氯乙烯燃燒後的産物是二氧化碳、水和氯化氫,這其中的氯化氫就是鹽酸中的有效成分,雖然有毒害,但是極易溶于水,可以用消防設施控制其危害。

然而,氯乙烯含有氯元素,它本質上一種阻燃的元素,這就使得在沒有專業的焚燒裝置時,氯乙烯的燃燒很難充分完成,現場點燃後出現的濃濃黑煙就是明證。在燃燒溫度和氧氣濃度都可能達不到要求時,氯乙烯的燃燒除了産生上述物質外,更會出現一些副反應。這其中,最恐怖的一種副産物是光氣(碳酰氯)。

當氯乙烯不充分燃燒時,會形成較多的一氧化碳,而在燃燒過程中,還有大量的氯原子中間體,在溫度與光照的作用下,兩者很容易結合成光氣。光氣是一種劇毒物質,具有窒息性,即便濃度很低,也有可能緻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正是這種物質将毒氣戰推向不可逆轉的深淵。在可控燃燒之後,周邊有動物出現死亡,很可能是因為産生了包括光氣在内的各類有毒氣體。

除此以外,氯乙烯的燃燒,還有可能産生其他各種副産物,這與現場的其他物質也存在關聯。例如,氯乙烯在高溫條件下會發生聚合,形成前面提到的PVC,而PVC在燃燒時會形成氯苯類中間體,并進一步産生二噁英。二噁英素有“世紀之毒”的稱呼,因為它的毒性比氰化物還要高出很多,并且穩定性也很高,在空氣和土壤中會長期保留。

在曆史上,對于氯乙烯的焚燒問題研究不算很充分,這可能也是此次事故後會盲目采用此法處理污染物的原因。

目前有據可依的是,1999年的科索沃危機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曾向南聯盟的潘切沃發射了35枚飛彈,目标是當地的化工廠。在這些化工廠遭到破壞後,超過五萬噸的原油以及氯乙烯單體被點燃,其中氯乙烯的總量據估計在數百噸,與本次俄亥俄事故大體相當。事後,包括二噁英、多環芳烴(主要由原油不充分燃燒産生)在内的各種有毒氣體,都在當地的水體及土壤中發現。

是以,在通過簡單的焚燒處理之後,當地政府已經建議外出躲避的群眾傳回,然而在事故地附近地區,今後的數年裡都将面對污染難題,對當地的群眾健康以及生态環境都是不小的威脅。

05

這次事故影響範圍有多大?

本次洩漏事故勢必會對當地及周邊地區生态環境、野生動物、當地居民帶來嚴重的後果,具體的影響程度、持續時間還需要後續長期監測、評估。

同時,我們應該理性面對,不必過分恐慌。畢竟,不能脫離劑量來讨論毒性。從目前的情況看,有毒物質的影響範圍比較有限,即便考慮到地球的大氣環流影響,污染物飄出美國上空,濃度也早已降到相當低的程度了。

但由于二噁英會在土壤中長期保留,謹慎對待事故當地所生産的農牧産品,是合理的。動物在吃了被二噁英污染的食物後,會在體内持續積累。是以曆次食品二噁英超标事件,幾乎都是發生在肉蛋奶這一類食物中。總體而言,還需要更多和長期的監測資料,才能對這些問題給出更全面、準确的回答。比較理想的處理方式,是當地根據監測結果,劃定風險地區,并禁止在其中進行放牧活動或出售該地區出産的飼料。實在不放心,也可以在購買食物時,留意一下産地。

參考文獻:

[1]Barr, J.T. (1987). A Retrospective Look at the Carcinogenic Potency of Vinyl Chloride. In: Lave, L.B. (eds)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Advances in Risk Analysis, vol 5. Springer, Boston, MA

[2]Bogojevic, S, Mirkov, Lj, Stoimirovic, N, Pajevic, V, Krasulja, S, and Spasojevic, N.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s the result of NATO air-raids against Pancevo chemical plants - oil refinery/petrochemical plant/azotara fertilizer plant. Yugoslavia: N. p., 2002. Web

作者|孫亞飛 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助理 清華大學化學博士

稽核|熊斌 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