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視角集》(三十五)目标角度:協同教育的目标系統

協同百度:知識技能 過程方法 情意觀念

30.目标角度:協同教育的目标系統

協同觀點:課程是教育場,場中的物質流、能量流和資訊流的集聚方向就是協同教育的課程目标。

拉爾夫·泰勒認為:教育目标的來源有三個,一是學科專家的建議,二是學生的需要,三是社會的需要。作為基礎教育,我們新課程标準的教育目标傾向于三者的協同和合。

泰勒為學習經驗的提出和選擇制定了五條原則,并提出了有助于達到教育目标的學習經驗必備的四個特征。

⑴學生必須獲得學習經驗,便于使他們有機會實踐這個目标所隐含的那種行為。——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⑵學習經驗必須是學生由于實踐目标所隐含的那種行為而獲得滿足感。——符合學生的情感需要;

⑶學習經驗所期望的反應,是在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内的。——符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即将最近發展區轉變為最近工作(學習)區;

⑷有許多特定的經驗可以用來達到同樣的教育目标。——符合學生選擇性學習與解決共性問題的需要;

⑸同樣的學習經驗往往會産生幾種不同結果。——符合不同學生多元發展、解決不同問題的需要。

泰勒原理已充分考慮了學習主體——學生自身的發展,但都是教師賦予的、決定的、預設的。這與大陸新課程理念的差别在于,學生應該具有與教師同等的決定課堂學習過程的權利。

再看泰勒四種學習經驗及其特征:

⑴培養思維技能的學習經驗。——過程與方法目标;

⑵有助于獲得資訊的學習經驗。——知識與技能目标:

⑶有助于形成社會态度的學習經驗。——态度與價值觀目标;

⑷有助于培養興趣的學習經驗。——情感目标。

新課程的三維目标在泰勒原理中已有充分展現,但他是分離的,而新課程強調了三維目标的協同和合。

課堂教學目标的思考需要用三維五個方面的思路,但具體呈現方式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重點要放在可操作性(行為)和可檢測性(評價)兩個方面。

例如用“字母表示數”的課堂教學目标,一個教師是這樣呈現的:

1.以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為載體,通過聯系生活執行個體的方式,達到感受數學表達方式的嚴謹性、概括性以及簡潔性的目标。

2.以了解并學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為載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較分析等方式,達到經曆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發展符号感的目标。

3.以會求簡單的含有字母式子的值為載體,通過計算、交流等方式,達到豐富和拓展用字母表示數的目标。

4.以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發展史為載體,通過曆史資料介紹的方式,達到傳播數學文化的目标。

教學重點:了解怎樣根據量與量之間的關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

教學難點:經曆由數字表示數到用字母表示數,由日常用語表示數量關系到用符号語言表示的過程。

三維五個方面都有了,但不夠具體,操作性與可檢測性不強。讨論後修改為:

1.通過回顧整理1-4年級涉及到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喚醒學生已有的代數語言表示數學關系的經驗,讓學生體會數學的符号化思想,為接下來的自主建構鋪墊。

2.讓學生親曆用字母表示一個數、一組數、一類數的抽象概括的過程,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僅可以表示數量,還可以表示數量關系,在這裡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

3.讓學生利用自學的知識彙報交流,自己發現結論,發揮主體性,使知識有效内化。

4.設計一系列有層次、有坡度、有新意的習題,并且都以生活為素材,如快樂廣場、生活館、音樂吧等,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願望。使學生在外化建構、解決問題的同時,複習鞏固加深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上課好比寫文章,課堂教學目标就是寫作提綱而不是文章的評語。

協同教育認為,新課程标準确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态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标,課程目标是場性的,其三要素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态度。知識技能是課程的載體,是物質性、空間性的要素;過程方法是課程的操作,是能量性、時間性的要素;情感态度是課程的功能,是資訊性、事物性的要素。三要素的協同交集點是價值觀。

三維目标在課堂教學的具體化、操作化是五個方面協同和合,即:知識積累與疏導、學技掌握與指導、智能提高與訓導、情意修煉與開導、觀念确認與引導的協同和合。三維目标應該每堂課都必須有,而且必須保質保量達成。

為了更好地達成,還要往細裡分開來。課堂教學目标分開表述有利于教師對課程的了解和課堂的分析,但在教學過程設計時,在同一個教學活動中要關注盡可能多元的目标同時達成。當然,我們最好是以最有益于選擇學習經驗及引導教學的方式去叙寫目标。

上面例子中,“1-4年級涉及到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學生已有的代數語言表示數學關系的經驗”、“自學的知識”,是知識積累與疏導;“回顧整理”、“自學”、“彙報交流”、“發現結論”、“有效内化”等,是技能掌握與指導;“代數語言表示數學關系的經驗”、“抽象概括的過程”、“外化建構、解決問題”等,是智能提高與訓導;“以生活為素材,如快樂廣場、生活館、音樂吧等,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願望”等,是情意修煉與開導;“體會數學的符号化思想”、“表示數量關系,在這裡滲透變與不變的思想”、“加深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等,是觀念确認與引導。

課堂教學目标的制定還是要給教師一個“思考模式”。協同教育認為教師作為學生“思維子產品”的設計者,備課思路應該是觀念引導——情意開導——智能訓導——學技指導——知識疏導的整體場性思考過程。

請注意,這一過程正好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反向的。因為學生對自己生成的學習結果是不可預知的,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是可以預知預設的,如何幫助學生快速、高效、優質地得到學習結果,這是教師面對的挑戰。

從學生的角度看,知識和技能是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價值觀的載體,是基礎,因為學生不可能預知學習的高層的抽象的目标。但從教師的角度看,知識和技能是為幫助學生掌握過程和方法和形成情感态度價值觀的,是以教師應該以高層的抽象的目标來為學生選擇基礎的、具體的學習内容與方法。是否有利于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價值觀,是教師選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的唯一标準和主要依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