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菲利普.瑪格尼的部落格:洞悉

菲利普.瑪格尼的部落格:洞悉

各位,你們好!我是菲利普·瑪格尼,ARCAD軟體開發有限公司的CEO。ARCAD軟體開發有限公司是專注于ALM(應用生命周期管理)行業的獨立軟體開發商。我今年50歲,我感覺到有一種不可抗拒的需要,想與你們一起分享我在ALM市場27年來豐富的專業化經驗。我認為我能很好地預測趨勢,也很想獲悉你們每一個人所遇到的獨特的情況,我更高興與你們更多地分享這些經驗。

我有着極好的機會到世界各地旅遊,并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見面和分享資訊。我熱愛這種文化多樣性。看到來自不同地方和文化的人們在一起有效地工作是我感到最為欣慰的一件事。或許因為我是法國人,而且...... 不像其他許多法國人一樣,我為此而感到驕傲。

                                                                                                                                                                                    菲利普·瑪格尼
菲利普.瑪格尼的部落格:洞悉

是進化,不是革命

   2015年3月,亞洲

菲利普.瑪格尼的部落格:洞悉

從亞洲不同的國家旅行回來之後,我清楚地看到IBM的市場情況和歐洲及北美有很大的不同。當然日本除外,因為它和歐洲及北美兩大區域顯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個主要而且顯而易見的差別就是亞洲的生态系統遠遠沒有得到開發。沒有本地的使用者群體,也很少有活躍的獨立軟體開發商和營銷事件。是以,很多公司除了遠離平台之外,别無選擇。

但是,與此同時,我在新加坡會見了一位 IT經理,他告訴我:“每一樣東西都很完美,我為什麼要做出改變?”。的确,任何人都想知道,為什麼他們要冒着風險改變某些能正常工作的東西。答案是 -- 就我看來 -- 最好能進行一套小而正常的變革,而不是一場革命。 由于世界本身變革得如此之快,是以,一套系統如果不能變革,将遲早導緻一場革命。

革命不一定都是壞事。有些時候,當有太多阻礙順利轉變的障礙時,它可能是唯一的途徑。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它一定也是一條最冒險的途徑。對于革命,我們能夠知道它何時發生,但是沒人能夠預料它将何時停止。

這把我們帶入一個可怕的沖突之中:有些公司因為害怕打破某些現在能正常工作的東西(順便說下,它們也屬于關鍵業務的東西),就不想對他們的系統進行“現代化”。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創造一場革命:更新到一個全新的系統,改變硬體,軟體和他們公司的整個組織。這難道不自相沖突嗎?

是以,為什麼不進行“現代化”呢?它看起來是風險更小(代價也更小)的一個選擇。答案總是相同的:人們總是不相信它是切實可行的。幸運的是,對于我們居住的房子,我們不會有相同類型的反應。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留給你們去想象我們的情況會怎麼樣……當然,“現代化”是切實可行的。它隻是不會在同一時間做所有的事情,而是有着正确的工具和方法論。

它毫無疑問是這樣一個地方:在這裡,各個公司之間很不平等。穿越整個世界,我們看到同樣的一幅場景:那些對他們的系統進行了“現代化”的公司,都是那些有着才華橫溢和激情奔放的技術人員的公司。這裡,我沒有談論那些為了他們自己的榮譽和驕傲而做着聰明事情的那一類人,我是在談論這樣的一類人:它們很好奇,也很務實,它們能夠判斷一項技術是否已經成熟,而且能夠對這種技術進行測試,以确定它是否符合公司自己的需要,并且能夠将這些知識在公司内擴散和傳播。不幸的是,這些人在整個地球上都鳳毛鱗角。

是以,我們的使命就是維護一個有利的生态系統,這裡面有幾個積極的行動,包括:iManifest,RPG (報表程式生成器)語言,AS 400專家。是以,現在是和年輕一代對話的時間了。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将讓你們知道我是如何進行的……

   IBM i 趨勢:管理應用參數

菲利普.瑪格尼的部落格:洞悉

    一種強烈的趨勢正在形成, 并将持續下去。越來越多的标準軟體包(通常是雲裡面的)正在被企業采納到它們的資訊系統中。今天這個時期的主要技術變化促進了這種趨勢的形成。然而,如果你們考慮軟體包的話,那你們也必須考慮參數—或配置資料—而且是各種各樣的。的确,區分軟體包供應商的是他們所支援的定制化服務程度,允許最好的供應商進一步開拓市場。但是,這種定制化服務對客戶來說有一種不可忽略的成本。這一點不僅在實施階段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在生命周期的後部分也是如此。因為客戶必須持續地調節他們的參數, 使之适用軟體包更新,以及他們自己組織變化的需要。過去,對于内部開發,公司要求開發人員進行必要的更新;而現在,參數變更是由項目擁有者完成的。這意味着,變更管理由管理源代碼階段自然進化到管理參數階段。       

    這些關鍵性的适應過程不僅包含成本,而且,它們必須在高度安全的條件下才能完成。一個簡單的參數錯誤可能給公司資料帶來緻命性的後果。是以,公司為了防範這種風險,被強制要求鞏固和加強變更管理模型。

    這種嚴格的組織機構需要的技術實際上等同于維護代碼。剛開始時,他們建立獨立的測試環境;然後,使用者對新的變化進行廣泛的測試,以保證結果是符合要求的。從生産環境中拷貝過來的部分或全部資料是非常有用的,它們可以盡可能地創造真實和準确反應現存參數的條件。在這個階段,應該就下面幾個問題提出疑問:

  • 在持續部署到不斷增多的不同環境時,怎樣使磁盤空間需求更小?
  • 怎樣定期重新整理測試資料?
  • 怎樣保證這個産品資料的保密性?

令人欣慰的是,所有這些問題的答案現在都能通過工具和内部過程找到。

    當需要驗證這些變更時,問題出現了:這些變更怎樣才能轉換到生産環境中?最理想的情況是,我們可以依賴軟體包中任何現有的導入(import)或導出(export)函數,也可以開發特定的程式來嘗試進行自動化處理。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轉換都是通過手工重新錄入資料實作的。由于人在執行重複任務中的可靠性大緻是1/100,是以很容易看出自動化這個過程有多重要 ??—這是既保證生産效率又保證安全的唯一方式。

    對測試活動進行自動化是同一個過程的固有部分。測試程度依賴于可接受的可靠性程度。測試是代價昂貴的活動,它構成對變更進行反應的一個阻塞點。市場上有很多工具,在這個領域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惠普收購市場上司者美科利(Mercury Interactive)表明這種工具對許多公司來說具有高度的戰略意義。誠然,當我們看到市場上有一定程度的自動化産品可賣(特别關于測試場景的工具),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想購買這些産品。但是它們真的有效嗎?這裡,成功使用這種類型的産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你們底層的變更管理過程的健壯性。 

    首先,實施嚴格的變更管理過程是一件合情合理而且實用的事情。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條途徑不一定是我們今天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的文化傾向于拒絕那些許多人認為是太過于嚴苛的東西。但是,我們越來越全球化的世界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有更多的要求,是以我們必須适應這種變化。最終的結果是,多點嚴格和條理不會傷害任何人。

    一個組織是基于方法論和合适的工具而存在的—這種工具完全适應于你們的技術環境,而且被你們團隊的大多數人所完全接受。我使用“大多數”一詞,是因為在基于工具的途徑中要盡量取得一緻性有些過度樂觀。 你們能夠肯定的是,在你們組織的某個地方,潛伏着一個無可救藥的頑固份子,他将以或多或少堅實的論據來對抗這條途徑。這就是人的本性。

    這些組織的變化是激動人心的。他們呼喚用技術和人為的要素來實作目标。當然,在前進的道路上有絆腳石,但是這條道路将引導我們筆直地通往未來:一個最大自動化世紀的未來。

                                                                                                    原文出自:http://arcadsoftware.com/category/philippe-magnes-blog-insight/

來自 “ ITPUB部落格 ” ,連結:http://blog.itpub.net/30201869/viewspace-1563917/,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于:http://blog.itpub.net/30201869/viewspace-156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