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不迷路~
來源:券商中國
在連續3個月的大幅淨流入後,外資流入節奏放緩,而市場風格出現明顯切換,“春季躁動”行情能否持續?
從國内增量資金角度,根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從部分銀行和券商等代銷機構管道了解情況看,今年以來無論私募還是公募基金整體銷售情況不如往年,銷售程序緩慢,多家私募機構已做好較長時間募集的準備,部分機構近期仍有贖回壓力。
多家機構判斷,前期政策轉向帶來的“估值修複”的普漲行情,大盤價值股已完成“搭台”,後續中小盤成長股“唱戲”的趨勢愈發明顯,而半導體、光伏、風電等為代表的成長賽道,将是市場投資的重點方向。
産品銷售程序拉長,增量資金流入放緩
盡管今年開年不少基金産品業績飄紅,但是整體基金銷售程序仍然較為緩慢。
在私募基金市場上,2022年1月份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新備案有2681隻,新備案規模為401.21億元。根據私募排排網的統計,2023年1月份私募證券類投資基金備案2261隻,而實際募集資金進展如何?
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從銀行券商等代銷機構管道了解到,今年以來公私募基金銷售整體不如預期,除了個别比較受認可的基金經理賣得比較快,其他多數産品銷售程序緩慢。盡管管道方進行了定向重點營銷,但是從投資者回報情況看,整體偏向于謹慎,對于今年産品,多家私募機構已做好了要較長時間募集的準備。
“預計從春節後到一季度末,基金發行的情況不會有明顯的好轉。”鴻道投資創始人孫建冬表示,目前居民對長期的宏觀經濟和自身收入前景缺乏積極預期,居民提前還貸就是一個顯性的印證,反映在股市基金的投資者也類似。同時,2021年以來的兩年,總體看申購基金的新增資金有相當比例回報率不好。此外,一季度是過去幾年以來,銀行尤其是四大行拉存款内驅力最大的階段,估計這與大量的銀行理财産品正在到期,各銀行内卷要把别家的理财産品變成自家的存款有很大的關系。
這種情況在公募基金同樣存在。根據東财Choice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月份,新基金發行總數僅有56隻,創下近3年月度新發基金數量新低;發行總份額為266.73億份,同樣創下近3年月度新發基金發行總份額新低。
凱石基金報告認為,去年底以來,理财贖回潮疊權重益震蕩,絕對收益型基金大幅縮水;去年第四季度絕對收益型基金整體淨贖回近2200億,淨贖回比例接近18%。規模在30億以上的中大型産品,去年四季度普遍是10%以上淨贖回的狀态。近期市場仍有贖回壓力,待近期相關贖回壓力趨緩,内資有望接棒市場上攻。
“我們公司批了種子基金,目前主要是集中跟投量化私募産品,但整體上還處在前期摸排布局階段。”一家國内中型券商金融産品部門負責人表示,主觀産品偏向謹慎,而量化市場也面臨分化,和大型量化私募産品的合作空間有限,但管理規模不超過10億,代銷機構普遍都在密集考察挖掘,期待後期發行時會跟進份額。
大票搭台成長唱戲,看好小盤成長股底部反彈
今年以來,外資大幅流入A股和港股市場。但是,進入2月份,外資在經曆連續3個月的大幅淨流入後,流入節奏開始放慢。市場風格上,從上周開始,闆塊輪動由大盤價值股轉向小盤成長股。
明世夥伴基金總經理鄭曉秋認為,後續經濟複蘇和政策刺激力度仍值得期待,而市場的上升趨勢遠未到結束之時。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份的市場強力反彈,更多地展現了政策轉向帶來的“估值修複”的普漲行情,目前這一階段基本完成,後續将更偏向展現基本面複蘇的差異(行業、個股等),重點關注自主可控、安全等高品質發展相關方向,包括信創、軍工、半導體、新能源等相關的反彈機會,受益市場情緒和監管制度改革的券商闆塊以及受益經濟複蘇的周期品配置機會。
鴻道投資創始人孫建冬認為,當下處在“風動”而“心未動”階段的下半場。前期政策變化導緻寬基指數和複蘇相關的大市值股票的上漲已告一段落,元宵節之後市場進入到題材股大放異彩的故事會階段。
凱石基金認為,前期大盤價值股已完成“搭台”,後續中小盤成長股“唱戲”的趨勢愈發明顯。近期,以信創、光伏、風電、半導體等為代表的自主可控的成長賽道持續受到相關政策的催化,後續将是市場投資的重點方向。
玄元投資表示,目前反映中國宏觀經濟預期的大型上市公司業績預期和估值水準得到了較為充分的修複。在外資持續流入的大背景下,有望進入“大票搭台,成長唱戲”的階段。2月産品更關注成長股方向的配置。以創新藥、光伏新技術、新能源電池新技術、部分電子行業為重點,TMT産業開始更多的發出看好三季度後行業複蘇的聲音。“我們預計今年上半年的行業下行已被投資者較為充分的預期。按照細分産業複蘇進度,逐漸按梯次的布局電子和半導體行業的困境反轉。”
梳理發現,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内資金已陸續布局小盤成長股。代表成長風格跟蹤半導體、新能源等賽道的指數基金科創50ETF(588000),目前規模已經超過560億元,在去年四季度獲淨申購208.89億份,是份額增長最大的非貨基金,而今年年初至今獲淨申購近20億份,雖然近3個月漲幅為-4.02%,但資金逆勢抄底意向明顯。
“科技股的特性決定了高貝塔。”睿郡資産管理合夥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認為,從長線來看,選擇質優的一些小盤科技股,作為自己的長線配置。目前為止,半導體裡面可能相對選擇的會多一點,而且半導體很多公司的業績都已經連續3個季度乃至連續4個季度的下滑,周期向下因素已經得到充分反應,而長期看其成長一面肯定會展現出來。是以,不要在意半導體到底是今年上半年複蘇,還是今年下半年複蘇,從時間上看,拿得越長越有利。
責編:萬健祎
校對:高源
證券時報“消費企業賦能計劃”啟動!這份調查問卷很重要,就等你來!
為進一步摸底消費行業最新動态,證券時報發起《2023年國内消費行業企業調查問卷》。相關消費企業負責人可以直接點選問卷進行回複,也可以通過證券時報官網,或者通過點選下方圖檔進行回複。
直播預告
版權聲明王錦程
證券時報各平台所有原創内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機關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為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系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點選關鍵字可檢視
潛望系列深度報道丨股事會專欄丨投資小紅書丨e公司調查丨時報會客廳丨十大明星私募訪談丨京東也官宣:将推産業版ChatGPT!巨頭争相開跑,谷歌“翻車”,百度忙辟謠!市場卻已轉向“賣鏟者”…丨央行重磅釋出!新增信貸4.9萬億、社融增量5.98萬億、M2增速創6年新高!來看1月金融資料丨美國多州或禁中國人買房?中方回應…北向資金又跑了,啥情況?這一闆塊卻逆勢拉升丨中一簽可暴賺近9萬!兔年第一大肉簽來了!棄購的哭了…近期新股行情回暖明顯丨2751億煙草巨頭原正副總經理同日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