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組成原理 子程式,計算機組成原理概述.docx

第一章計算機組成原理

本部分要求掌握計算機方面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的發展、計算的系統組成、基本組成和工 作原理、計算機的數制資料表示以及運算校驗、指令系統以及計算機系統的安全等基礎性的知識。 内容多而且複雜,尤其是有關計算機硬體方面的内容,很細而且靈活性不高,知識量相當大,掌握 這部分一定要多下功夫,學會取舍、把握重點、抓住要害。

1.1 考試大綱及曆年考題知識點

1.1.1 大綱要求

考試要求:

1 掌握資料表示、算術和邏輯運算;

2 掌握計算機體系結構以及各主要部件的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考試範圍

1 計算機科學基礎

1.1 數制及其轉換 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等常用制數制及其互相轉換

1.2 資料的表示

? 數的表示(原碼、反碼、補碼、移碼表示,整數和實數的機内表示,精度和溢出)

? 非數值表示(字元和漢字表示、聲音表示、圖像表示)

? 校驗方法和校驗碼(奇偶校驗碼、海明校驗碼、循環備援校驗碼)

1.3 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 計算機中的二進制數運算方法

? 邏輯代數的基本運算和邏輯表達式的化簡

2.計算機系統知識

2.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體系結構分類及特性

? CPU 和存儲器的組成、性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 常用 I/O 裝置、通信裝置的性能,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 I/O 接口的功能、類型和特性

? I/O 控制方式(中斷系統、DMA、I/O 處理機方式)

? CISC/RISC,流水線操作,多處理機,并行處理

2.2 存儲系統

? 主存-Cache 存儲系統的工作原理

? 虛拟存儲器基本工作原理,多級存儲體系的性能價格

? RAID 類型和特性

2.3 安全性、可靠性與系統性能評測基礎知識

? 診斷與容錯

? 系統可靠性分析評價

? 計算機系統性能評測方式

1.2 計算機科學基礎

1.2.1 數制及其轉換

1、 R 進制轉換成十進制的方法 按權展開法:先寫成多項式,然後計算十進制結果. 舉例:

?(1101.01)2=1×2^3+1×2^2+0×2^1+1×2^0+ 0×2^-1+1×2^-2 =8+4+1+0.25=13.25

?(237)8=2×8^2+3×8^1+7×8^0 =128+24+7=159

?(10D)16=1×16^2+13×16^0=256+13=269

2、 十進制轉換成二進制方法 一般分為兩個步驟:

?整數部分的轉換

?除 2 取餘法(基數除法)

?小數部分的轉換

?乘 2 取整法(基數乘法)

例:求(75.453)10轉二進制(取4位小數)

解:整數部分: 2 |75 1

2|37 1

………….

0 1

把餘數寫下來:由下至上寫得1001011

小數部分: 0.453

×2

0.906 0

×2

1.812 1

×2

1.624 1

×2

1.248 1

規則:進位留,乘積略。由上至下寫得:0111(取4位小數)

最後結果:1001011.0111 (10進制轉8,16進制類似)

3、 其它進制之間的直接轉換法

例:二轉8,16進制 (1000100.1011)2=(104.54)8=(44.B)16

1.2.2 資料的表示

機器數:計算機中表示的帶符号的二進制數。把符号位和數字位一起編碼來表示相應的數的各 種表示方法。

機器數有四種表示方法即原碼、補碼、反碼和移碼。

【概念:定點數】

1.原碼表示法 原碼表示法用“0”表示正号,用“1”表示負号,

有效值部分用二進制的絕對值表示。

(1)0的表示:對于 0,原碼機器中往往有“+0”、“-0”之分,故有兩種形式:

[+0]原=0000...0

[-0]原=1000...0

(2)表示範圍:

原碼小數的表示範圍: -1

原碼整數的表示範圍:

?最大值 : 2^n-1【n指除符号位外的二進制位數】

?最小值:-(2^n-1)

2.補碼表示法

(1)0的表示:對于 0,[+0]補=[-0]補=00000注意,0 的補碼表示隻有一種形式。

(2)表示範圍:

定點小數: -1<=X<1

定點整數: -2^n<= X < 2^n

(3)原碼與補碼之間的轉換:知原碼求補碼

正數[X]補=[X]原

負數符号除外,各位取反,末位加 1

例:X= [X]原,

[X]補13 反碼表示法

正數的表示與原碼相同,負數是保持原碼符号位不變,數值位是将原碼的數值按位取反

(1)0的表示:

[+0]反

[-0]反=11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