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ChatGPT有何新進展?寫作方面專業能力突飛猛進?碼字工即将失業?這篇文章介紹了AIGC熱潮下chatGPT衍生出的新模型們,寫作、寫論文、敲代碼、為程式員答疑,似乎逐漸無所不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術疊代的同時不能忽視社會性。大廠加碼ChatGPT,未來有何新變化?推薦對AIGC、chatGPT等感興趣的童鞋閱讀。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一部電影的觀後感包含哪些部分?”

“請根據這些要素,寫一篇《流浪地球2》的電影評論。”

“能不能讓文章變得更有文學性和可讀性一點?”

隻要在ChatGPT的聊天框裡把自己的寫作需求告訴AI,等上幾十秒後,一篇整合大資料、純原創、觀點鮮明的文章就新鮮出爐了。

如果對成品還不滿意,可以繼續提自己需求,AI不會有任何不滿情緒,将“任勞任怨”地修改内容,并且等待時間不會超過1分鐘。僅僅推出幾個月的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可謂是當代打勞工之楷模。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ChatGPT截圖

本以為科技的浪潮下,AI會先讓保安、郵差等人力工種消失,沒想到,是碼字工們先沒活幹了。近一年來,AIGC(生成式AI)發展速度驚人,去年年初還處于技藝生疏階段,幾個月後就達到專業級别,更疊速度呈指數級爆發。

如今的AI,文能寫詩、畫畫、搞創作,武能編碼、分析、做高數,為使用者帶來超出預期的互動體驗。AIGC技術的熱浪也打到了資本端,各大科技巨頭都蠢蠢欲動。

近期,微軟宣布追加投資ChatGPT開發方OpenAI,并加速旗下産品和OpenAI相關AI技術的融合。百度也傳出正在研發類似ChatGPT的聊天機器人服務。谷歌、位元組、阿裡等多家公司都宣稱将在AIGC領域加大布局。但大風之下,争議也随之而來。圍繞AIGC技術的相關法律法規尚未完善,有關公平、安全、責任等一系列問題亟需解決。此外,AIGC技術是一場成本極高的燒錢遊戲,可它的商業化價值仍在探索階段,尚未實作落地。

01 AIGC或将無處不在

OpenAI釋出的ChatGPT,一經推出就火爆全球,究其原因,還是它和無數人印象中“笨拙”的機械AI聊天工具完全不同。它不僅能分辨出提問者的真實訴求,甚至在很多領域超過專業人士的精準性和博識程度,在短時間内給出意料之外的回答。

應了一句話:ChatGPT能處,有事它真解決。現代人類社會是趨于便捷、高效而發展的,是以,AI與人類生活和工作的緊密結合隻是時間問題。AIGC的快速發展,會對人類社會産生不可逆的深遠影響。

李彥宏曾對AIGC做出預測,“從輔助人類進行内容生産的助手階段,到可以與人類協作的虛拟人形态,直至最後進化為可獨立完成内容創作的終極形态。”

AIGC的熱潮下,最先受到波及的大概就是媒體和出版行業。如今,借助AI語音生成軟體,可以将采訪稿快速以文字的形式輸出,甚至可以實作跨語種的語音轉寫,輔助内容創作者快速出稿。機械重複、沒有創意價值的文字工作已經被代替了。

随着ChatGPT等更高階的AI機器人出現,原本屬于記者、作家的核心創意工作,可能也要被AI取代了。畢竟,在聊天框内輸入幾個關鍵詞,AI就能随即生成一篇幾千字的小作文。比起抓耳撓腮沒靈感的人類,AI機器人像一台靈感噴湧的永動機。事實上,已經有企業嘗試這麼做了。

前不久,“美版頭條”BuzzFeed宣布使用ChatGPT來協助創作個性化内容。該公司CEO喬納·佩雷蒂表示,人工智能主導的内容創作将從研發階段轉變為該公司核心業務的一部分。也就是說,BuzzFeed要采用ChatGPT上崗寫作,逐漸取代人類撰寫。這則消息迅速引發投資者熱情,讓BuzzFeed股價兩天暴漲3倍。

而在此之前,BuzzFeed正陷入營收困境,将員工隊伍縮減12%來應對資金壓力。平台靠着ChatGPT鹹魚翻身,何嘗不是“裁掉人工,雇傭AI”的一次勝利。文本創作隻是最基本的能力,AIGC還能當計算機專家,給程式員的代碼找bug。

曾有網友送出了一串代碼,向 ChatGPT表示,“我怎麼都搞不懂這段代碼為什麼無法運作。”而ChatGPT不僅詳細地解釋了緣由,甚至針對其技術問題,貼心地提供了解決方案,比一些搜尋引擎裡的回答還要靠譜。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圖檔來源:@jdjkelly

感慨其強大能力同時,也不禁産生更多憂慮:AI逐漸成為代碼高手,距離程式員集體下崗還有多遠呢?

随着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AIGC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正不斷增加。在設計和繪畫領域,它可以一鍵生成設計草圖、圖示;在商業領域,它可以憑借大資料,生成競品分析,撰寫經營報告以及其他業務檔案;在教育行業,它能生成教學資料、測驗和課程内容……AIGC逐漸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類生存方式。

02 别被AIGC騙了

盡管AIGC的強大功能已經重新整理了人們認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它仍存在很多局限性。對目前的AIGC技術,需保持警惕。正如OpenAI所強調的,ChatGPT可能會給到你錯誤的答案。AIGC的發展速度超過想象,但目前人工智能算法方面還存在缺陷。

尤其是面對一些常識類問題,使用者可能會被AIGC提供的答案誤導。比如,ChatGPT在寫《流浪地球2》影評時,一本正經地表示,“《流浪地球2》是2019年的熱門電影的期待續作,由馮鞏執導。”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ChatGPT截圖

ChatGPT還會裝作權威的樣子“胡說八道”。它習慣于用大段大段繁雜的文字回答使用者的問題,看似自成一套邏輯,但細想下來漏洞很多,結論也不成立。假如在一些專業性問題上輕信了AI提供的答案,可能會出岔子。

前段時間,IT問答網站Stack Overflow反手就把ChatGPT“拉黑”了,給出的理由是,ChatGPT生成答案的正确率太低,釋出ChatGPT建立的答案對網站和使用者都是有害的。由于操作便捷,Stack Overflow上曾一度湧現出大量ChatGPT生成的答案。

而這些答案通常需要具備一些專業知識的人詳細閱讀才能辨識對錯,導緻Stack Overflow 的品質管理遭到沖擊。除去技術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關AIGC的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完善,使用者的使用界限也還沒有确立。

此前ChatGPT通過法律與商業研究所學生考試一事也引發熱議,不少人擔心ChatGPT會幫助學生在考試中作弊。在國内視訊網站上,已經能找到大量“利用ChatGPT幫助生成一篇論文”的教程,一個視訊動辄幾十萬的播放量、上萬的收藏量,很難不讓人懷疑,已經有學生進行過實操。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教育的公平性則無從談起。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視訊網站截圖

AI科技公司也意識到類似問題,開始采取行動“壓制”AIGC的野蠻生長。近日,OpenAI推出一款AI鑒别工具,用來識别AI生成的文本内容。但目前該工具還不成熟,AI寫的文本很容易就會躲過監測。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AIGC技術被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給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風險。如今,AI換臉、AI克隆聲音等技術逐漸成熟,甚至到了真假莫辨的程度。這樣一來,就可能發生:朋友打視訊電話來借錢,轉款成功後才發現,螢幕對面的“朋友”是利用AIGC技術生成的虛拟影像,而騙子早已逃之夭夭。

比較著名的案例是,詐騙團隊利用AIGC換臉,僞造特斯拉CEO馬斯克的視訊,半年詐騙價值超過2億人民币的數字貨币。AIGC浪潮背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03 賽道火熱,巨頭入場

必須要承認的是,近一年來AIGC的快速更疊,讓它站在了資本的心尖上。科技巨頭們紛紛入局,AIGC初創平台不斷湧現,國内外市場都表現出對AIGC的狂熱。

去年10月,英國開源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AI宣布獲得1.01億美元融資,投後成為估值超10億美元的獨角獸;幾乎同一時間,另一家主打文字生成的AI公司Jasper也宣布獲得1.25億美元的新融資,估值達到15億美元。

國内百度在今年1月的Create AI開發者大會,重點提到了AIGC。此前百度曾和視覺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旗下的AI繪畫平台文心一格将與視覺中國合作探索AIGC内容産業發展方向。而6pen、滴墨社群、無界版圖等AIGC初創平台背後,也均有大廠身影。

“裁掉人工,雇傭AI”,ChatGPT開始替代人類

文心一格官網截圖

根據投資界預測,未來兩三年,與AIGC相關的初創公司和商業落地方案将持續增加,等到2030年,AIGC市場規模或将超過萬億人民币。但硬币的另一面是,AIGC背後的企業尚未實作大規模商業化,AIGC領域還沒有建構起自己的護城河。

迄今為止,Stability.AI是一家并未專注商業化的新興公司,還在把免費提供其主要檢查點作為核心業務宗旨。而OpenAI旗下的ChatGPT仍在免費開放,通過海量使用者回報加速模型疊代。

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近日表示,“我們将不得不在某個時間點,以某種方式将其商業化,因為運算成本令人瞠目結舌。”OpenAI處于嚴重虧損之中。據媒體報道,去年該公司預計收入3000萬美元,但淨虧損總額超5億美元。

使用者與ChatGPT每次對話的平均費用可能隻有幾美分,但随着使用規模變大,計算成本可能将飙升至數百萬美元。AIGC技術在短時間内恐怕會面臨更多争議和前行阻礙,但長遠來看,AIGC已經改變了遊戲規則,人類正走向科技颠覆的新世界。

作者:陳妍;編輯:大風

來源公衆号:鋅财經(ID:xincaijing),新商業的記錄者,新經濟的推動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合作媒體 @鋅财經 授權釋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