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研:從雙非到清華,努力、規劃、踏實、自律

考研:從雙非到清華,努力、規劃、踏實、自律

作者 | chehongshu

這篇經驗帖是我委托我朋友寫下的,盡量拜托他寫的詳細細緻一些,這樣才能實質性的幫助其他人。

得到了清華大學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的拟錄取資訊,2019考研的旅程順利結束。從勝利的彼岸看回去,會感覺一切都是陽光燦爛,一年以來早出晚歸的“苦行僧”式的艱辛曆程對個人成長而言,卻顯得像鑽石一樣珍貴。

分享一下個人考研的曆程給以後想考清華的學弟學妹,也給自己攢攢人品。

To 選擇考研的學弟/學妹:

初次踏上考研之路的你,或許會心存迷茫,就像剛剛踏入大學校門時一樣。但請帶上你的勇敢、自信和锲而不舍,在這最美好的年紀,為最純的夢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我希望我的經曆和經驗能夠在你身上展現出更光輝的價值。

個人背景介紹

我大學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專業(在文末附上我大學期間學習、科研、競賽的履曆)。

下面是考完研很多人問我的一些問題:

1. 為什麼要選擇清華?

确切地說,一方面是名校情結、清華夢,另一方面是清華的電子、通信領域綜合實力的确很強。大學期間,我的績點也不是專業第一,績點隻能排到十來名,考研清華真的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标,是一個激進的選擇。不過我想,“人往高處走”,适當地調高自己的目标,也能給自己更大的動力。我想通過考清華來給大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号,當然,為此我也做了很充分的準備。雖然大家都說,杭電已經6年沒有人考上清華北大了(上一個是09級的何超學長),能夠考上真的不容易,但這期間,真的有很多學長學姐比我優秀得多,隻是沒有去選擇而已。

2. 清華的考研難度如何?

如果你關注過清華的複試線,就會發現18和19考研工程類的線隻有310分,其它學科門類也相似,這個分數低于許多其它自主劃線的院校,而且上線的人裡,高分非常少。客觀分析,第一、清華專業課涉及到的知識的廣度很廣、深度也很深,而且沒有複習大綱。第二、北京區改卷非常嚴格。像19考研,資訊與通信工程專業,828信号與系統專業課能過線的人不多,其中總分在310分以上的隻有4人。類似地,計算機系的軟體工程專業甚至沒有人上線。雖然今年算是一個特例,但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得專業課者得複試資格這一規律了。綜上所述,如果專業課基礎紮實,想進入複試不難。但是不要過分迷信這一點,因為難度也是相對的,還得看當年的招生人數、競争對手情況等。如果在大學期間有項目或者競賽經曆(劃水的除外,老師會問得很深),複試肯定是加分項。

接下來,我想按照每個月份的時間軸,從初試到複試,再重新經曆一次考研,以緬懷那段寶貴的時光。

初試準備期:2018/3/14 - 2018/12/21

3月份:預考研,主要任務是專業和院校的選擇

當初我在筆記本上寫了三條計劃:

  • 盡量詳細地搜尋資料,了解本專業相關專業的情況
  • 根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領域,篩選出備選專業、學校清單。
  • 對自身實力做一個大緻定位,初步确定學校和專業。

這段時間是在零零散散地準備着,實驗室還有一個無人船項目等着我去做,那時已經進電商省決賽了,需要我一起調試軟硬體。

除了在實驗室做項目外,我幾乎在6教、一餐、寝室之間來回,四點一線,有時整天都在看數學,有時也記記單詞,累了就出去走走散散心,回寝之後打開電腦搜集一些資料,慢慢地過渡到真正考研的狀态。

陸陸續續地,孵化器實驗室14級的學長考研結束了,三人順利考上浙大,兩個電子方向,一個計算機方向,再加上實驗室其它考上研的學長,以及保研的學長,我們私下組織了一次考研經驗分享會,聽聽他們備考的經驗,再總結出适合自己的學習計劃。

Tips:如果大家因為缺乏考研資訊而感到焦慮,一定要主動去找學長學姐了解資訊,這樣可以少走彎路。學院也會組織相關的考研講座,時間會稍晚一些,務必多留意群裡的通知。

Tips:考研之前,要弄清楚相關名詞的解釋,如推免/統考,跨專業考研,全日制/非全日制,學碩/專碩,初試和複試,公共課,專業課,34所自主劃線高校等。

4月至5月:正式開始考研,基礎階段

基礎階段我準備了下面的資料:

  • 數學:張宇高數18講/李永樂線代輔導講義/張宇機率論9講、同濟高數
  • 英語:新東方考研英語詞彙(亂序版)、何凱文長難句解密

時間安排:每天7:00起床,8:00之前到考研教室,背一段時間的單詞,中午11:30回去吃飯和午休,下午2:00到教室,學習數學,晚上8:00回顧單詞,10:00回寝。

按照計劃,6月份之前我依次完成高數、線代、機率的一輪複習。複習過程,以看視訊講解/自己演算為主,18講的例題和課後習題我都做過一遍,其中有一些難題反複思考以後還是做不出來,就直接看解析了,因為基礎階段做題的重點還是基礎概念,弱化方法技巧。

Tips:數學有些人喜歡湯家鳳的穩重手法,有些人喜歡張宇幽默的講課風格,或者其他老師,也都是可以的,沒必要過分糾結,主要還是在于自身。

4月份整個月,英語的任務隻有一個:記單詞。按照艾賓浩斯記憶法,我把50個work list分為10組,編号A~J,然後自己做了一個表格,每天早晚各花2個小時,早上記單詞,晚上回顧,每天堅持打卡,十天就能把3500個單詞都過一遍。5月份下旬,我才開始看長難句,KK的書不厚,一周就能過一遍,然後我試着去翻譯幾篇英語閱讀了解,做了很詳細的筆記,一方面鞏固詞彙和長難句,另一方面了解英語閱讀的命題風格。

Tips:英語建議用《10天搞定考研詞彙》,上面自帶艾賓浩斯記憶表格,背起來效率也高。死記硬背難免痛苦,但這是必要的投入,請務必相信“風雨之後,必有晴天”。

6月至8月:考研的黃金時間

這段時間既沒有課,也沒有考試,而且經過前兩個月的過渡,已經完全進入考研狀态,學習效率最,且每天都能保持11個小時的學習時間。

在一輪複習後,感覺數學基礎很好了。二輪主要是做題和回顧,我首先刷了李永樂660題,通過這本書仍然發現了自身基礎方面的很多漏洞,于是準備再将知識點梳理一遍。方法是看一章複習全書,把書上面的例題做一遍,再把核心知識點(概念+本質)歸納在筆記本上。梳理完一章的知識點,就把張宇1000題中相應章節的B/C組題目做了。有些章節,比如定積分,一兩天難以完成,持續刷題也會頭腦不清醒,會感到身心疲憊,但在此之後,就是做題實力的明顯提高。

       英語每天我大概隻花了4個小時,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閱讀了解上,沒有用别的資料,隻有真題,張劍老師的黃皮書。方法是每周一做一年的閱讀了解真題,其餘每天仔細研究一篇,包括記閱讀中的生詞、翻譯長難句、看唐遲老師的講解視訊等。此外每天都在繼續回顧單詞,以及在微信公衆号上跟進KK的每日一句,。 

在說專業課前,先介紹一下背景知識:清華電子與通信工程(專碩)的專業課可以二選一:828信号與系統/829電磁場與電磁波,但是資訊與通信工程(學碩)專業課隻有828信号與系統。

我個人還是傾向于828信号與系統,這樣在9月份考研報名的時候能有更多的選擇,但是事實是,今年選擇828比選擇829的均分低三十分的樣子,828專業課題量大且靈活,很多人是以上不了線,828上線的我還算比較幸運的一個,至少有書讀了。

我從6月底開始準備828信号與系統,離考試隻有5個月時間,應該算是比較晚了。我從淘寶上買了專業課筆記和往年真題,用筆記配合着清華的教材學習,重點放在基礎概念的了解、公式的推導上。我喜歡在我覺得筆記上沒解釋清楚的地方,補充上自己的筆記,同時把筆記中精彩的部分劃出來。學習的整個過程非常投入,也感覺很愉悅,到9月份教材正好過了一遍。

9月至12月:考研沖刺階段

政治是一門成本效益很高的科目,因為它短期内能夠有比較大的提高。但因為政治記憶的内容多,又容易忘,是以不宜太早開始。

我9月份才開始準備政治,時間有點緊,隻有一輪。看徐濤老師的講課視訊,配套肖秀榮的精講精練,然後做肖秀榮的1000題,大概能做到每天完成一章的學習。到了11月份初,馬原、毛中特、史綱、思修全部過完了一遍,1000題中的選擇題全部做完,之後過了一遍徐濤的刷題班,重新回顧了一遍1000題中的選擇題,按照計劃把肖八的選擇題做完,50分的選擇題,我均分能到40+。到了11月底,就開始瘋狂背肖四的分析題,把徐濤小黃書20題作為補充。

到了9月份,英語閱讀真題研究了許多遍,單詞基本都認識、句子都看得懂。這個時候就要開始練習寫作,我用的是王江濤的高分寫作那本書,前期主要還是背範文,通過背範文來記住一些常用的單詞,好的表達,好的句型,範文越熟練越好,最好能夠默寫出來、脫口而出,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一定要自己親自寫,同時書寫也比較重要。新題型我看的是唐遲老師的,翻譯我看的是唐靜的視訊,到了10月份才開始看,個人感覺太晚了,應該再早兩三個月。完型填空成本效益很低,我就沒有特地準備,做套題的時候,順便就做了。

9月也是數學真題月,通過真題可以檢驗到自己複習的真實水準,收獲能力提高的喜悅。我買了張宇的真題大全解,一共32年真題,但98年以前的真題很基礎,沒多大價值,我從98年開始做,自己另外買了幾十張标準答題卡,早上8:30-11:30做完一年的真題,完全按照考試标準要求自己,鍛煉自己遇見陌生的題型,能熟練觀察和分析,迅速抓住問題主要沖突的能力。可能是因為前期基礎打的還不錯,是以我做真題非常輕松。10月份真題應該已經刷完了,我接着刷張宇閉關修煉100題,張宇8套卷,順便也做了其它老師的模拟卷。個人感覺,張宇8套卷是真的難,技巧性很強,但帶給我的作用很大。其它老師的模拟卷大多是真題難度,用來模考是很好的。11月份以後,重心應該轉到政治上,但數學還是要每天都做題,保持手感。

      9月份後專業課就開始二輪複習了。二輪複習以教材中基本概念的了解為主,自己畫出整體的知識架構,思考和把握概念直接的聯系。看完一章教材,做一章課後的配套習題,選擇性地做一些奧本海姆習題。既要保證一定的習題的數量,也要精做,查漏補缺,把知識點通通消化掉。10月份之前,完成二輪複習。10月初開始研究2000年到2013年的真題,交叉着回顧教材、筆記、習題,以清華大學課件作為補充。11月中旬用2014年到2018年的真題進行模拟考試,上午3個小時做完一套試卷,晚上批改。從計劃制定到考前,教材中的理論推導和證明、鄭君裡和奧本海姆教材的課後習題,都應不間斷地、循環往複地研究。

附上我考研沖刺階段的時間表(僅供參考,切勿迷信):

Time Arrangement Remarks
7:15 起床 -
7:30 - 8:00 早餐 -
8:00 - 9:00 英語 背誦範文+筆記
9:00 - 12:00 數學/專業課 數學真題/專業課教材
12:00 - 12:30 午餐 -
12:30 - 12:45 休閑 -
12:45 - 14:00 午休 -
14:00 - 14:30 英語 作文默寫+修改
14:30 - 16:00 英語 真題單詞
16:00 - 17:30 政治 精講精練
17:30 - 18:30 晚餐 -
18:30 - 22:30 數學/專業課 36講+模拟卷/專業課習題
22:45 - 23:45 政治 1000題

12月22日/23日初試,至此考研初試期正式結束。

複試準備期:2019/2/15 - 2019/3/14

2月15日公布考研成績,但我正式返校已經到了2月20日。

返校之後,一度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過複試線,心情有些浮躁。但不論如何,我先告訴自己已經過複試線了,安心準備複試即可。于是我從淘寶上購買了一份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複試資料。 

清華的初試和複試各占總分的50%,最後的分數=初試分(500分)+複試分(500分),然後按照最後總分排名次。電子工程系複試的科目是:專業課筆試(100分)、英語面試(50分)、綜合面試(350分)。

和大部分人一樣,我在複試準備期的狀态完全不如初試,比較散漫,真不知道該複習一些什麼。

學長建議我先準備專業課(電子電路,包括數電和模電),于是我準備了杭電的兩本教材,以及清華的兩本教材。個人感覺,杭電的教材真的很薄,而且沒有廢話,學完就能直接做題,效率高,缺點是理論相對較淺,是以在用杭電的教材複習完以後,需要以清華的教材作為補充。因為我研友考浙大,專業課是數電和信号,是以我向他借了數電的試卷資料,其中大多是浙大期末的試題,用來刷題,模電刷題還是以課後題為主。最後,4本書的課後習題中的重點題我基本上都刷完了,感覺足以應對專業課筆試。

英語面試側重點在專業文獻的閱讀,是以我每天都會去閱讀一些IEEE上面的英文論文,自己翻譯它們的摘要,慢慢地積累了一些經驗。

綜合面試不好準備,隻能先大緻做一個5min的自我介紹,把自己學習/科研/競賽履曆總結一下。到這個時候,大學前三年的許多項目已經忘記了,于是我花了一周的時間,重新翻看項目資料,以至于把它們重新梳理了一遍,如果問到的話,心裡大概也能有個底。

3月8日,學習公布了複試線,工程類310分,和去年相比不增不減,但隻要上了校複試線,在校内調劑的機會肯定有了。我還在等着電子工程系的複試線,已經完全學不下去了。下午跟研友一起打乒乓球,5點半結束,正準備去吃飯,随便刷了一下QQ郵箱,意外發現自己收到了複試通知,哈哈哈。

後面幾天的複習方法也類似,此外我找盛老師幫我指導了個人履歷,把中英文自我介紹的稿子寫了出來。13号我就坐高鐵去了北京,訂好酒店,14号下午熟悉清華大學及周邊的地圖,計算出來從酒店到複試地點大概需要25分鐘。

15号上午送出了複試所需要的材料,9點半開始筆試,考兩個小時。我發現大部分題目都比較基礎。試卷分模電和數電兩部分,模電題型是填空/計算,填空涉及載流子、PN結、負回報的概念和簡單計算,計算題是兩個運放,需要用虛短虛斷分析一下。數電題型是計算/設計,涉及邏輯函數的公式法化簡/卡諾圖化簡,用最少的CMOS門電路實作一個邏輯函數,根據RTL電路圖畫出狀态轉移圖,以及根據計數器的狀态轉移圖設計電路圖,判斷能否自啟動,以及不能自啟動如何改進。80%以上的題,根據杭電的教材都能做出來,還有少部分确實要看清華的教材。最後我隻有5分題沒做,考完感覺還是相當好的。

下午英語面試我排第二個,看文獻5min,面試5min,我的文獻是IEEE Spectrum上的一篇文章,講機器人引導人流方向的一個應用,口語難度,但是會有一些專業詞彙,還好我大概還能看懂。面試開始,面試官讓我先做2分多鐘的自我介紹,然後讓我介紹我的家庭/家鄉相關的話題,這點我沒準備過,是臨場發揮的。然後我概括一下專業文獻的主題,最後是翻譯文章第一段,然而我隻翻譯了第一句時間就到了。

16号綜合面試,面試的時候,正好遇見我意向的那個導師(以前沒聯系的!),他前面問我項目比較多,我基本上能答上來,然後他順着一個知識點深入,到我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他也就沒有刁難我了,大概點頭覺得還行。其它的5個老師裡面,有2個還比較和善,問一些比較好回答的問題,比如你寫了這麼多代碼,C語言應該很好吧?另外3個老師,出一些刁鑽的問題,比如1)為什麼用FPGA,我為什麼不能用CPU和ASIC?2)這隻是其中一個方面,你從更整體的角度來回答。3)你做的這些都是控制類的吧,沒做過算法吧?4)這個算法的公式是什麼?回答起來壓力還是蠻大的,但是就算能回答出來,還是會有更刁鑽的問題,老師所關注的,可能還是側重于學生在壓力下的反應,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

17号上午體檢完,大家都在羅姆樓5層205外的大廳等候,氣氛十分緊張,都在不斷地喝水。

三張圖,說明我等待的過程:

考研:從雙非到清華,努力、規劃、踏實、自律
考研:從雙非到清華,努力、規劃、踏實、自律

至此,考研正式結束。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

在最美好的年紀,

為最純的夢想,

盡最大的努力。

個人的考研經曆大概就說這麼多,希望學弟學妹們可以圓夢清華。

歡迎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