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度能讓整個娛圈腎上腺素狂飙的事,非第95屆奧斯卡頒獎禮莫屬了。
就目前入圍短名單來看,國内讨論度較高的,還是《分手的決心》入圍最佳國際電影。
雖然遺憾爆冷,湯唯再失奧斯卡紅毯(《色戒》因地區原因沒有入圍奧斯卡)。

不得不再次感慨,南韓人是真心誠意的喜歡湯唯了。
暫不提《分手的決心》讓湯唯在南韓三度封後,差點就拿滿韓影的三金大滿貫(差大鐘獎了)。
就是本次順利沖奧,背後都有南韓财閥們掏錢費神的努力。
奧斯卡頒獎禮上,CJ集團副會長李美京和《寄生蟲》劇組
為什麼要扯上南韓财閥呢?
因為所有影片入圍奧斯卡之前都有一套送選、公關、走私場的“潛規則”。
這套流程劇組并不擅長,需要财閥花費大量的财力和手段去運作;簡單來說劇組創作,财閥負責名利拓展。
想要沖奧,二者缺一不可。
就拿去年大獲全勝的《寄生蟲》來說。
劇組先在戛納電影節首映打響“前哨站”,拿下最佳導演後高調回國、屠榜南韓大大小小電影節。
之後再被官方推舉參評奧斯卡參評拿獎。
當然,上述是寫在明面上的流程,背後其實還有CJ集團副會長——李美京,長達半年的沖奧運作(後面給大家揭秘“潛規則運作”流程哦)。
連南韓人自己都知道,沒有李美京的長袖善舞,《寄生蟲》根本不可能在奧斯卡拿下四大獎。
是以上台頒獎時,李美京一直都穩居C位,不可撼動;外媒一度以為她是主演。
據韓媒保守估計,這期間光公關花費就不少于1500W美金,《寄生蟲》的成本才不過1100W美金。
而本次《分手的決心》沖奧,背後的大佬依然是李美京,甚至沖奧流程都完整複刻了《寄生蟲》。
怕是又要花1500W美金“買名聲”咯?
雖然不否定兩部電影真的很優秀,但是沖奧這條路上,有的是不懂規則慘失大獎的好電影。
具體這套潛規則到底怎麼運作的?以及中韓電影近幾年如何在奧斯卡博弈?
羊今天就帶姐妹們扒扒,奧斯卡名利場下暗戳戳的公關大戰。
公平公正的奧斯卡
也需要玩弄權術的操盤手
美國的《商業内幕》曾公開表示過,一部合格的電影想要沖奧,其實并不難,前提是你要懂得規則。
這套遊戲規則有兩大明面上的标準化步驟:
聘請好萊塢專業的公關團隊+向奧斯卡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遊說。
但業内人都知道,找一個靠譜的公關,遊說環節其實并不用劇組操心,公關會幫你完成。
至于其他,你跟着公關的日程表走就行了,可以說是一站式掏錢沖奧。
這套公關服務頗有門道且要價十分昂貴,也是奧斯卡被人诟病的潛規則所在。
CNN曾統計,一個奧斯卡評獎季各家劇組及投資方,用于公關遊說的費用高達5億美元。
拿着5億美元,公關怎麼暗戳戳作弊呢?
當然是分重點,打遊擊。
這場遊擊戰的核心就是9500多名奧斯卡學院學員組成的評審團,他們的票選決定了誰能拿下最終大獎。
第一步,給劇方鍍金造勢,激發評審團成員的興趣。
這一步尤其針對非好萊塢電影,甚至可以概括為非美國本土的電影。
公關會安排劇方去歐洲三大(金獅、金熊、金棕榈)以及評論家選擇獎等電影節上分,也就是所謂的前哨戰。
《寄生蟲》的戛納上分之旅
能拿獎最好,不拿獎就去各大影展刷臉,混點認知度。
劇組走完紅毯、逛完影展,公關就開始瘋狂運作了:
安排權威電影媒體、雜志的通稿;花大價錢買硬廣宣傳位;如果劇組舍得花錢,公關還會安排知名電視節目。
這一套前哨戰上分環節,湯唯剛剛經曆過吧
這波大範圍的宣傳轟炸,目的很明晰。
那就是盡量在遊說之前,讓評審團成員們對該電影有了解、有興趣。
就拿去年的《寄生蟲》舉例,為了打好亮相基礎,公關給整個劇組安排了超600多次采訪、100多次觀衆問答,以及數不盡的社交媒體廣告位。
前哨上分戰打好了,第二步的遊說環節就會省力很多。
遊說環節是好萊塢公關團隊最具特色,也是最不可替代的一個步驟。
因為這些公關很明确的知道9500個評審團成員都是誰?喜歡什麼類型電影?以及如何去接近他們。
這是任何劇方都無法自我解決的“疑難問題”。
衛報曾經開玩笑的說過,每年到了10月中下旬至12月31日的奧斯卡季,評審團會員都會出現在高檔西餐廳,吃着免費的午晚飯。
酒桌上的生意經,好萊塢的公關們簡直手拿把掐,他們會詳細的給評委們講解電影裡的每一個細節點和升華點。
一頓飯吃完,可能無法順利“騙”到選票,但可以有效幹預評委的最終選擇。
這套多少有點作弊意味的公關流程真的有用嘛?
事實證明是有效滴,就拿最近剛被好萊塢女星聯手送進監獄的哈維.韋恩斯坦來說。
他的韋恩斯坦影業便是業内公認的“好萊塢第一公關公司”。
風頭正盛的那幾年,哈維成功幫助諸多影片拿下上百個奧斯卡提名,和幾十個影帝、影後、最佳導演的小金人。
韋恩斯坦影業的logo,姐妹們應該在很多好萊塢大片裡都見過
甚至連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都公開打趣過“感謝哈維幫我幹掉所有對手上位”。
哈維的手段就是上面所說的海外鍍金、操縱媒體、遊說評委,還有比較下頭的——抹黑對手。
1999年,哈維甚至靠這套“潛規則”,讓《莎溫情史》打敗《拯救大兵瑞恩》,拿下最佳影片。
《莎溫情史》主創團隊,左三便是哈維.韋恩斯坦本人
這也成了整個奧斯卡史上最大的“冤案”和黑曆史。
連靠哈維公關,打敗梅麗爾斯特裡普、凱特布蘭切特,拿下影後桂冠的格溫妮絲帕特洛,也被罵是奧斯卡第一水後。
但這不影響哈維靠公關手段橫行奧斯卡,他甚至被冠名“奧斯卡背後的男人”。
入獄前,他一手捧上奧斯卡的影片包括不限于,《模仿遊戲》、《藝術家》、《國王的演講》、《烏雲背後的幸福線》、《林肯》、《美麗心靈》、《社交網絡》...
哈維被捕後,這種沖奧潛規則并沒有退出舞台。
而是由他的前同僚湯姆.奎因接手,變身獨立電影發行公司——NEON,繼續運作。
去年李美京就帶着《寄生蟲》去找了NEON,好片子配好公關,結果自然是大獲全勝。
也難怪紐約大學電視電影學院前任主席,會公開炮轟現在的奧斯卡:
“實際上,奧斯卡獎已經成為一種營銷電影的方式,而過程中的宣傳活動已然于政治宣傳别無二緻,電影公司雇傭奧斯卡公關,就像政治競選雇傭政治顧問一樣。”
即使要如此大費周章,還得付出一大筆投資,南韓财閥依然樂于奔赴奧斯卡舞台。
圖啥?究其根本,遠不止名利這麼簡單。
絕不做賠本買賣
韓财閥的沖奧生意經
肯花費1500W美元沖奧,韓财閥要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好名聲,而是一個能實作利滾利滾利的閉環利益鍊。
最直接的利益,首先是來自歐美市場的票房收入。
公關的宣傳+沖奧成功,會刺激更多歐美人主動花錢走進電影院,影院也會配合的擴充放映規模。
比如《寄生蟲》獲獎前全球票房不過千萬,拿下4項奧斯卡後,光北美票房就有4500W美元。
差一點就超過《英雄》5371W美元的北美最佳外國語電影票房。
在票房分成上,韓财閥就已經收回了制作+公關的成本。
回本以後,韓财閥就會在全球範圍内販賣周邊以及電影的版權。
這筆收入的分成,遠比單純的票房收入高多了。
不提《寄生蟲》全球各地共售出205個版權交易,就連還沒拿獎的《分手的決心》,也靠公關營銷在全球賣出192個版權。
知名動畫IP《辛普森一家》改編《寄生蟲》
當然,以上都隻是經濟收益,韓财閥更大的目标是文化野心。
韓财閥沖奧,我們其實可以了解為他們是想讓“韓流”更進一步的走出去。
因為有了《老男孩》、《燃燒》、《寄生蟲》等韓影的鋪墊,《鱿魚遊戲》登場就迎來了大爆,老美甚至設立了“鱿魚遊戲節”。
李政宰的導演處女作《狩獵》,破天荒的直接進入戛納午夜展映單元...
對于歐美市場來說,南韓的文化輸出更像是一種流行趨勢。
這一點,在K—POP(南韓流行音樂)的全球擴散上,就被反影印證過。
連一向不愛把大獎頒給外國人的格萊美,也數次提名BTS和Black pink,并把大獎拱手相送。
南韓雖然很愛“偷文化”,但我們氣憤之餘也不得不肯定,泡菜國搞文化營銷很有一套。
近幾年無論是影視還是音樂,韓政府+韓财閥+文藝界三方攜手打造精良作品、力争把韓流文化推向頂峰。
而文化的瘋狂擴散又會源源不斷的把全世界的資金送回泡菜國手裡。
據2019年南韓高麗大學經營學院釋出的《防彈少年團(BTS)活動的經濟效應:2019首爾公演》報告書來看。
防彈少年團2019年10月的三場首爾演唱會經濟效益,約9229億韓元,相當6家中型企業的年銷售總額。
如此一來,名利——文化輸出——名利的多赢閉環形成。
再加上部分南韓人擁有一種近乎荒誕的文化優越感,甚至自诩為“高等黃種人”。
是以他們更渴望在殿堂級的頒獎盛世上分得一碗粥羹,用于肯定自己、用于蔑視别人。
這種心理也能解釋為什麼他們愛“偷文化”,曆史厚度承載不起文化強度,隻能從強國文明裡“竊取”一些維持顔面。
嘲歸嘲,但不可否認南韓的軟性輸出已經形成了一種“新文化形态”。
就拿近幾年頻頻征戰國際的韓影來說,他們早已脫模了借鑒港影、好萊塢電影的時代。
奉俊昊、李滄東、金基德、樸贊郁們正在創造一個個新的東亞電影奇觀。
國影雖然現在略顯疲态,可我們也擁有着很多寶藏電影人在持續發力:
顧長衛、章子怡、王家衛、李連傑、鞏俐、劉德華、金城武、張艾嘉、婁烨...
他們以評委會成員的身份,在奧斯卡閃閃發光。
而現在北美最高票房的外國語電影依然是2002年的《英雄》,以及第三名的《卧虎藏龍》。
《哪吒之魔童降世》沖奧海報
也許我們可以等待一個國影的春天,期待一場沖破束縛的影視文化爆發。
再提起諸如湯唯這樣的好演員,我們不會悲觀說出“内娛不配擁有”的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