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阿裡雲王志坤:未來彈性計算将如何布局?

作者:全球分布式雲大會
「專訪」阿裡雲王志坤:未來彈性計算将如何布局?

1 雲計算發展多年,是什麼樣的因素推動行業進入“分布式雲時代”?使用者對于分布式雲最顯著的需求是什麼?

傳統的雲計算是面向網際網路企業,中心化的雲;随着雲化架構和企業數字化的更新,很多企業在這一過程中産生了大量本地化的需求,如資料、合規、傳輸成本等。雲計算如果能夠幫助客戶完成徹底的數字化轉型,那麼就不該局限于讓客戶上雲,也應該讓雲更加靠近客戶,延伸到客戶側場景,這就是分布式雲技術的出發點。傳統的中心雲擁有大型的基礎設施支援,以資源池化、多租戶的形式提供服務;而現在很多客戶希望資料在本地專屬,對資源有大量的彈性需求,需要雲與客戶之間協同。雲技術不應當提升客戶的使用門檻,是以,雲服務商應該更加靠近客戶,技術架構要更加統一,讓客戶能夠在統一架構下使用各種雲服務,即一套雲作業系統,統一的OpenAPI,客戶隻需一次研發适配,就能夠使用各種雲服務,以這樣的方式讓雲真正實作“無處不在”。

2 目前在分布式雲領域,阿裡雲彈性計算的産品矩陣包含哪些?主要面向哪些應用場景?

阿裡雲分布式雲,依托面向更廣泛的互聯互通的中心Region産品模式,随使用者需求下沉,走向本地Region。本地Region主要面向經濟發達、IT需求旺盛、本地化訴求的區域和企業,其本質依然是資源池,以彈性模式滿足資源上雲的需求。采用這樣的模式,可以確定資料不出省,通路延時和網絡成本都能滿足使用者需求。

面向智算中心、自動駕駛等有資料專屬、基礎設施掌控需求的中大型企業,阿裡雲分布式雲基于雲的架構打造專屬Region産品。專屬Region主要滿足大中型企業需求,資源量級大、産品類型豐富,随着客戶需求的發展,未來将有更多的産品在專屬Region落地,幫助客戶在指定的IDC或業務場景中完成業務更新。

3 阿裡雲在分布式雲領域有哪些優勢?如何為企業使用者客戶提供雲的能力?

首先,在自研“飛天”作業系統的基礎上,阿裡雲從公共雲到專有雲到分布式雲,始終堅持一套架構,即飛天架構,可以為客戶提供一緻的産品能力、一緻的OpenAPI通路能力等,這也是阿裡雲打造分布式雲所必須堅持的。多年來,随着阿裡雲底層基礎設施的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們今年也将過去的神龍架構更新為面向整個雲作業系統和資料中心的CIPU架構,讓計算、存儲、網絡性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實作了客戶使用雲上性能顯著超越線下使用實體機的性能。

第二,阿裡雲在多年雲計算發展過程中,沉澱了成熟的運維體系,能夠以自動化的方式,幫助客戶低門檻、低負擔地實作數字化轉型。

第三,阿裡雲擁有豐富的雲産品矩陣。企業需要搭建IT系統可能要涉及多個服務廠商,并且需要做內建,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解決較為困難。對于客戶來說,需要的是一體化可運作的業務棧,并且不滿足于能用,還在性能、雲原生化方面提出了新訴求。阿裡雲豐富的雲産品能力,可以讓分布式雲一體化的支撐客戶,日常運作過程中免監控、免運維,可以更好的賦能客戶數字化轉型,讓使用體驗、運維能力、傳遞體驗得到全面提升。

4 分布式雲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否請您分享一些典型客戶案例或是行業突破?

阿裡雲分布式雲産品矩陣,從中心Region延伸至本地Region、專屬Region和雲盒,代表了阿裡雲分布式雲在下沉市場,不斷靠近使用者的布局。近年來,三款産品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地Region在國内某著名遠端控制企業落地,該企業面向業務大省江蘇時,基于自建資料中心,能力無法滿足業務需求,部署在阿裡雲上海、杭州Region則存在資料跨省通路延時和專線成本的問題;阿裡雲分布式雲通過南京本地Region很好地滿足了這一業務需求。日前,阿裡雲分布式雲開通的福州Region,也是為了更好助力本省、本地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解決資料安全、成本問題,提供更加豐富雲計算産品。

一些大型企業,自身擁有能力較強的IT團隊,選擇自建的發展模式。但近年來,随着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企業的數字化不再是單純的管理機房IaaS基礎設施,而是需要IaaS、PaaS關聯,更好的服務于企業資訊化、智能化轉型。在這種場景下,阿裡雲分布式雲的專屬Region就能很好的滿足需求,專屬Region中豐富的雲計算産品已經經過頭部市場的檢驗,能夠為客戶提供滿足各類業務需求的成熟産品和服務。

雲盒産品類似一體機的形态,一體機更多的是硬體,而雲盒更多的是雲作業系統的載體。中小企業客戶由于自身IT團隊能力和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要遠大于大型企業;企業市場中,不僅是IT基礎設施,還有大量的SV軟體廠商和硬體廠商服務于客戶,可能在內建複雜程度、日常運維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雲盒作為雲的載體,在實體位置方面處于使用者側,解決了資料本地化的訴求,而将雲上的豐富産品能力與使用者軟體做适配、認證,幫助中小型企業降低雲化門檻,實作數字化、智能化、資訊化更新。

在廣電領域,廣電企業對于目前媒體的資訊化、智能化以及XR等沉浸式新型互動體驗方式,都對原有的廣電網絡帶來新的挑戰。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場景,實際上早已經是雲端服務所面向的業務場景,擁有相當豐富的産品能力和技術儲備。通過雲盒,可以将雲端的産品能力和技術儲備釋放到邊緣,滿足廣電行業使用者的體驗更新。

分布式雲是一項技術,技術應當更好地服務于使用者業務,阿裡雲分布式雲,基于雲邊端協同,以一套架構、一緻産品能力賦能客戶,最終幫助客戶完成資訊化系統更新,打造更好的客戶體驗。

5 阿裡雲是如何定位彈性計算的?未來彈性計算将如何布局?

彈性計算是阿裡雲最大最早的産品之一,到今天,彈性計算已經不僅僅是阿裡雲的一條獨立的産品線,更是阿裡雲諸多産品的基礎,不僅是外部客戶使用,内部的很多業務也是采用On ENS的模式運作,以獲得更好的彈性。在阿裡雲全球布局的任何一個開服地區,都有彈性計算産品的身影,通過本地Region、專屬Region和雲盒,能夠幫助其他業務以更加簡潔幹練的方式輸出。是以,彈性計算即是産品,同時也是平台和底座,支撐客戶和阿裡雲内部業務創新。

彈性計算的發展,底層仍有非常多的技術演進,CIPU的技術架構,通過晶片化、軟硬一體的技術架構演進,讓雲上性能超過實體機性能,讓更多新的能力不斷展現在彈性計算上。除了IaaS産品外,阿裡雲彈性計算還緻力于建構良好的産品生态,我們于去年推出了計算槽(音)平台産品,更好地幫助SV在雲化轉型過程中的部署、傳遞、運維、雲原生基礎架構更新問題,降低了SV雲原生化的門檻。

阿裡雲對彈性計算的定位和今後彈性計算演進的方向,總結起來就是,彈性計算通過晶片、軟硬一體化技術,讓性能、功能更加強勁;通過做大做好生态,讓更多的SV夥伴完成雲化轉型,讓最終客戶從中獲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