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頂流”基金經理押寶2023年,科技、醫藥、新能源誰主沉浮?

作者:新京報

随着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報出爐,明星基金經理的調倉布局浮出水面。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梳理了數十位200億以上基金經理看到,展望2023年,普遍呈樂觀态度。在“頂流”們看來,這一年消費行業有望迎來一輪複蘇以及新的繁榮。

記者注意到,葛蘭繼續押寶醫藥行業,認為醫療服務以及消費性醫療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長且未得到充分滿足,未來空間依然巨大。劉格菘、蔡嵩松則看好光伏、儲能以及科技闆塊。與此同時,新能源車也被部分基金經理視作未來十年最精彩的賽道。

關鍵詞·觸底

2022年警示:基金經理要擴大能力圈

2022年,于基金經理難言坦途。Wind資料顯示,2022年,重倉股票且有資料可查的86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約為-18.01%,7239隻有資料可查的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則約為-13.84%。

過去一年,不少基金淨值出現較大回撤。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在四季報中表示,對此深感愧疚與難過。他表示,随着免疫屏障的快速建立,這些影響即将過去。被疫情所壓制的消費需求将會迎來反彈,經濟也将逐漸從收縮走向複蘇。當然,這個速度和進展并不會太快,但一切經濟活動都重回正循環,才是最重要的。

“俄烏沖突等因素導緻前期大宗商品價格高企,需求疲弱疊加成本高漲,2022年實在是痛苦的一年。”明星基金經理劉彥春在其掌管的景順長城新興成長中表示,危機正在過去。同時,海外景氣下滑,國内觸底回升,預期人民币将進入升值周期,外資回流值得期待。

貝殼财經記者梳理看到,随着2022年基金季報收官,不少基金經理為過去一年做總結。其中,有着“易方達三劍客”之稱的張坤、蕭楠、陳皓也已在四季報中發表最新看法。陳皓認為,2022 年是個頗有幾分“神奇”色彩的投資年份,市場盡管陰晴不定,但幾乎每個階段都會有持續表現突出的方向:一季度的能源、周期行業,二季度的新能源、半導體、軍工成長股,三季度的中小市值股票,四季度的泛消費行業和港股等。

張坤則從投資者角度表示,市場反複震蕩,投資者内心難免受到煎熬,也會迷茫不安。而一個投資者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清晰地了解自己投資方法的局限性,放棄完美,保持淡定的心境,能夠從容的執行自己的投資政策,不因市場的短期波動喜或悲。

易方達基金經理馮波坦言,2022年是過去十多年以來,外部環境最為複雜多變的一年,疫情、地緣沖突、通貨膨脹、流動性收縮等交織在一起,令投資變得尤為艱難。“市場就像一位嚴厲的老師, 每年都會出一系列的題目,去測試投資人的優勢與弱點。表現好的以超額收益獎勵,差的自然是投資損失。”

在馮波看來,2022年市場變化及大幅波動一個警示是,基金經理必須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能力圈,提升投資架構體系的完備性,以應對頻繁變化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拐點

複蘇在即,A股有望實作熊牛轉換

“我們對2023年的市場表現持樂觀态度。”頂流基金經理劉格菘在其掌管的廣發科技先鋒中表示,疫情對市場的擾動影響逐漸減弱,生活回歸正常化,居民出行、企業生産都會逐漸回歸到正常狀态,預計2023年的經濟增速與2022年相比也會出現明顯提升。

這樣的聲音已很普遍,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對2023年消費市場持複蘇預期。銀華基金李曉星表示,各項政策措施将在2023年有所展現,預計2023年GDP增速平穩,财政赤字率基本保持穩定略升,政府的支出以穩為主,地産市場以防風險為主,平台經濟逐漸煥發活力,消費複蘇可期。

彙添富基金胡昕炜稱,随着國内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預計2023年消費行業基本面将迎來改善。蕭楠也在其掌管的易方達消費行業中表示,防疫措施優化,短期内對消費行業可能造成一定的沖擊,但長期看,壓制消費最大的因素已經不複存在,期待2023年消費行業迎來一輪複蘇,也希望在更長遠的未來,消費行業能夠迎來新的繁榮。

從A股市場來看,張坤認為,相比2022年,疫情、地産行業等方面的宏觀風險因素在2023年都得到了相當的改觀。此外,不少優質企業的内在價值在2022年有了一定幅度提升,但股票價格卻有所下跌,這種價值和價格的反向運動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賠率。

此外,陽琨和季新星在其合管的華夏回報中表示,2023年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都相對樂觀。“我們堅信,長期為投資者貢獻回報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健增長,二是機構投資者對行業、公司基本面的深入挖掘,以研究創造價值。”

在廣發基金經理傅友興看來,邁過低迷的市場下跌的2022年,2023年将有望實作熊牛轉換,市場的天平逐漸從風險轉向機遇。

“新年新氣象,我們大機率将在春天和夏天,分别迎來中國經濟的向上拐點以及美聯儲貨币政策的正式轉向,基本面和流動性的積極變化構成了我們對股票市場相對樂觀的堅實基礎。”陳皓表示,但未知永遠是投資的主旋律,暫時無法判斷内需複蘇的強度和外需見底的時點,以及世界多極化過程中持續存在的各種因素。是以在基金投資上,态度将會更加積極,但也“不忘時刻系好安全帶”,以面對各種風高浪急的沖擊。

關鍵詞·押寶

葛蘭仍看好醫藥,新能源賽道或迎曆史性機遇

押寶2023年火熱賽道,明星基金經理各有研判。

在基金圈有“醫藥女神”之稱的葛蘭仍瞄準醫藥行業。Wind資料顯示,葛蘭掌管的4隻偏股混合型基金(以A份額為主)2022年的收益率均為負值。而同年醫藥行情表現不佳,即便去年10月初以來,醫療闆塊在波動上漲,中證醫療指數年内跌幅仍不小。

她認為,2023年一季度,随着疫情對于醫藥行業的擾動逐漸減弱,相關公司将會回到長期增長的趨勢中。創新依然是醫藥行業成長的最為重要的驅動力。“整體而言,短期市場波動難以避免,但中長期而言,繼續看好醫藥生物闆塊的配置價值。”

劉格菘則表示,高端制造業資産經曆一年的下跌,估值已經回到曆史較低百分位,随着生産、生活的正常化,制造業資産的表現也值得期待。同時,對光伏、儲能方向相對樂觀。

李曉星2023年最為看好成長股方向,包括電動車、光伏、儲能、海風、國防軍工、半導體裝置和材料、信創、網際網路、消費醫療、創新藥以及食品飲料等行業。

“未來市場的主基調圍繞疫後經濟恢複,雖然恢複節奏曲折,但是一切隻會更好。左右市場情緒的疫情因素大大降低,未來的市場終于回歸基本面本身,站在當下的時間點,很多闆塊已經非常具備投資價值。”諾安基金蔡嵩松認為。

從科技闆塊、晶片闆塊來看,蔡嵩松認為,其兩大主要沖突景氣度拐點和美國制裁都已到了臨界拐點的時候。無論裝置材料闆塊還是設計闆塊,目前已經具備較高的投資成本效益。是以,在目前的市場位置,可以積極布局,迎接即将到來的科技大行情。

中庚價值領航的在管基金經理丘棟榮則看好兩大領域的發展,一是估值處于曆史低位的價值股,重點關注供給端收縮或剛性行業,及其在需求複蘇情況下的潛在彈性,主要行業包括大盤價值股中的地産、金融,基本金屬為代表的資源類公司和能源類公司,以及港股的價值股。二是低估值但具有成長性的成長股,重點關注國内需求增長為主、供給有競争優勢的高成本效益公司,主要行業包括醫藥制造、有色金屬加工、化工、汽車零部件、電氣裝置與新能源、輕工、機械、計算機、電子等。

人類社會正處于能源革命的重大轉折點上,基于這一判斷,前海開源“冠軍”基金經理崔宸龍依然看好自己所掌管的新能源賽道。他表示,光伏和锂電池作為能源革命的生産端和應用端的代表,在此重大曆史機遇面前,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是以堅定看好圍繞人類社會能源革命這一核心主線的投資機遇,同時,新能源營運商開始其商業模式的改善,中長期增長的确定性較高,關注新能源營運企業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此外,楊銳文強調,當下的主線是經濟從收縮走向複蘇,是以,複蘇帶來的各種機會占據主角地位。比較明确的機會是存量結構的變化。“例如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變。新能源車是未來十年最精彩的賽道。與此浪潮疊加的是智能化的發展轟轟烈烈。非常看好汽車智能化程序加速,現在隻是車的智能化時代的開始,未來充滿期待與想象。”

樂觀之外,也有隐憂。南方基金林樂峰表示,風險方面,在于國内經濟的恢複強度是否會低于預期,以及美聯儲加息結束的時間點是否會超出預期。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