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海量知識如何快速擷取想要的知識?怎樣才能進行深度學習?如何積累學習、寫作及表達的能力?
新東方優秀高管王專基于其15年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一套可以讓人快速變強的學習方法,通過輸入——管理——建構系統——輸出為一體的四步學習法,簡單易懂好操作,打造高效成長曲線,讓你事半功倍。
知之真切笃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王陽明
一、我們要修煉的心法是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去做一件事,總是想着自己要全然準備好了才能去做,其實不然,能力是永遠都不夠用的,快速變強才是王道,都接觸一個新知識新領域,隻要你比别人學的快,你就能領先他人成功一步。
說到強人,就要提到一個人——王陽明,他的強是可怕的,在中國曆史上真正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之一,他的人生哲學就是“知行合一”。
什麼是知行合一,舉個例子:你知道了一道解題方法,有了方法還需要去練習,才能更好的運用這個知識,這就是知行合一,不能分家,道理變成做法,改變才能發生。
什麼是“知”,怎麼才能做到?作者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去寫作,當我們寫作時會帶着自己的思維邏輯去整理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新舊知識融合起來,讓自己更有邏輯,當我們看完一本書沒有思考就會很快忘掉,寫作就是思考本身,同樣如果思考時沒有寫作,也是假思考。
是以我們整理出新的心法:知行合一,寫做合一。這就是變強的最大利器。
二、海量知識像潮水一樣撲過來,如何篩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
1. 要增強自己的搜商,凡事在問别人之前,看看是否自己可以在網上找到相應答案,同一件事情可以搜尋不同别人的觀點,再根據自己深度思考後得出觀點,學習是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用等人教,自己要主動出擊。
2. 實作深度學習,提高閱讀效率的第一要義不是讀的快,而是垃圾内容讀的少,是以篩選知識變得很重要。
把時間投入到高質内容上,就像把錢投到好項目上,收益大,風險小。
謹慎選擇資訊源頭,盡量選擇一一手資訊,且是知識濃度高的内容,可以看看豆瓣評分較高的書籍,并提升閱讀的多樣性空間。
3、如果還想有深度的輸入,就離不開主題閱讀,比如做一個不懂得領域,那麼就找來這個領域幾本經典書籍,吃透它,你就會赢了很多人了,讀透一本書不如讀透多本書才能學透一個主題
三、學了知識,如何做好管理?
這裡提到的方法——卡片管理法。
什麼是卡片?我們看過書籍、文章或是知識,隻要有感悟都可以寫下來,這就是你的一個卡片了
卡片其實還是強調寫作的重要性,,當我們把頭腦中模糊的思考寫出來時,這才是與我們的思想直接會面。
不用關心自己是否文采飛揚,隻需要關心兩件事“開始寫、不停手”,開始寫,意味着你開始思考了,寫作形成習慣,思考也就是一種習慣,停止寫作就是停止思考,知行合一的通道就關閉了,重點是思考本身。
“治大國若烹小鮮”寫作也一樣,先有素材做配菜,寫作就是炒菜的過程,先持續輸出,總有一天會炖出你的那道菜。
寫不了大文章,我們就可以從卡片入手,方法很簡單,看到一段有感觸的話,記錄好原文和出處,想一下這段話合适的标題,然後用自己的話把這段話說出來,在聯系一下自己身邊的例子,就會寫出一個有素材的卡片
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可以寫這麼多文字,積少成多,寫卡片就是整理自己思緒的過程,最後根據主題對卡片進行分類,形成自己的體系。
那麼在寫作的時候,什麼樣的觀點值得寫?
盡量往與正常觀點不同但正确觀點上靠攏,寫作之前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一般人對這件事的想法是什麼,沒有可能考慮到的是什麼,這些沒有考慮到的事情是否正确,多深入思考,可以采用九宮格法,一件事想出八個不同的關鍵詞聯想
從現象看本質,盡量分享自己實踐過的,不止源于我們的想法,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做法。
四、如何建構體系?
對于一個主題,嘗試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畫出體系圖才能讓我們更有機會發現問題,來進一步優化自己的認知和思考,不斷完善,也可以寫出系列文章來表達我們最後的觀點,寫文字多用短句,精簡自己的文字,寫文章的時候要看看兩個标點之間是不是有太多文字,長短句交叉最好。
我們可以複習完卡片,用思維導圖來輸出自己的體系,提升我們的表達能力,寫作時多舉例子,例子是一把梯子,沒有例子,概念就挂在樹上,吃不到嘴裡。
杜甫在寫完詩之後都要拿給婆婆讀一讀,婆婆讀懂了說明這首詩就是好詩。
優質内容它不能高冷,不能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它不能低俗,不能隻迎合人們的欲望。
五、如何用行動改變人生?
大家都知道運動好,于是下定決心堅持每天跑步,結果幾天之後就不想跑了;知道寫作好,寫了幾天又想放棄,于是就給自己扣上了做啥事都三分鐘熱血的帽子。
這是人的天性,因為我們的大腦就是趨易避難,這裡提供一個很好的思路“最小阻力原則”,
就是我們采用當下最簡單易行的行為,比如每天看一頁書,每天寫100個文字,以這種小習慣堅持下去,你就會慢慢得到你想要的
“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小勝才是”把大目标拆解成一個個小目标,在小勝的幫助下,你經常能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了,追求小勝但不要速成,小勝都達成了,大勝就不遠了。
知行合一的行,除了自己行動,還要影響更多的人,你能影響的人越多,你的價值就越大,這方面不要小氣,通過分享你能學到很多。
很多時候我們怕分享就是覺得自己内容不夠好,分享出來怕丢臉,但是其實丢臉隻是自己人為添加的心裡包袱,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對自己放松一點。
在小孩子眼中摔倒就是摔倒,跟丢臉是兩回事,隻要自己不這麼想,摔倒就不會變成丢臉,即使犯錯了,這也是成長,因為成長本身也是一種試錯,越不擔心犯錯才越有機會嘗試,否則畏首畏尾,什麼都不做,犯錯是少了,實踐也少了。
大膽的去分享,在工作生活中做好榜樣,讀完本書我的行動如下:
1. 看書要形成自己的卡片記錄,目前微信讀書都有自己的記錄
2. 遇到好的内容要分享到公衆号或朋友圈
3. 保持每日寫作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