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luetooth技術學習筆記 ——藍牙核心系統架構

參考:藍牙協定 core_v5.0
           
PALs:Protocol Adaptation Layers ,協定适配層。
AMPs:Alternate MAC/PHYs。
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 ,邏輯鍊路控制與适配協定。
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主機控制器接口。
           

1. 藍牙核心系統架構

    藍牙核心系統由主機、主要制器,零個或多個輔控制器組成。

    藍牙核心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

Bluetooth技術學習筆記 ——藍牙核心系統架構

2. 最小配置

(1)BR/EDR核心系統的最小配置包括:

  • 四個底層:BR/EDR射頻實體層(PHY)、鍊路控制器(LC)、基帶資料總管、鍊路管理器。
  •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服務發現協定
  • Generic Access Profile:通用通路規範
  • 若BR/EDR支援AMPs,則配置中需包括:AMPs和協定适配層 (PALs)。

(2)LE核心系統的最小配置包括:

  • 四個底層:BR/EDR射頻實體層(PHY)、鍊路控制器(LC)、基帶資料總管、鍊路管理器。
  • Security Manage:安全管理
  • Attribute Protocol :屬性協定
  • 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通用屬性規範
  • Generic Access Profile:通用通路規範

3. 主機(Host)架構子產品

(1)Channel Manager:信道管理器,主要負責建立、管理和關閉用于傳輸服務協定和應用層資料流的L2CAP信道。

  • 信道管理器利用L2CAP協定與遠端(對端)終端上的信道管理器進行互動,以建立L2CAP信道。
  • 信道管理器與本地鍊路管理器或AMP PAL進行互動,以建立新的邏輯鍊路和配置這些鍊路,進而為傳輸資料提供所需的服務品質。

(2)L2CAP Resource Manager:L2CAP資料總管。

  • 主要負責管理傳遞給基帶PDU片段的有序性和信道之間的排程, 以確定具有QoS承諾的L2CAP通道不會因為控制器資源耗盡而被拒絕通路實體通道。
  • 還可能執行流量一緻性政策,以保證送出的L2CAP SDU在協商的QoS範圍内。

(3)Security Manager Protocol:安全管理協定,端對端協定。

  • 生成加密秘鑰和身份辨別秘鑰,并存儲。
  • 使用專有的固有的L2CAP信道。
  • 生成随機位址,并将随機位址解析為已知裝置辨別。
  • 直接與控制器互動,在加密和配對過程中提供加密和鑒權的秘鑰。

(4)Attribute Protocol:屬性協定,端對端協定,伺服器和用戶端之間的協定。

  • ATT用戶端通過專用的固定L2CAP通道與遠端裝置上的ATT服務端通信。
  • ATT用戶端向ATT服務端發送指令、請求和确認。
  • ATT服務端向用戶端發送響應、通知和訓示。
  • ATT用戶端的指令和請求提供了在ATT服務端的對等裝置上讀、寫屬性值的方法。

(5)Generic Attribute Profile:通用屬性規範,描述屬性伺服器的功能,選擇性地描述屬性用戶端的功能。

  • 描述了服務層次、特點,以及屬性伺服器的屬性。
  • 提供發現、讀、寫以及服務特點和屬性的接口。

(6)AMP Manager Protocol,AMP管理協定。

  • 使用專有的L2CAP信号信道與遠端裝置的AMP管理器進行通信。
  • 直接與AMP PAL互動,以便于AMP控制。
  • 發現遠端AMP,并确定其有效性。
  • 收集遠端AMP資訊,以便于建立和管理AMP實體鍊路。

(7)Generic Access Profile:通用通路規範,描述所有藍牙裝置的通用基本功能。

  • GAP服務包括:裝置發現、連接配接模式、安全、鑒權、服務發現、關聯模型。

4. BR/EDR/LE控制器架構子產品(主要制器)

(1)Device Manager:裝置管理器,用于控制藍牙裝置的行為,負責除資料傳輸外的所有藍牙系統的操作,包括:

  • 搜尋附近的藍牙裝置、連接配接藍牙裝置、标記本地藍牙裝置為可發現的、可連接配接的等。
  • 為了執行相應的功能,裝置管理器需要通路基帶資料總管的傳輸媒介。
  • 裝置資料總管通過一系列HCI指令控制本地裝置的行為,如管理裝置名字,存儲鍊路秘鑰等。

(2)Link Manager:鍊路管理器,負責建立、修改或釋放邏輯鍊路,以及更新裝置之間的相關實體鍊路參數。

  • 鍊路管理器利用鍊路管理協定(LMP, ER/EDR)或鍊路層協定(LL,LE)與遠端藍牙裝置的鍊路管理器通信。
  • LM、LL協定允許在裝置之間建立新的邏輯鍊路和邏輯通道,控制邏輯鍊路和通道的屬性,如使能鍊路安全、調整BR/EDR實體鍊路的發送功率、邏輯鍊路的QoS設定。

(3)Baseband Resource Manager:基帶資料總管,負責所有無線媒介的通路,它主要有兩個功能:

  • 時間排程器,負責給已協商約定的所有通路實體配置設定實體信道時間。
  • 協商約定,與通路實體協商通路參數,以便于給使用者程式提供一個确定的QoS品質。
  • 時間排程和協商約定必須考慮到需要主要制器的所用行為,包括已連接配接裝置在邏輯鍊路和邏輯通道上的所有資料互動,執行查詢、連接配接、可被發現、可連接配接、可讀等的無線媒介使用情況。

(4)Link Controller:鍊路控制器。

  • 編解碼藍牙資料包。藍牙資料包為實體信道、邏輯傳輸和邏輯鍊路的相關資料負載和參數。
  • 攜帶鍊路控制協定信令( BR/EDR)或鍊路層協定(LE),包括流控、确認、重傳請求信令。

(5)PHY:實體層,負責實體信道上資料的發送和接收。

5. AMP控制器架構子產品(輔控制器)

(1)AMP HCI:AMP主機控制器接口,AMP控制器與主機之間的邏輯接口。

  • 支援AMPs需要額外的與AMP實體信号和邏輯信道管理、QoS、流控相關的HCI指令和事件。
  • 一個AMP控制器對應一個HCI邏輯實體,一個BR/EDR控制器對應一個HCI邏輯實體。當多個控制器在同一個實體單元時,一個實體HCI傳輸層管理多個複用在同一實體傳輸線上的控制器。

(2)AMP PAL:AMP協定适應層,AMP MAC與Host之間的接口。

  • 将Host指令或事件轉化成MAC服務指令或事件,将MAC服務指令或事件轉化為host能明白的指令和事件。
  • 支援AMP信道管理、基于特定流控模闆的資料流量管理、電源效率管理等。

(3)AMP MAC:AMP MAC層。

(4)AMP PHY:AMP實體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