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上廣年輕人返鄉“小吃記”:8元麻辣燙,8年沒漲價

《煙火人間》是騰訊科技聯合燃财經推出的2023年春節特别策劃,記錄每一個不平凡的“網事”。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張 琳 曹 楊 呂敬之 馮曉亭 謝中秀 編輯 | 惠鵬權

餘光中的“鄉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席慕蓉的“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而對于很多在外工作的遊子來說,縣城裡的小吃或許也是鄉愁的一部分。

是以,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面,一份藕湯和熱幹面,一盤紅油擀面皮,亦或是一碗鮮肉湯圓,對于返鄉的“Mary”和“Jack”來說,不隻是一碗碗極具地方特色的小吃,攪動着他們的味蕾,更是一道道解鄉愁的美食。

北漂了兩年的長沙姑娘曉月今年終于回到老家,返鄉的第二天就跑去了附近的小鎮,吃上了那碗心心念念的長沙米粉,“米粉一下肚,我才覺得自己真的回家了。北京也有很多地方能吃到長沙米粉,但都不是家鄉的味道。”

而最讓曉月感到舒心的是,米粉的價格。“一碗米粉才賣6元錢,4、5年了都沒漲價,我都擔心老闆因為賺不到錢關門,我到哪兒找這麼好吃的米粉。”

和曉月有一樣擔憂的還有同為北漂的沈陽姑娘木木。還沒到家,木木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自己曾經念書的高中,直奔校門外小巷的老式麻辣燙,點了一份加麻加辣的麻辣燙,滿滿一大碗才8元。

木木心心念念的麻辣燙店已經開了20多年,一碗麻辣燙7、8年沒有漲過價。麻辣燙店老闆王宇表示,來吃麻辣燙的大都是學校的學生,是以價格一直沒漲,此前一年也能賺個10萬元左右,但最近幾年餐飲生意不好做,賺得少了。

即便是大年初三,王宇還是決定開業半天。“不少學生都是吃着我們家麻辣燙長大的,如今工作離開了沈陽,但他們隻要回家都會來我這兒重溫一下記憶中的味道,我不想讓他們撲空。”

本期小酒館,燃次元找到了幾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心中的家鄉味道,尤其是那些多年不漲價的平價美食。

他們中,有人特意跑到高中附近的小巷,隻為吃一碗老式麻辣燙;有人跑步3公裡到旁邊的小鎮,隻為嗦一口正宗的長沙米粉;有人剛到家就奔向小吃街,排隊買了一份豬腸碌;還有人一碗2元的羊湯,吃了30年……

對于返鄉的年輕人而言,這些不漲價的小吃,不僅僅在于價格實惠,更在于這些他們引以為傲的美食,就是他們對家鄉的眷戀,曆久彌新。

01

一碗2元的羊湯,我吃了30年

建安| 34歲 創業者

我已經記不清第一次喝這家羊湯是幾歲了,可能是3歲也可能是4歲。

那時候東北的冬天非常冷,我們一家子還住在沈陽的郊區,用的還是外挂的片式老暖氣片。早晨起來,衣服得在暖氣片上暖一會,才能穿在身上,但一走出屋子,這一點點熱氣也沒了,是以我就很想喝上口熱乎的東西暖一暖。

我媽媽每天早晨都會帶我去這家羊湯館喝羊湯、吃燒餅。這家羊湯館的名字也很有趣,就叫羊湯燒餅。

很多羊湯喝起來有股膻味,但是這家小店的羊湯非常香,沒有怪味,也有可能這是我第一次喝羊湯,是以以後其它的羊湯味道都跟這家店比不了。

總之,我從小就愛上了這碗羊湯的味道。小的時候羊湯2元錢一碗,燒餅5毛錢一個。到了現在,燒餅1元錢一個,羊湯4元錢一碗,不過因為我是元老級客戶,老闆還是收我2元錢。

來源/視覺中國

這家羊湯店雖小,但經曆過很戲劇性的“變革”。羊湯館的原創始人在過世後,他的兩個兒子都想争搶唯一的羊湯館經營權,結果最後兩兄弟不歡而散,進而分家,原本60多平方米大的羊湯店也縮小成了隻能擺三四張桌子的小店鋪。

一個兄弟帶着父親的配方去了沈陽回族一條街另起了爐竈,另一個則守着現在的小店鋪。

我們家的家境改善後,從沈陽的郊區搬進了市中心,但我還時不時開車回到原來的地方,隻為喝上一口羊湯。回族街道裡的新店我也去過,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就總覺得不是那個味道。

這家羊湯館每天隻營業到下午兩點,而且羊湯還經常早上一開就售罄了。每次饞這口的時候,夜貓子的我都得特意早起開車去排隊。

羊湯館的常客,也都是住在那裡幾十年的老居民,他們也不在館子裡堂食,經常一個人拎着個小鐵碗,到了點菜那裡,什麼話都不說,把碗一撂,給服務員點個頭,服務員就知道什麼意思了。不一會,鐵碗被遞回來,裡面盛着滿滿的羊湯,排隊的人笑笑,端着鐵碗邊走邊嗦上一兩口。

而我因為住得太遠,每次都會坐在店裡,老闆看到我都會過來招呼兩句,這也是我為什麼能知道羊湯館這麼多新鮮事的原因。

在我心裡,這碗喝了30年的羊湯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若想起童年、家鄉這樣的關鍵詞,我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羊湯冒着熱氣的景象。

02

20年過去了,“冷面熱吃”還是2元

傑仔 | 32歲 遊戲策劃

大概在我國中的時候,“冷面+油條”就成為了我早飯的标配。

雖然也是叫冷面,但我家這邊的吃法,其實與大家熟知的“烤冷面”或者“北韓冷面”都不相同。事實上,它是一種“熱湯面”。即把冷面放在滾開的熱水裡,隻需要3-5秒的時間,就可以燙熟。之後撈出,放到有蝦皮、香菜等配料的碗裡,再澆上一大勺面湯,以及一小勺秘制的鹵汁,一碗好吃的冷面就完成了。是以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冷面熱吃”。

記憶中,國中時吃冷面湯的價格就在1.5元左右,但當時一根油條才5毛,一屜小籠包大概是3、4元。後來随着年齡的增長,高中我就離開了縣城,來到了市裡上學,對于冷面的認知,也就慢慢變成了“烤冷面”和真正“冷面湯”。

來源/視覺中國

大學畢業之後,因為工作原因,我回縣城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但隻要回去,就一定會來到家附近的早點攤,來上一碗“冷面熱吃”,今年春節放假也不例外。

我是臘月二十七就休了年假回家的,到家第二天,我早早就起床來到了樓下,點上一碗面條湯,再來一根油條,配一個鹵蛋,年少時的回憶一下子就都湧現出來了。

隻不過随着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早點的價格也都漲了不少,比如油條變成了2元一根,鹵蛋1.5元一個,小籠包更是已經賣到了8元一屜,幾乎都是成倍數地漲價。但唯獨“冷面熱吃”,與20年前的1.5元一碗相比,如今的價格雖然也有提高,也隻是漲到了2元一碗,可以說幾乎維持着原價。

不僅價格幾乎沒有變化,受歡迎程度也是有增無減。尤其是在冬天,一碗熱氣騰騰的“冷面熱吃”,可以給味蕾開啟一天的溫暖。

03

老街的鮮肉湯圓,10年漲了2元

萌萌丨27歲 活動策劃

每年春節回家,我都要到老街上吃一碗鮮肉湯圓。

這是一道“罕見”的小吃,在我走出家鄉——四川西南部這個縣城,到廣州求學、深圳工作,我都沒再見到過它,甚至和别人提到“我們那兒的湯圓是肉餡的”時,都會收獲一個疑惑的表情和“黑暗料理”的猜測。

但鮮肉湯圓并非如此“黑暗”,它是糯米做的皮、鮮肉做的餡,可以想象糯米皮的餃子,一口咬下去“糯叽叽”的,湯和肉餡又極鮮美。除了我們家鄉那個縣城,四川還有部分區域,以及江浙一帶似乎也有部分地方會吃這樣的鮮肉湯圓。

而我最愛的那家湯圓,位于縣城老街。高中時期,我媽常帶我去老街逛街,每次逛街我們都會在這家店門口停下來,吃一碗湯圓。于是後來,無論是大學放假還是工作休息,回到家鄉,我都會騰出時間專門去店裡吃一碗湯圓。

今年1月20日,從廣州回到家的第二天,我也去了店裡,吃了一碗記憶裡的湯圓。聽說,這家店已經開了40年,如今也成了縣城裡的網紅店鋪,打車去店裡時,網約車司機也跟我們說道,“這可是我們縣城的特色食品。”

大衆點評上,也有不少使用者表示,“特意打卡”“特色”。我們當天傍晚到店裡時,也有不少顧客擠在門口煮湯圓的鍋旁邊等着。

圖/老家的鮮肉湯圓

來源/萌萌供圖

關于價格,這次回來我發現店裡的湯圓又漲了1元,現在是8元一兩(5個湯圓)。這些年來,伴随着物價上漲,這家店的湯圓價格也有所調整,2012年我吃的時候,還是6元一兩,2019年似乎已經是7元了,如今又漲到了8元。

但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10年過去了,無論是材料、人工還是房租都有變動,上漲2元,也算是小幅調整。

遺憾的是,這次去店裡還發現店門口貼上了拆遷和遷址的通知。店員告訴我,老街面臨拆遷,他們也要遷到另外的地方去。但這一遷,就不再是我記憶中老街的湯圓了。遷址另開,我也許還會再去吃,但記憶中的味道怕是再難追尋。

04

6元一碗的長沙米粉,十幾年隻漲了3元

曉月|28歲 公司職員

春節回家,除了能看到我朝思暮想的父母,另一件讓我開心的事情就是終于能吃上一碗心心念念的長沙米粉了。

對于大部分人長沙人而言,吃上一碗米粉,一天才算開始。對于我們這些在外的遊子而言,吃到一碗正宗的長沙米粉,才算真的回家了。

我家附近的鎮上有家開了6、7年的蒼蠅小館,因為味道正宗且價格便宜,吸引了不少食客,其中也包括我。

這家小店,聽說開了十幾年,在我印象中,以前是3元一碗,現在不加雞蛋,也就6元一碗,與其他地方動辄20元一碗的價格相比,簡直不要太“接地氣”。

圖/6元一碗的長沙米粉

來源/曉月供圖

家鄉的米粉講究的是清湯蓋碼,成就一碗米粉的關鍵還在于湯的鮮美。米粉店的老闆曾說過店裡的原湯是由筒骨、牛骨、老母雞和自家湯底秘方,小火熬煮12小時而成,絕對沒有“科技和狠活兒”。

米粉的“碼子”也很豐富,包括辣椒炒肉、白辣椒雞胗、酸豆角炒肉等六七種,一盆一盆的自制剁辣椒、黴豆腐、榨菜、酸豆角等小料也被放在自助調料台上,任由顧客自取。

我可以說是這家店的“忠粉”,即便這家米粉店距離我家往返大概有3公裡,每年回家,我都會第一時間去吃上一碗。今年回家的第2天,我甚至将晨跑的折返點定在了這家米粉店。早上空腹跑着過去,吃上一碗料足味正的長沙米粉,簡直不要太滿足。

對比長沙市區的米粉,這家店6元一碗的米粉簡直是“寶藏”般地存在,而且5、6年都沒有漲價。

我好奇地問老闆能不能賺到錢,老闆說他就是用這家米粉店供女兒上了大學。“鎮上消費低,6元才是鎮上的人能接受的早餐價位。店裡回頭客多,算是薄利多銷吧,一年也能有十幾萬元的賺頭兒。”

“平時生意也還行,但春節期間更好,鎮上的年輕人都回來了,有些來照顧我生意。”正跟老闆說着話兒,又來了兩撥兒年輕人,店裡坐滿後,有人開始等位。

05

10元的早餐宵夜,隻有在老家能吃到

鄧白 | 24歲 自由職業

北漂的我回到老家後,在飲食上“放肆”了許多。

一來,許久沒回老家,老家的特色美食萦繞于心多日,好不容易回家一次隻想着全都嘗一遍;二來,老家物價和北京相比低得多,平常十幾元錢買一份小吃就能吃到飽。

我老家位于粵西,是一個濱海城市,美食自然少不了。因物流便捷,我在北京也收到家裡寄過去的包裹,有時是海鮮幹貨,有時是夏天的荔枝。可以說,大部分家鄉生鮮美食我在外也能吃到,但唯獨老家的小吃我時常惦記,尤其是一款叫“豬腸碌”的小吃,供應時段隻有早市和夜市。

别看這款小吃的名字一眼望去好似“硬貨”,但其實隻是形似“豬腸”,和實際的“豬腸”毫無關系。做法也很簡單,就是用整張的河粉皮包裹着炒粉,而其中“炒粉”也沒什麼講究,最基礎的就是豆芽炒粉,高檔一點可以在裡放上蛋皮、蝦皮、肉沫等,河粉皮卷起來後再在外層撒上一層芝麻。如果是大條豬腸碌就需要切段,如果是小的直接一口一條,美哉妙哉。

圖/8元10條的豬腸碌

來源/鄧白供圖

而且食用也很友善,卷好的豬腸碌直接就着辣醬吃就很好吃了,但如果有條件的話,淋上一層牛腩汁,那就更妙了。

這款小吃的價格,也沒個定數。酒店早市時賣10元、20元一碟也會有,居民區附近的快餐店也有賣5毛錢、1元一條。在我上國小時候還有過2毛錢一條、5毛錢三條的價位,但那都10年前的事情了。

我晚上才到老家,剛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奔着小吃街去了。排隊買來了一份豬腸碌,8元一盒,一盒有10條,我的飯量,一盒正好夠一頓。要知道,在北京,宵夜叫個麥當勞肯德基,也得好幾十元。

06

8元麻辣燙,8年沒漲價

木木| 26歲 公司職員

我是一名北漂的沈陽人,在臘月二十八這天,自駕返鄉。眼看着快到家門口了,我卻一腳油門踩到了高中附近,隻為吃一口心心念念的麻辣燙。

高中3年,我幾乎每周都會跟同學去吃2、3次這家的麻辣燙,不同于現在的張亮和楊國福等自選稱重麻辣燙,它8元管飽。雖然便宜,食材卻極其豐富,豆腐絲、豆芽、木耳、豆泡、粉絲……即便是一個男生也能吃得飽,女生有時都吃不完。

圖/8元一碗的麻辣燙

來源/木木供圖

老式麻辣燙是不加麻醬的,隻靠麻辣等調料調味,聽老闆說他們家的湯底都是骨湯熬制,沒有任何添加劑,這也是麻辣燙好吃的關鍵。我每次去都會吃上一碗,跟老闆說“多加豆皮,加麻加辣”。很快,一碗冒尖的麻辣燙被裝在一個不鏽鋼小盆兒裡端了上來,接着就是大快朵頤,直到辣到嘴裡冒火,額頭冒汗,才算過瘾。

麻辣燙的老闆是一對夫妻,聽說開店已經二十多年了,從小年輕步入了中年。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們竟能記住幾乎每個學生的口味。我去過兩三次之後就不用再喊出那句“多加豆皮,加麻加辣”了,因為老闆會直接端上來一碗我想要的麻辣燙。

如今,距離我高中畢業已經有8年時間了,每年過年返鄉我都會來吃上一碗麻辣燙,味道沒變,還是夠麻夠辣,價格也沒漲,還是8元一碗,唯一的變化是店裡新增了炸串。“這幾年生意不好做,加個炸串平衡一下利潤。”當我問到老闆為什麼不考慮漲價,老闆憨憨地說,“8元錢已經有得賺了,現在疫情放開了,生意如果恢複到以前,一年是能賺到十幾萬元的。”

臨走時問了老闆年後開業的時間,老闆說“還是初三下午,你跟同學一起過來呗”。“好嘞”,我一邊答應着,一邊給高中最好的閨蜜發資訊約飯。我們都知道,老闆之是以在過節走親訪友的間隙開店,隻是為了我們這些返鄉的孩子能吃上這口記憶中的味道。

*題圖及部分内文配圖來源于視覺中國。

*文中木木、曉月、鄧白、建安、傑仔、萌萌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