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狂飙》:重溫高啟強的“3大拐點”,才懂李響當初幫趙立冬的真相

文丨卿心君悅

對于隐瞞師父曹闖是内鬼一事,李響後悔過嗎?

後悔過。

這個問題,安欣在曹闖的墓地問過李響,而他的回答是:

“我每一天都在後悔,每一天。”

李響後悔的到底是什麼?

是隐瞞了真相?是助纣為虐成全了趙立冬?還是他如今的身不由己?

或許都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再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這就像本劇開篇省教育整頓指導組的組長徐忠問安欣的那個問題一樣:

“如果再回到二十年前,你還會給高啟強送年夜飯嗎?”

安欣先是說:“我肯定不會的。”,沉默了半刻之後,他又補充道:“也說不好,問題是誰又知道後面的事情呢。”

人總是這樣,在自己已經選擇的路上,看向自己沒有選擇的另一條路,感到羨慕,或是感到後悔。可事實上,之是以會面臨選擇,是因為每一個選項的背後,都有你認為對的理由或意義,而最初選擇的那個選項,就是你在當時,權衡利弊或是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自認為最對的選擇。

安欣是這樣,李響是這樣,而高啟強其實也是這樣。

是以即便時間可以倒流,安欣還是會幫高啟強,李響還是會選擇隐瞞真相,而高啟強也依舊會走上那條不歸路。

李響的三個選項

事實上,當曹闖死前将他被趙立冬買通的這件事告訴李響時,擺在李響面前的有三個選項:

選項一:說出真相。

也就是把曹闖的内鬼身份與曹闖是受趙立冬指使一事公之于衆。

隻不過,這樣做的結果并不能達成曹闖口中所謂的用他的身份去換前程,甚至于反而會影響李響以後的前程與生活。

一來,趙立冬不會輕易放過他。

說出真相就意味着與趙立冬為敵。為敵或許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沒有證據,也沒有證人和證詞,單憑他的一面之詞,根本不足以扳倒趙立冬,甚至對趙立冬連威脅都夠不上,頂多是添點麻煩罷了。

而趙立冬不倒,那麼他的日子是絕對不會好過的。

二來,背上“罵名”。

說出真相,也意味着将曹闖内鬼的身份公開,他是曹闖一手帶出來的徒弟。在這種情況下,他很可能會背上用“師父換前程”的罵名,即便他是為了正義,可除了安欣會認同他,在其他人的眼裡,他隻是一個無情無義,為立功不擇手段的小人。

選項二:什麼都不說。

即:李響可以對外聲稱,在他趕到現場的時候,曹闖已經咽氣了,他什麼都不知道。

這個選項的好處是:

他不用親手将自己尊敬的師父推出去,不用承受情感上的折磨。同時,案件不會輕易結案,也就給了安欣繼續查下去的機會,而且趙立冬也不會盯上他。

至于能不能查到趙立冬,個人認為可能性有,但不大。

最大的可能是,曹闖身份暴露,但趙立冬會找到辦法讓曹闖成為他的替罪羊,也就是曹闖為了錢私下與徐江勾結,因怕事情敗露,是以殺徐江滅口。

選項三:隐瞞真相。

隐瞞曹闖内鬼的身份與趙立冬背後指使的實情,把殺人滅口的罪行美化成“英勇就義”的壯舉。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維護了曹闖的名聲與最後的體面,又讓趙立冬欠了他一份人情。而壞處是:他需要面對内心的譴責,安欣的質疑,以及他不得不與趙立冬扯上關系。

因為隐瞞真相的那一刻,趙立冬就會明白,李響知道他是背後主使。在這種情況下,趙立冬勢必會盡力拉攏他,讓他成為自己人。給了李響支隊長的位置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畢竟這世上,沒有比利益相牽更牢固的關系了。

當然李響可以拒絕趙立冬。

可是,拒絕的結果還是得罪趙立冬,如果李響真的敢得罪趙立冬,一開始就不會選擇隐瞞真相。正是因為不敢,是以他隐瞞真相,也是因為不敢,他無法拒絕趙立冬的“邀約”。

對趙立冬來說,他不能允許一個不是自己人的人,知道他的秘密,即便沒有真憑實據也不行。是以,李響要麼成為他的人,被拖下水;要麼他想盡一切辦法讓李響閉嘴,失去威脅性。(這一點可以參考針對安欣的那一套,或是徐江的結局。)

細品上述的三個選擇,從利益的角度來看:

選項一對李響最不利,既得罪了趙立冬,又無法将趙立冬繩之以法;選項二,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選項三:有利也有弊,利是維護了曹闖的名聲,幫了趙立冬保全了自己,弊端是違背良心,與趙立冬狼狽為奸。

事實上,這三個選擇背後意味着什麼,李響從面對選擇的那一刻起就心知肚明。也是因為清楚其中的利弊得失,是以他才選擇了最後一個選項。

就像劇中他說得那樣:

“我跟安欣說,是為了師父你的名聲。其實是因為我害怕,我怕我鬥不過趙立冬,我怕我失去這麼多年努力得到的一切。”

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趨利避害是本能,是人性。

李響也是如此。他不想幫趙立冬,不想對不起身上的那身警服,但是他更不想承擔得罪趙立冬的代價。

而這也注定了李響要被趙立冬裹挾着前行,至于最終的結果,要麼他收集足夠的證據,與趙立冬“同歸于盡”,要麼他徹底墜入深淵。

高啟強的三個轉折點

很多人覺得,高啟強一步步走入歧途,是被逼無奈。

可在我看來,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所謂的身不由己,不過是用來說服自己以及博取旁觀者認同的借口罷了。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高啟強的人生三次轉折點來分析。

第一個轉折點:利用安欣,把安欣當成“護身符”

高啟強之是以不再受唐家兄弟欺負,得益于安欣的善良,也源于他的謊言。

自從安欣為高啟強出頭,李響又暗示唐小龍,安欣背後站着的是安長林之後,唐小龍對待高啟強的态度便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逆轉,不僅無條件地保留了魚鋪的位置,還免了所謂的衛生費。

對于這個“美麗的誤會”,高啟強心裡雖然沒底,但為了繼續享受優待,也為了讓唐家兄弟忌憚,他選擇坐實這個誤會。

也是以,他不僅預設了與安欣關系匪淺,還打着安長林的旗号,解決了菜市場老馬弟弟的事。

這是高啟強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這時的高啟強第一次嘗到“有靠山”的甜頭,這個甜頭,不需要他用昂貴的電視去換,隻需要撒一個小謊,就能輕而易舉地擷取。

而這也注定了高啟強會越走越偏。

要知道,一個本本分分,按規矩行事的人,突然有一天體會到了走捷徑的好處,那麼這個人就再也不願意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了,捷徑将會成為他之後人生路上的最優選。

第二個轉折點:參與徐雷一事。

如果說,扳倒徐江是出于自保之下被迫地反擊,那麼卷入這場是非之中,卻是高啟強自己的選擇。

在唐小龍把白江波出錢教訓徐雷的事告訴高啟強的時候,他是完全有理由,也有機會拒絕的。那時的唐小龍已經相信了高啟強與安欣的關系,是以根本就不會出現逼迫他趟渾水的情況。

而高啟強之是以應下這個差事,與被逼無奈沒半毛錢關系,完全是為了錢。

因為有了這兩萬塊錢,他與高啟盛的小靈通店就能順利開業。店能夠開業,他們就有機會去賺更多的錢。

隻不過,高啟強沒想到的是,這兩萬塊錢賺得并不容易,甚至于讓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想要過上好生活,賺更多的錢,從來都沒有錯。但是,如果為了錢,做不該做的事,為了錢抛棄了底線、良心,甚至觸犯法律,那就是大錯特錯。

《淮南子·缪稱訓》中寫道:“君子不謂小善不足為也而舍之,小善積而為大善;不謂小不善為無傷也而為之,小不善積而為大不善。”

沒有一個惡人是天生如此,都是從小惡逐漸發展到無惡不赦。

人的憐憫之心,同情之心,總會不自覺地為弱者犯錯找借口,或是使其合理化。可是在我看來,我們的憐憫與同情,更該留給那些,處于苦難之中,卻依舊堅守本心與善良的人。

第三個轉折點:放棄自首。

高啟強是想過自首的。

無論是出于不想弟弟高啟盛越陷越深,還是為了報答安欣曾經的幫助與善意,亦或者是求内心一個安甯。他都準備在徐江徹底失去威脅之後,主動坦白。

就像劇中他對安欣說得那樣:

“安欣,我一直把你當最好的朋友,過兩天,我送個禮物給你好不好。”

所謂的禮物,便是他自己。

隻不過,他的想法并沒有得到高啟盛的認同。為了阻止高啟強自首,高啟盛先是遊說,賺了這麼多錢,應該好好享受一下了。在勸說失敗之後,高啟盛又特意叫回了在外地上大學的妹妹小蘭,試圖用親情捆住高啟強。

最終,高啟盛成功了。

面對一臉天真且無辜的妹妹,高啟強沒有勇氣将真相與打算說出來,他放棄了自首的念頭。

也是從放棄自首的那一刻起,高啟強的命運徹底改寫了。

之後便有了算計老默殺死徐江,認泰叔為幹爹,成為建工集團二把手的劇情。

路遙曾說:“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這句話用在高啟強的“黑化”之路上十分貼切。

每一次面對岔道,高啟強都選擇了一條明知不正确的路,他以為他能守住底線與初心,能夠在事情了結之後回歸正途,卻忽略了當時的選擇,已經說明了他的心偏離了正确的軌道,而終點也随之發生了改變。

完美借口

起初我一直以為,高啟強放棄自首,完全是因為小蘭。他擔心“罪犯哥哥”會成為小蘭人生的污點,影響小蘭的未來。

直到看見李響坦白隐瞞真相是因為害怕鬥不過趙立冬,害怕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時,我才明白,小蘭的出現不過是給了高啟強一個放棄自首的合理借口罷了。

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

徐江被通緝,高啟強準備自首之前,他專門去了一趟律師事務所,咨詢他的情況會被判幾年。而律師的答案是:

“你這位朋友,已經涉及了比較嚴重的刑事犯罪,而且犯了好多條。一般情況下呢,會數罪并罰,刑期最少也要十年。”

這個答案,才是讓高啟強放棄自首的真實原因。

一來,咨詢的這個舉動,已經說明了他并沒有完全下定決心去自首,他想了解代價再做決定。

二來,高啟強跟高啟盛表示要去自首的時候,曾表示離開幾年他放心。也就是說,高啟盛原以為,自己最多被判個三五年,而十年遠遠超出了他能接受的範圍。

換句話說,得到答案的高啟強已經不想去自首了,但是他說服不了自己的良心,是以他才會喝了那麼多酒。

而随後小蘭的出現,恰好給了他一個完美的理由去說服自己:我不是不想去自首,我不能連累我的妹妹,我不是怕,我是為了我的家人。

這一點,與李響說服自己隐瞞真相的道理是一樣的。

當得知師父是内鬼,趙立冬是幕後黑手的時候,李響是沖突的。一方面,職業信仰,正義良心告訴他應該說出真相;另一方面,對權勢的恐懼之心驅使他隐瞞真相。

最終讓他說服自己去隐瞞真相的,是曹闖:我不是害怕趙立冬,我這是迂回戰術,識時務的表現;我不是為了自己,我是為了保全師父的名聲與體面。

也就是說,曹闖與小蘭一樣,是“工具人”,是李響與高啟強為了說服自己,找的一個看似正當且合理的借口罷了。

做錯事的時候,誰都是想着從别人身上找原因,或是從外界找理由,沒有人願意血淋淋地剖解自己,正視自己内心的軟弱與邪惡。

寫到這裡,我們最後思考一個問題:如果當時去徐江案發現場的是安欣,他會如何選擇?

我想,他一定會說出真相,這一點毋容置疑。

因為在安欣的眼中,善與惡,黑與白永遠,且應該是泾渭分明的。他的信仰不存在縫隙,名利得失都無法動搖,是以即便有足夠的理由,他也不會有一刻猶豫。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安欣太“軸”,太容易吃虧,可是在我看來,這正是安欣難能可貴的地方。即便現實生活中,他這樣的人很少,但“少”不代表就錯了,“多”也不意味着明智。

在這個很多人隻在意利益與個人得失的世間,安欣的世界裡卻有一些“傻傻的東西”,比如信仰,而這也是整部劇的核心所在。

《狂飙》:重溫高啟強的“3大拐點”,才懂李響當初幫趙立冬的真相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