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覃方娅 楊雪

大展宏“兔”、前“兔”似錦、“兔”飛猛進……随着時間來到農曆兔年,你的朋友圈是否已經被關于兔兔的“諧音梗”刷屏了呢?其實,不管是包含着美好期待的“諧音梗”祝福,還是軟萌可愛的兔子表情包,都可見人們對兔子這一動物的喜愛之情。

自古以來,兔子就是祥瑞生靈的使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處處留有生肖兔的影子。兔不僅常出現在各種神話傳說之中,被人們賦予美好的寓意,也被視作大地回春的标志。那麼,博物館裡的含兔量有多少?

1月22日(大年初一),封面新聞聯合國家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四川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敦煌研究院、湖北博物館等11家博物館(院),帶你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即日起,關注封面新聞微網誌,帶話題詞#中國式含兔量#、#兔兔兔突然出現#參與互動,分享你知道的兔寶趣事。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滑石兔

“萌兔”齊亮相 

打卡“可可愛愛”的兔文物

想要看“萌萌哒”的文物兔,在博物館中感受兔子的靈動與萌态?沒問題!那這些與兔相關的文物可千萬别錯過。比如這件來自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代滑石兔,兔琢成伏卧狀,頭前探,雙目前視,神情機警,一對長耳貼伏于腦後,是少見的唐代圓雕作品。有趣的是,因其外形酷似滑鼠,被遊客戲稱為“千年前的無線滑鼠”。其實,它是唐代人用來壓席子的席鎮。在傳統文化中,兔子寓意吉祥平安,象征着太平盛世。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上海博物館清代玉兔支神

到了上海博物館,可愛的“兔兔”文物更是令人眼花缭亂。 其中來自清代的文物玉兔支神,整器集圓雕、陰刻、淺浮雕等多種技法于一體,雕琢精巧,玉兔支神搖扇持物,怡然自得。還有一件元代的水晶兔,一眼望去晶瑩剔透。整體似作覓食狀,質樸敦實、憨态可掬,有唐宋遺風。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河南博物院的唐代青玉兔形鎮

當然,同樣“可愛值”爆棚的,還有來自河南博物院的唐代青玉兔形鎮,生動逼真的造型,讓人感受到匠人高超的雕刻技藝。不僅能使人們能直覺感受到唐代玉器雕琢上堅持以寫實為主,更重視對精神狀态的表達,注重器物的實用性,還更多賦予濃厚的生活情趣,展現出了唐代盛世昂揚向上之風。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國家博物館的“大吉”嫦娥月宮紋菱式銅鏡

“兔含量”超高 

感受文物中的兔文化

不光外形可愛,令人心生好感,其實是在中國古代,白兔往往被視為祥瑞之兆,地方官員常将之作為貢品進獻朝廷。古人還将白兔與孝行相關聯,如《舊唐書》和《宋史》都曾記載行孝之家出現白兔、靈芝等祥瑞的故事。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白兔的意象也往往與月亮、中秋、嫦娥等事物緊密聯系。

從這件來自國家博物館的“大吉”嫦娥月宮紋菱式銅鏡中,能看到一圈弦紋将鏡背分為内外兩區,内區為月宮場景,鏡鈕下方左側為玉兔搗藥,鏡鈕下方右側為跳躍的蟾蜍;鏡鈕上方左側為騰空的嫦娥,身着緊身裙衫,披帛飄舞,左手托一果盤,右手舉“大吉”銘牌。不難看出,在神話傳說中,玉兔常與嫦娥為伴,在月宮的桂花樹下搗煉令人長生不死的仙藥,久而久之就成為月亮的代稱和長壽的象征。

感受“中國式含兔量”!封面聯合11家博物館邀你開啟“尋兔”之旅

四川博物院 元代銅印

說到兔子所代表的中秋意象,那四川博物院的這件元代銅印,也不得不提。這件銅印上站立着一隻昂首挺胸的兔子,造型靈動,印底篆刻印文“夜月明,千裡心”。從印文中,可見其所包含的中秋文化寓意。

在衆多令人目不暇接的文物中,這件敦煌研究院的隋代三兔蓮花飛天藻井,也足夠搶眼。據介紹,其來自莫高窟第407窟的藻井。作為隋代藻井的經典之作,藻井中心是一朵雙層八瓣大蓮花,花心是一個綠色的圓圈,圓圈中畫出三兔造型,三隻兔子在圓環中奔跑,雖然隻畫了三隻耳朵,但每隻兔子都可看到兩隻耳朵。這是在平面構成中巧妙應用共用原理的例子。

倘若看到這裡還不過瘾的話,還有天津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白釉剔花兔紋八方枕、廣東省博物館的清代象牙雕母子兔、蘇州博物館的清代張敔月下桂兔圖、河北博物院的三彩卧兔瓷脈枕、湖北博物館的青白玉镂空東升圖環飾……這些來自悠長曆史歲月中的“兔兔”,帶你穿越時空,感受不同時代對于兔子這一動物的喜愛和表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