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闆必看:德魯克問格魯夫的三個創業問題

作者:鳥哥筆記

大家好,今天講德魯克問格魯夫的三個創業問題的故事。

在1986年的一次采訪中,德魯克向時任英特爾總裁的安迪·格魯夫問了有關創業的三個問題。當時,英特爾公司已經創立了18年,在業界也是如日中天。

他第一個問題就是,假如有一件事情必須要告訴自主創業的年輕人,您認為絕對有必要告訴他們什麼?你看德魯克這個口氣,就說一個事,德魯克問他你要說什麼?

格魯夫回答,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我向一個人的頭腦或心靈灌輸一點點東西的話,那會是這樣一個理念,就是他要全身心投入,個人利益服從企業利益。他又補充說道,創業老闆不應該把自己淩駕于企業之上,這一點需要反複的強調。

然後他接着說,我發現所有問題都源自于人們想擷取個人的成功,想證明自己是對的,想親自赢得辯論,想通過組織變革把自己推向前台,而不顧及那些欲望或變革可能會給組織帶來的影響。

然後格魯夫又打比方說,當你和許多人在一個小船上,這個船裡面非常擁擠,氣氛也非常緊張,壓力也非常大。這個時候,要讓大家知道,都想安全的坐在船裡是不會到達目的地的,隻能劃船,迅速的劃船,拼命的劃船,讓船前進,才能更快的到達目的地。這條船就是企業,隻有企業成功了,個人才能成功。企業成功了會有大量的成功,圍繞着你。你是老闆嘛,你是主角嘛。但你要知道,什麼是正确的,而不是誰是正确的。

是以我再總結一下(就是格魯夫總結一下)。他說,我給任何人的忠告都是,不要把自我放在企業前面,唯一重要的就是企業。

德魯克又問第二個問題,當你參與到戈登·摩爾、鮑勃·諾伊斯,也就是英特爾的兩個創始人,你參與到他們裡邊着手創立公司和經營企業的時候,什麼事情是必須要先學會的?什麼事情是不必去學的?在公司獲得成功并且不斷發展壯大以後,必須學和不必學的事情有什麼變化沒有?

德魯克的第二個問題實際上問了三個問題。

格魯夫回答說,公司創立之初,當時我們也隻知道應該做什麼,于是去做就是了。我還親自購買過裝置,做過實驗,處理過資料,但我們彼此之間也很少沖突,大家都各自幹着應該幹的事兒。但是,我們公司一開始就很關注人才,那些身懷專業技能的人。也就是說,一開始關注的是技能和工作,但随着時間的發展,然後逐漸關注的是事情的流程結構,事情的過程,是以當時也就很少教育訓練。

因為,英特爾公司是1968年成立的,三年以後才開始有意識的做正式的教育訓練,因為人才是永恒的主題。之是以認識到這一點,是因為有這麼一個事兒,制造部的負責人在和生産操作人員午餐的時候,就問他們你們最關心什麼?

讓他們震驚的是,這些操作員工他不是關心我的工作環境,我溫度高、溫度低,是不是夏天太熱、冬天太冷,他不關心這個,他們關心的是工作相關的教育訓練。由于沒有這樣的教育訓練,他們甚至于産生了抱怨。由此,英特爾就開啟了對操作人員的技能教育訓練的項目,接着新問題就出現了,難道管理者不應該教育訓練嗎?

是以,到了1973年,有些基層主管就說了。他說,公司要求我們完成工作還要進行績效考評,你就應該告訴我們,我們怎麼做。由此,英特爾開始了管理教育訓練。由此,我不得不反思,過去憑直覺進行管理的方式是否應該改進。

到現在18年過去了,公司變得也越來越複雜,我也經曆了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但是我認為角色定位很重要。我的角色定位是在較早的時期就已經形成了,我是一個組織者和任務管理者。早期的工作小組,也被吸引到了适合他們自身的工作崗位上,團隊幾乎是自然形成的。每個角色他都按照需要,然後由自己認為合适的我就去做這個事情,然後我就扮演這個角色,如果早期沒有徹底通盤考慮關鍵人物的角色定位,你是總裁,是老闆嘛。如果沒有考慮到團隊内的,每一個人的角色定位,他可能會形成小的團體或者叫小的幫派,會引起權力鬥争,這對于一個初創企業來講是緻命的。

另外一個,早期團隊十分樂意為一點摩擦或争論發生改變。其實每一個人都渴望着自己思想的自由,而且懷有異想天開的想法,更熱衷于進入一個新的領域,不太願意在原有領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尤其年輕人。由此,我就讓更多的員工走出去接觸客戶。

就像現在,公司中很多人關心營運的有關問題,我們也承諾了為客戶提供以前不曾提供過的産品,但落腳點還是在于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客戶基礎。大家看,格魯夫就把大家的關注點,引到了英特爾的外部,引到了英特爾的客戶身上。

這時候德魯克又問了第三個問題,你是如何發展自己的?

格魯夫回答說,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我的直覺進入到一種新的狀态。我給自己時間上進行限制。有時候,我感覺有些事情必須要做了,于是我就開始掃描我所做的事情,找出這樣的事。比如,那些我已經參與了,但我可以終止,不再繼續參與,就這樣的事我需要砍掉。對于絕大多數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可以做一些替代性的安排。比如說,把我們的管理會議從每周一次,改為兩周一次。每周一次是不是就必須?兩周一次是不是可以達到以前的這種效果?如果能達到,我們就節約了時間,我們就提高了效率。

不管什麼情況下,時間總是緊迫的。我就問自己,我現在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我不應該做的,我實際上是在一些雜物中尋找應該抛棄的東西。

我檢查我所做的事情,哪些是仍然要做的?哪些是我能做好的?我所做的事情産生了足夠價值嗎?比其他事情來說,這件事情是值得做還是不值得做呢?是以,我經常扪心自問,也許将要發生的事情就這樣,我不會立即停止某件事情,但是我會啟動我的電腦,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内自然就停機了。因為什麼?這件事情它不得不停下來,它自然就會讓我、逼迫我停下來。格魯夫實際上說的,有些事情你要事先搞清楚,你最好自己主動的停下來。不要等到這個事情,不停也得停的時候,再停下來。

好,故事講完了,我們來看理論。包政老師在《企業的本質》第3章企業的使命第1節第60頁寫到,這就決定了在企業創立伊始,創業家或老闆一定要有使命感。沒有使命感的人就不要去創辦一個企業做一番事業,而應該選擇去做個商人,在産業社會中拾遺補阙就可以了。

因為商人是圍繞着自己的利益思考問題的。格魯夫就說,你永遠要把企業放在前面,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企業後面。你從創業一開始的時候就這樣做,然後要貫徹始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你逐漸要成人達己,要把那些有技能的人才引進來,而且還要培養、教育訓練那些操作人員、管理人員,讓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然後,我們要多和客戶接觸,通過客戶來實作自己的新思路、新想法,來實作自己的成就和成就感。

老闆也不能閑着,老闆要不斷的提升自己。通過不斷的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和思考的能力,提升自己工作的有效性。這樣才能帶領企業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