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編注:本文原作者 Linus Boman,原文标題 Papyrus: The World's 2nd Most Hated Font,于 2022 年 12 月 29 日釋出于 YouTube。本圖文經授權轉載釋出于少數派,由編輯部翻譯、編排自原視訊。原視訊亦附中文字幕,如有興趣觀看可循上文連結通路。

世界上有不少字型很醜,也有的字型很差,但隻有那麼幾個字型會實打實地讨人厭。在讨人厭字型的名單中,有兩個名字高高在上,一騎絕塵:Comic Sans 和 Papyrus。不過,它們之中也隻有一個能臭名昭著到變成《周六夜現場》短劇的主題。

劇中,由瑞恩·高斯林飾演的男子因為《阿凡達》電影的标志使用了 Papyrus 字型而陷入癫狂,這一短劇在 YouTube 上獲得了超過 1,900 萬的播放量。當治療師向他透露《阿凡達》正在制作續集時,他有一絲釋懷地發問:「他們這次搞好了吧?他們換标志了吧!」不過當時的設計草圖并沒給他一個好答案。好在現實生活中,《阿凡達 2》的字型設計有了轉機。

為《阿凡達》設計新字型

我和 John Roshell 進行了一次對話。他是一位高産的設計師,ComiCraft 的聯合創始人,現在也有了他自己的公司 SwellType。John 受到委托,要為《阿凡達》系列電影及周邊設計一套全新的字型。

John:

我們之間唯一一次關于 Papyrus 的對話就是我第一次跟他們交流的時候,那天剛好就是諷刺短劇播出的日子。每個人就坐在那兒,給那些轉發短劇給他們的朋友回消息。那出短劇對他們絕對有一些影響。他們想制作一套新的字型體系這件事,我覺得至少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被取笑了。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從 2 的辨別中你也能看出來,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這種原始質樸的風格,到處都有一些磨掉的小邊角。他們第一次發給我這個标志的時候還隻是一個 Illustrator 文檔。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清理幹淨,簡化了一遍。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原 logo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簡化後

劇組給出的要求是:「我們希望從這個标志外推到一整套字母表,你能做到嗎?」是以我的工作就是用這幾個字外推到剩餘的所有字母。大寫字母做得很快,小寫字母就更有挑戰性——在最終确定方案之前,我們搞出了大概三四個不同的方案。

當 John 在 LinkedIn 上釋出了關于這個項目的内容時,Papyrus 字型的設計者 Chris Costello,發了一條開玩笑的回複。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為啥他們不讓我來呢

Costello 現在還在作為平面設計師活躍,而且在金屬與硬币設計的領域很受尊敬,客戶包括美國鑄币局和英國皇家造币廠。在研究過程中,我讀了不少他的采訪。他似乎已經逐漸接受了,自己設計了在流行文化中最被唾棄的字型之一這件事。随着年齡增長,他好像也能從中找到一些幽默。

從 Papyrus 中找樂子的不止《周六夜現場》,這個字型已經成為笑話和梗圖的主體好多年了。但究竟是為何,它會如此聲名狼藉呢?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故事的最開始聊起。

80 年代、拼貼排版與 Letraset

在 80 年代早期,有些東西看起來會永不過時,比如正在流行的爆炸頭,魔方文化的飛速崛起,還有平面設計中的絕對主流:拼貼排版(Paste-up)。但正如我們所知,随着桌面列印的興起,整個設計行業會被家庭計算機搞得天翻地覆。

拼貼排版和照相排版的詳細原理非常複雜。我們隻需要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麻煩的過程,你需要将實體的頁面元素切開粘貼到一張闆上,包括字型、照片和繪圖,并且手動将所有元素對齊網格,之後再被拍攝轉成印闆。但對設計師來說,這已經比之前的金屬字型模有了更大的創意空間。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在平面設計中用于大片文本的字型被稱為正文字型(body typefaces)。一般來說它們會比較保守,但便于閱讀,字型本身不會引起太多的注意。另一方面,展示字型(display typefaces)會有更大的尺寸,用于标題或者廣告這樣的短文本。這些字型就可以更有表現力,更突破正常。它們就是要用來抓住注意力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上世紀的 70 與 80 年代,就是展示字型高速發展進化的時代。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一家叫 Letraset 的公司,他們開創了一項名為幹式轉印字(dry transfer lettering)的技術。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上圖左側是一些印有字母表、數字和其他符号的半透明薄膜,字元上帶有壓力活化粘合劑。想要把字元印到排版上,隻需要用筆或短棒摩擦上層即可。對客戶來說,幹式轉印字便宜易用,比起其他的排版方法,還能帶來更靈活的排版。與金屬活字相比,幹式轉印字的這些優點再加上它大大降低的生産與分發成本,幫助 Letraset 走向了巨大成功。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Letragraphica 與 Instant Lettering

時間快轉到 1982 年,當時 23 歲的 Chris Costello 正在佛羅裡達的一家廣告事務所從事初級繪圖員的工作。這是他從藝術學校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然後公司就遇到了三個月的業務停滞。作為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以及一位商店招牌畫手的兒子,他開始嘗試着擺弄字型,并開始想象拉丁字母表在聖經時代會長成什麼樣子。基于手稿,他創造出了一套全大寫字母的字母表,然後将它發給了十多家不同的印刷社。隻有 Letraset 給了回信。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Letraset 是這一市場中毫無疑問的上司者。他們擁有一大批著名的字型,包括 Helvetica、Futura 和其他從鑄造廠處得到授權的字型。而同時,他們又是一個新生設計師的孵化器,尤其是展示字型方面。他們向事務所、辦公室以及設計工作室提供一項稱為 Letragraphica 的訂閱服務,每個月都郵遞一些新的展示字型,沒有用上的那些字型可以被郵回 Letraset。

這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業模型。Letraset 可以用未經檢驗的新人産出的新字型來賭一把,既不用承諾批量生産,也不用直接将它放進主目錄。是以 Letraset 隻用 750 英鎊就買到了 Papyrus 字型,在 1983 年的 Letragraphica 服務中釋出。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當然,草稿和能稱為工藝美術作品的字型還是有差別的。轉印紙全部用照相生産技術制作。英國字型設計師 Freda Sack 的事業就從 Letraset Type Studio 起步,她在一次采訪中描述過這個生産過程。

Freda Sack:

這項工作要求一絲不苟。準确度是第一要務。在測量與分析了一個字型的各個方面與特征後,我們會制作一個「夾具」(jig)當做模闆,畫出輪廓,切割紅膜(rubylith)……大寫字母大概在 4 到 6 英寸高。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雖然被叫做「即時刻字」(Instant Lettering),創造它的過程一點都不快,從前需要一個人花 4~6 周來描繪、剪裁和排列一個字型。如果我們不是在做「經典」字型,那就是有字型愛好者送來的字型概念。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呈遞給 Letraset 的字型都是一個粗糙的小尺寸繪畫,有的時候隻是馬克筆草稿。每一份都得被重新勾線,而且大多數時候,還需要設計一套更完整的字母表。

在 Letraset 生産字型的大部分時間裡,它都是作為傳統鑄字排版(hot metal typesetting)的一項替代方案存在。我覺得可以說它大大幫助了字型的民主化。

在接下來的幾年,Papyrus 被收錄進了 Letraset 的前台目錄,但它也沒什麼值得關注的。它隻是 Letraset 出版的大量新奇的展示字型中的一個。它們之中有一些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而有一些則沒那麼長久。如果不是将近 10 年後一次命運的轉折,Papyrus 大機率也會跟後者一樣,迅速被流行文化遺忘。

90 年代:謝謝你,Microsoft

1991 年微軟釋出 Publisher,标志着桌面印刷進入了主流。 Publisher 并不是為與像 PageMaker 和 QuarkXPress 這樣的專業設計軟體競争而生的。它被包裝成一個能夠簡單創造專業品質的報紙、名片、宣傳冊等等東西的軟體,推廣給一個完全不同的閱聽人。

在 1997 年,他們向 Microsoft Office 的小型商業版釋出了更新的 Publisher 98。這一版本包含了被稱為 Clipart Live 的标題功能,這也是 Office 中的剪貼畫第一次出現在網際網路上。這個版本還包括了一系列全新的展示字型,其中就有 Papyrus。又過了幾年,Papyrus 成了 Microsoft Office 每一個版本中的預設内置字型。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在寬帶網絡普及之前,讓你設計的字型綁定在 Microsoft 軟體裡,是一筆超劃算的買賣。它有點像是在流媒體音樂普及之前,被一家大唱片公司從衆多無名之輩中選出來簽約一樣。這意味着數百萬計對排版一無所知的使用者,可以用上你設計的字型。

在 2003 年,Apple 也将 Papyrus 列成了他們作業系統中的系統字型之一,帶來了更大的使用者基群。但微軟和 Apple 的字型版本,其實并不完全相同。

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下這個字型的設計本身。

混亂的字型版本

Papyrus 粗糙的字元邊緣并不是真正的紙墨效果。這個字型被創作的年代早于高分辨率數位掃描技術,是以即使原始的草稿是在質感很好的紙料上完成的,它也不可能是紙墨效果的原樣轉印。

字型的原始母版目前仍存放于英國的 St. Bride Library。從原始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出,字型本身設計的毛邊甚至更多,在字元内部也有一塊塊空白。但這些空白在最終版本中被抹去了,在膠片正片模闆上有用不透明媒體潤飾的痕迹,可能是因為當尺寸減小時這些細節要麼丢失,要麼會造成其他的問題。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原始資料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轉制字型

Papyrus 有手寫風格,但它不是手寫藝術字/書法(calligraphy)也不是連筆手寫體(cursive)。它很大程度上由帶有不尋常特征的大寫字母構成。在 Costello 的原始塗鴉中,他很明顯地在嘗試融合多種書法字型,比如安瑟爾(Uncial)、哥特體(Blackletter)和意大利體(Italic),但最終成果幾乎沒有這三者的影子——除了大寫字母 U 膨出的字碗(bar)帶有明顯的安瑟爾特征。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剩餘的奇怪特征比較明顯的是大寫字母中偏高的交叉橫線(crossbar)位置,例如 E F H。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起初,Costello 的設計中不包括小寫字母,但後來在 Letraset 的要求下加上了。這導緻的結果是大小寫字母之間看起來有些脫離,比如大小寫的 U 就配不上對,但那個特殊的膨出字碗在小寫字母 y 上出現了。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作為一個手寫字型,字母的 x 字高(x-height)也非常短,升部(ascendant)卻異常的長。它沒有采用手寫字型中常見的單層 a 和 g 小寫字母,反而采用了印刷體中常見的雙層 a g。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上圖是原初的草稿母版。我們可以發現兩組大寫字母,一組體型較大帶有花飾,還有一組相對較小。小号的大寫字母并不罕見,我們可以在列印襯線正文字型,比如 Garamond 和 Palatino 中找到類似的設計。

但是,Papyrus 有的并不是正常大寫字母和小号大寫字母。下方的一組較小的大寫字母是正常大寫,而上方的是超大号标題用大寫字母。因為在幹式轉印中,一頁字母内采用的是同一個字号,這意味着小号的大寫字母對展示文本來說就沒有那麼高的可用性。

而在将字型轉制為數字格式的過程中,Apple 采用的版本預設使用了正常大寫字母,而微軟采用了超大号大寫字母組——在設計時這一組别從來就沒打算要與小寫字母混排。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而比較一下同一段文本在不同系統中字型的差别,衆多 Papyrus 文本看起來糟糕過頭的原因不言自明。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字型的比例就是很直白地搞錯了。标題用大寫字母甚至不和小寫字母在同一基線上。

個人說來,我确實認為,以全大寫模式呈現 Papyrus 文本,并且像原本設計的一樣用标題大寫字母來标注大寫,視覺上要好太多了。Letraset 自己在 1985 年印發的目錄中的示例也更青睐這種配置。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進入 21 世紀:Papyrus 大爆炸

雖然我不是 Papyrus 字型的粉絲(我也不認為還有什麼别的平面設計師會是),但 Papyrus 的核心閱聽人其實已經不再是專業設計了。微軟和 Apple 将這個字型提供給一般大衆,能獲得衆多喜愛還是有原因的。

Papyrus 有一種古怪的魅力。它的手寫效果讓它有了一種随和的吸引力,使其與其他預設字型有所差別。它不會過于沉悶也不會太過正式,但比起其他真實的手寫字型,它仍然有很高的可讀性。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Papyrus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手寫體

是以當我們回到 1998 年,如果你想找到一個字型,易讀,同時還有一些個性,Papyrus 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到 21 世紀 00 年代末,Papyrus 就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态。其實也沒人會因為自己奶奶在教堂義賣裡用了 Papyrus 給自己的攤位打廣告就感到氣憤,隻是事情已經遠遠超過了這種程度。

到 2008 年,有三個獨立部落格(I Heart Papyrus, 兩個同名為 Papyrus Watch 的部落格)專門用來展示這個字型俗氣/不恰當的使用案例,時間上剛好和大衆對 Comic Sans 的厭惡高峰期一緻。這也側面顯示了微軟對流行字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2007 年,iPhone 釋出,智能手機時代到來,事情開始發生轉變。但即便到了 10 年代,Windows 和 Office 還是在人們生活中頻頻出現,大部分人也還是隻使用預裝在電腦上的字型。這就意味着,小型的招牌設計和印廠經常要使用客戶更熟悉的字型,即使從設計角度上講它們遠遠不是什麼好選擇。雖然 Papyrus 對設計從業者來說常常被嫌棄,但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這就導緻了很多小企業把這個字型用在招牌和宣傳材料上。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在 10 年代,瑜珈、有機食品等這些「健康」的概念逐漸進入主流。但在最終成長為大企業前,這些産品很多都源自草根,或是家庭作坊。他們給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傳單,或是給自己的有機燕麥片做标簽時,經常就是在家用自己的列印機搞定。Papyrus 也被他們用來表達對工業化現代消費生活方式的拒絕,或是展示他們所謂的「自然」生活方式。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在 2009 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大熱片《阿凡達》上映,将 Papyrus 進一步推入了聚光燈下。這部影片介紹了一個名為納威人的類人外星種族。影片不光标志基于 Papyrus 字型制作,當納威人用外星語言說話時,字幕使用的就是 Papyrus。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這個決定受到了大量批評,其背後原因很多。在我看來,《周六夜現場》爆火的那出短劇就抓到了其中精髓。

為什麼阿凡達使用 Papyrus 有問題?

發行當時,《阿凡達》是個大項目。影片預算高達 2.37 億美元,加上宣傳預算還要再加 1.5 億美元。正因如此,使用一種你在街邊美甲店的招牌上都能看見的免費系統自帶字型實在是離譜得可以。這就相當于最新的漫威大片說片中有蜘蛛俠客串,結果播出來發現就是有人穿着垃圾萬聖節 cosplay 服而已。尤其在平面設計業内,選擇 Papyrus 這件事顯得無比荒唐。

在短劇中,高斯林發狂的原因之一,是他覺得選 Papyrus 這件事太漫不經心了。不過我不太同意這點。

一個字型能變得有名氣,常常是因為它找到了自己的細分市場。這時,字型本身就能承載在字面之外的另一層含義。

比如,Yves Peter 認為,Trajan 能成為電影海報的常用字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是 Adobe 預設字庫之一。以及,Gotham 字型被政治家和政府大量使用,就是在 2008 年奧巴馬競選成功之後。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Papyrus 也逃不出這一規律。為了宣傳《阿凡達》的續集《阿凡達:水之道》,Empire 雜志對詹姆斯·卡梅隆搞了一次衆籌采訪,問題大多搜集自演員、演藝界工作者,其中混入了一個來自 Chris Costello 的提問:

「無論好壞,Papyrus 都被廣泛用于表現原住民主題,就像它被用來表現所有有機的、自然的、有新紀元運動風格的事物一樣。那麼,在《阿凡達》中選擇使用 Papyrus,是不是受到了它與目前和美洲原住民文化之間關聯的啟發?」

卡梅隆的回答相當淺薄,說這就是藝術部門的決定,他都沒怎麼看過。但後續一次對二十世紀福克斯一位創意導演的采訪中透露,是卡梅隆自己先在腳本中使用了 Papyrus,才進一步導緻了這個決定。他也在回答中提到了那個短劇,但對背後更大的隐藏議題一笑了之——這對于一本叫 Empire 的雜志來說還是有些諷刺意味的。

(關于字型刻闆印象的問題可以參看這條視訊。)

其實不用太過深思,你就能感覺出影片中使用 Papyrus 所暗含的那種異域情調。北美原住民切羅基族作家、藝術家 Roy Boney Jr. 在 2015 年寫下了他的經驗:

「Papyrus 已經成了任何與原住民有關的場景中選用的字型……它的傷害來自于和 Papyrus 綁定的象征意義,比如自然、古老這些概念。它将我們描繪成高貴又神秘的野蠻人,同時強迫我們繼續以這種曆史遺存的姿态生活。這和過去那些試圖通過摧毀我們的文化、語言和土地來颠覆我們民族的人相比,背後的概念并無二緻。它貶低了我們作為擁有強大文化的、鮮明的 21 世紀現代人的地位。」

比起稱作「漫不經心的選擇」,Papyrus 更像是對《阿凡達》的完美具象化。影片本身的劇情相當公式化,甚至引發了多起對導演抄襲劇情的指控——當然,這些指控都沒有成功。

但在 2012 年 Gerald Morawski 提起的訴訟中,卡梅隆送出了一份長達 45 頁的宣誓證詞,詳細闡述了他如何形成了《阿凡達》的概念并完成劇本。在總結中,他還列出了對他造成影響的過往作品:

「我的參考非常豐富,從講述歐洲人或美國人沉浸在原住民文化的嚴肅電影……到動畫電影。它們包括了《泰山》這樣的叢林故事……科幻小說……和冒險故事。」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阿凡達》受到的批評恰恰就包括了這些作品中存在的原始主義、異國情調,而且還延續了「白人救世主」的陳詞濫調——雖然這不是本次讨論的重點,但如果你想了解一下這些名詞隐喻到底指代了什麼,看看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合集就能了解了。

Papyrus 為什麼會有這些附加意義?

雖然 Papyrus 中存在的原住民隐喻是最具損害的,但我們更要注意到,與 Papyrus 綁定的概念究竟有多麼寬泛。

比如,在食物相關的視覺語言中,Papyrus 已經被用來表現任何外國美食,不管它究竟來源何在。日本壽司、希臘羊奶酪、牙買加手撕雞,包裝上全是 Papyrus。它同樣和有機、自然發生了綁定,還有與新紀元運動,或者說「靈性」之間的關聯。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但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去看 Papyrus 的字型設計,它的字型設計本身并沒有什麼異國情調。回溯到它的草稿階段,它的主要參考也是下圖的三種歐洲書法。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一字型和之前提到的種種刻闆印象産生了關聯?

2019 年,作家、部落客 David Kadavy 寫了一篇 6000 餘字的長文,名為《為 Papyrus 辯護》。盡管文中出現了一些專業錯誤和有關 Papyrus 起源的迷思,我認為他的中心論點一針見血——Papyrus 違反了「材料誠實」(material honesty)原則。

在設計和建築學中,材料誠實指的是在使用材料,以忠實于材料自然屬性、不試圖隐藏或掩飾其特征的方式進行實踐。而 Papyrus 的人造粗糙質感,就像是小孩子用茶或者咖啡漬染色,再用火燎掉一部分邊緣來給自己做的藏寶圖做舊——它試圖表現成一種它本身并不屬于的東西。這是它如此有魅力的原因,也是另一部分人覺得它俗不可耐的原因。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這種材料的不誠實,剛好落入一種我歸結的設計子類,我稱之為「過度上鏽」(exaggerated patina)。

你在電影和電視中常常能見到這樣的例子。一提到中世紀的村莊,畫面就是肮髒、發褐、暗沉的;一提到墨西哥和中東,畫面就有了一股不知哪兒來的黃橙色調。這些視覺提示是為了快速傳達我們「身在異處」或「異時」的資訊——但它們并非價值中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視覺技術是可以用來表達一個地方是「他處」的,甚至是「原始」「危險」的。這些例子就和科幻影片的調色形成了對比。當場景設定在「未來」,或帶有「精尖科技」時,調色往往呈現顯著的冷色。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一款臭名昭著的字型是如何成為《阿凡達》的預設字型的?

《阿凡達》是個罕見的例外,它帶有科幻的冷色調,又帶上了滿是原始鍍層的 Papyrus,将這兩種隐喻聯合了起來。

後 Papyrus 時代

雖然還算不上什麼晦澀難尋的字型,和十年前相比,你也很難随随便便就看到 Papyrus 了。倒不是因為這個字型本身被人避免,它更像是某種科技進步的展現。

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時代,微軟在人們生活中的相關性正在變少。人們用 Google Docs 和 Canvas 這些服務的機率和他們用 Office 的機率一樣高。而且,我們也更多地在手機上線上閱讀,而不是捧着什麼實體的文檔。

時代重心已經轉移,Google Fonts 對流行排版的影響如今比微軟更大。

Papyrus 值得它背負的惡名嗎?

有人說,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無關」。不管評價如何,Papyrus 在人們心中都遠遠算不上「無關」。

而且,一個字型的好壞是與語境高度相關的。就像和它一樣惡名遠揚的 Comic Sans,它們最大的罪過,可能就是太過古怪,同時又太容易獲得吧。

歸根結底,Papyrus 不隻是它被創造的那個時代的産物,更是過去 40 年印刷技術發展的産物。桌面出版與家用電腦殺死了 Letraset,但微軟給了 Papyrus 第二春,讓它成為了 20 世紀被使用最多,也是被濫用最多的字型之一。

在一衆嚴肅的字型選項中,Papyrus 是一張友好的面孔。它成了瑜珈課和花草茶的代名詞,成了「他者」概念信手拈來的辨別。它可能是史上最招人反感,甚至實在地厭惡的字型之一,但它也更可能是最後幾種能真正「家喻戶曉」的字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