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科舉制度随清王朝的衰敗而廢止。中國的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到1905年宣布廢止,将科舉制度演變成選拔人才、教育人才的大學堂制度,建立京師大學堂。在之後的民國時期興辦各類大學,推進推行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發展教育,建立各級學校,形成了以西方教育為模本的教育方式,進而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各級公立的學校,從國小、中學到大學,實行全民教育,後來推行九年義務制教育,實行大學擴招,每年有近千萬名大學生畢業,極大的推動了教育的發展,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人力資源儲備,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就業隊伍。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科舉考試放榜場景

科舉制度被冠以封建社會的遺毒,因其封閉落後被廢除,也因其考試、學習教育的内容方式受到批判和打擊而被扔進曆史的垃圾堆,随着清王朝的沒落和消亡而一同消失,清王朝的陪葬品。

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後,割地賠款,對外屈膝媚骨簽訂不平等條約,對内壓迫剝削平民百姓,遭受西方列強的淩辱侵略,生産力和科學技術落後,最終被消滅,也在于其封建制度的殘餘,科舉制度包括其中被消滅了,洋務運動維新變法中先于清王朝而消亡了。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科舉制度殿試場景

科舉制度退出了曆史舞台,其影響力和作用也被忽略,其存在的價值和優勢沒有得到重視和宣揚,潛在的作用和影響力是無法消除。

隻是變換了形式,随着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打擊封建社會,提倡民主與科學,學習和宣傳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價值。批判封建的思想和文化,封建王朝存在的制度和形式也被無情的抛棄了。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圓明圓遺址

科舉制度是封建王朝數千年曆史發展的選擇和結果。适應封建王朝君主專制制度,有利于維護中央集權和皇權,符合儒家思想的原則和道義,并以鞏固和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為基礎,以儒家思想作為指導和主要内容。

符合儒家思想的民本主義,擴大了群眾基礎,展現了高度的人民性,符合農耕民族和農耕文明天下大同的理想,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衆的積極性,展現了公開競争性,使廣大的人民群衆分享政治權利。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不論是貧寒人家,窮苦百姓,隻要是有學識才能,就能參加科舉考試被錄用,授予官職,進入政治統治集團。曆史上有許多平民百姓,寒門弟子通過科舉考試被選官任官,進入最高層官員。

許多儒生學士經過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從童生到秀才到舉人可貢士,最終成為進士,入選翰林院。明朝時期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閣,進士成為提供進階官員的人力資源儲備管道。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唐期的宰相大多出生于進士。宋朝時期進士直接授官。科舉考試成為教育和選官的主要管道。皇帝親自參與組織科舉考試,直接選取進士黃榜,直接控制了官員的任命和選拔,經過4個層次逐級選拔,最終選擇成績優秀的人才進入皇帝的人才官員儲備中,而且公開公正公平透明,有一套完備的體系和程式。

國之大事,天下之大事,完全克服了皇帝及統治階級選官任官的局限性,在普天下選拔人才,為皇帝所用。

為何科舉制度延續1300年,緣何被廢止

天下士人也實作了學而優則仕的理想,得到了自上而下的認可和尊重,順民心得民意,實作了共同的目标。家為天下,天下為家得到了貫徹執行。科舉制度經受了曆史的考驗,逐漸完善,順利實施,持續1000多年。

圖源網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