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全國優秀教師,《高校招生》特聘專家,專注聯考20年,出版專著20餘本)
2023年1月1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舉行新聞釋出會,會上首次正式公布了”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陣容:任魯豫、龍洋、撒貝甯、馬凡舒、尼格買提、王嘉甯。
任魯豫和龍洋位居C位:任魯豫是“男一号”,龍洋是“女一号”。
這一屆春晚主持人共6人,為3男3女組合。他們大學分别畢業于以下學校:任魯豫,河南大學;龍洋,南京藝術學院;撒貝甯,北京大學;馬凡舒,中國傳媒大學;尼格買提,中國傳媒大學;王嘉甯,沈陽師範大學。
毫無疑問,撒貝甯畢業的學校——北京大學最亮眼。
其次是馬凡舒和尼格買提畢業的學校——中國傳媒大學,培養“國嘴”的龍頭老大。
然後是任魯豫畢業的學校——河南大學,一所有着百年曆史的國家“雙一流”大學。
之後是王嘉甯畢業的學校——沈陽師範大學,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師範院校。
最後是龍洋畢業的學校——南京藝術學院,一所“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藝術院校。
其中,由于龍洋占據“女一号”的特殊地位,她畢業的學校也受到很多人的關注,甚至有人直言:龍洋僅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學曆實屬一般。
言外之意,南京藝術學院名氣不夠大。畢竟,在龍洋之前,春晚主持“女一号”李思思的畢業院校是聲名顯赫的北京大學。
在很多人眼裡,凡是叫“大學”的,肯定比“學院”好,要不然,為什麼那麼多學院,都拼着命要改名為大學呢?
其實,從學曆層次來說,學院和大學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都屬于大學院校(不包括校名帶“職業”的學院)。如果要說差別的話,最主要的一條是:規模大小不一樣!
也就是說,凡是叫“大學”的高校,無論是校園面積、師生人數,還是學科分類、專業數量,都比“學院”要大一些,多一些。
而獨立設定的藝術類院校,由于學科限制,不可能達到“大學”所規定的辦學規模,是以都隻能叫“學院”。
可能有人會反駁:為什麼中國傳媒大學就能叫“大學”?
因為,中國傳媒大學不屬于獨立設定的藝術類院校,而是一所“綜合院校”。
在“雙一流”建設實施之前,國家“211高校”名單裡,藝術類院校隻有1所:中央音樂學院(教育部直屬高校)。
2017年,當國家把“985”“211”統籌為“雙一流”之後,又增加了5所藝術類院校:中國音樂學院(北京市屬高校)、中央美術學院(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央戲劇學院(教育部直屬高校)、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市屬高校)、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省屬高校)。
如果按照考生和家長口中的說法,南京藝術學院既不是“211”,也不是“雙一流”,應該屬于普通的“雙非院校”。
但是,如果按照學科專業來判斷的話,主持人對口的專業是”播音與主持藝術“,這個專業在全國有數百個大學院校開設,而南京藝術學院排名在前5之列。
排在南京藝術學院前面的4所院校是: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
龍洋在南京藝術學院學的正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名副其實的”科班出身“。
南京藝術學院是一所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也是大陸獨立建制創辦最早并延續至今的高等藝術學府。
它的前身是1912年中國美術教育的創始者劉海粟先生創辦的上海美術圖畫院。1958年遷校南京,更名為南京藝專。1959年定名為南京藝術學院。
經過一個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今天的南京藝術學院,已跻身省屬重點大學建設行列,形成了博士、碩士、學士、大專、中專多層次辦學體系。
南京藝術學院的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雖然不是學校的傳統特色專業,但是想要跨進它的門檻也絕非易事。
首先,它對考生的身體條件要求比較苛刻:”口齒清楚、發聲器官無實質性病變,男身高 1.73 米以上、女身高 1.63 米以上“。
其次,要求考生多才多藝,不僅能“說”,還要會“唱”,專業考試時,考生既要朗誦,又要唱歌,同時還要形體展示。
在經曆了專業初試、複試之後,最後還要參加聯考,文化總分至少要達到你所在省普通類大學相應批次省控線85%。
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誰能随随便便成功。
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看法和感想?你還敢質疑龍洋的學曆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讨論!
歡迎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