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鄒欣老師的《建構執法:現代軟體工程》一書中,我們得到有關這些名詞的起源的資訊是軟體工程的概念是1968年第一次提出的【1】。而在一篇專訪Margaret Hamilton的報道中,我們通過Margaret Hamilton對記者的回答可以知道,“軟體工程”一詞是Margaret Hamilton在阿波羅計劃期間發明創造出來的,那時人們對于軟體不太重視,對它的印象也是一種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但是Margaret Hamilton卻堅信軟體是藝術和科學地綜合,應該為發明者争取應得的尊重,最後她也做到了。現在軟體工程是為一門備受人們關注的工科學科,是學生在選擇專業時一個糾結的選項。
現在關于“軟體”的來源的說法,盡我所能找到的是關于維基百科上的解釋。The first theory about software—prior to creation of computers as we know them today—was proposed by Alan Turing in his 1935 essay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decision problem)【2】. 第一次關于“軟體”的理論是在我們知道的計算機産生之前的,是在1935年圖靈的一篇題目為“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decision problem)”的論文中提出的。
“瀑布模型”是Winston Royce在1970年提出的,瀑布模型将軟體生命周期劃分為制定計劃、需求分析、軟體設計、程式編寫、軟體測試和運作維護等六個基本活動,并且規定了它們自上而下、互相銜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級下落【3】。
參考文獻:
[1]. 鄒欣. 建構執法:現代軟體工程. 2014. 人民郵電出版社.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ftware#History
[3].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bTQz84-6NpKwDm-ozELk8L75cqF9hSTtL0PV8Vc0su0__ifVzEFMcIWuNZBd8rmpeiJu0ilrNcz-kS2ihah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