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作者:軒羲十三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岸英和妻子劉思齊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别離愁。——杜牧”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1950年10月13日,北京301醫院。

劉思齊躺在病床上,心中思念着毛岸英,雖然想念卻不能打擾,再過兩天就是結婚一周年了,不知道能不能見上一面。

十多天前的9月30日,正在天安門排練隊形,為國慶遊行做準備。然而,就在訓練間隙休息時,突然感覺很餓,全身乏力,虛汗頻出。

原本以為隻是肚子餓了導緻低血糖的原因,對于身體不适就沒有放在心上,于是就在附近的小飯館吃了一碗面。因為難受,是以吃面就慢了些,多花了一些時間,在集合訓練的時候就顧不上疼痛,小跑着去,因為她不想被人說搞特殊。

好不容易堅持練完,便回到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西廂房,剛到西廂房就躺倒床上,肚子疼得厲害,一時間在床上翻來覆去,不知所措,這個時刻如果岸英在身邊就好了。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劉思齊

此時的毛岸英正與北京機器總廠勞工們一起辛勤地工作,雖為黨總支副書記但他始終一直和一線勞工在一起,他這樣自诩,“我是一部偉大機器的一個極普通平凡的小螺絲釘。”

岸英一直很忙,兩人相見來去匆匆,即使在家裡,也時常會有蘇聯專家等人來拜訪或談論工作,屬于新婚的二人世界,總共加起來也不過20天。

對于毛岸英的缺席,劉思齊已經習慣了,但是這天肚子疼得确實厲害,人在脆弱的時候,最希望見到的人便是那個最依賴、最想依靠的人。

就在劉思齊翻來覆去疼痛不已時,江青正好從西廂房走過,見狀立馬安排将劉思齊送到301醫院,當即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需要馬上手術。

可是,按照醫院的規定,做手術必須家人簽字,此刻岸英不在身邊,在中國銀行工作的媽媽張文秋也一時找不到,至于日理萬機的毛主席,更沒人敢去因為這樣的事情去打擾他。

然而人命關天,一旦闌尾導緻某個部位穿孔,後果不堪設想,于是301醫院的院長當機立斷,身為婦科主任的她立刻操刀為劉思齊做了闌尾切除手術,術後劉思齊便在醫院休養。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北京301醫院手術室

毛岸英得知妻子手術住院已是第二天國慶了,直到傍晚毛岸英才匆匆趕到,當看到消瘦虛弱的劉思齊,毛岸英心疼不已,他緊緊地握着妻子的手,輕聲道地着歉訴說着相思,并安慰妻子要好好休息,然而又有要事在身,見一面有得離開,并承諾自己很快就回來。

匆匆一見,匆匆一别,毛岸英走後,劉思齊留下了眼淚,這眼淚既有不舍,又有心疼,心疼岸英,也心疼自己。

誰曾想,至此一别,兩人再見面時,已是毛岸英即将奔赴北韓戰場之時。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岸英和劉思齊初次相見是在延安。

1937年,随着母親張文秋的工作調動,劉思齊也跟随着來到延安。抵達延安後,劉思齊便被歌舞劇深深吸引,天資聰慧、性格靈動的她喜歡那種在舞台上表演的狀态,于是劇團團長便把她納入劇團,用心培養,并經常讓年幼的她充當小演員上台表演。

1938年的春節,日本正在中國大地肆意妄為,南京城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屠戮,這是中華民族最恥辱、最痛恨的時刻。

遠在西北的延安,對這一切相隔很遠,面對日本的“三光政策”,隻能避其鋒芒,采取遊擊戰、持久戰,留下革命火種,以便燎原整個中華大地,最後将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

為了緩解戰争壓力,從文化上加強思想教育,延安在這年春節舉行了簡單的春節活動,期間一場話劇《棄兒》,扮演小角色的劉思齊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演結束後,毛主席便詢問身邊的從業人員關于劉思齊的情況,從業人員便将劉思齊的情況告訴了毛主席,原來劉思齊是劉謙初烈士和張文秋的孩子。

1927年,30歲的劉謙初參加北伐軍後,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不久便遇到時任中共京山縣委副書記的張文秋,這一年張文秋24歲,兩人一見鐘情,又懷揣着共同的理想,很快就在武漢結為夫婦。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劉謙初

婚後不久,兩人便到毛主席家拜訪,而毛岸英還是個四歲的孩童,見了劉謙初夫婦,還怕生地一直依偎在父親的懷裡。

看着劉謙初新婚燕爾,毛主席送上了最真誠的祝福,希望兩人能早生貴子幸福恩愛,并且立下誓言,要是生個女兒就給主席家做兒媳婦,誰知一言成真。

大革命失敗後,毛岸英跟随母親和兩個弟弟一起回到了長沙縣東鄉闆倉隐蔽,毛主席輾轉上司革命,一家人再也沒有團聚。

劉謙初也在兩年後,在山東被叛徒出賣,而此時女兒劉思齊僅僅三個月,思齊,出生山東平度的劉謙初用女兒的名字表達了對故土的思念之情。

丈夫被捕時,還在哺乳期的妻子張文秋多次奔走相救,奈何都沒能成功,為了徹底打壓共産黨,國民黨反動派将劉謙初五花大綁到廣場上行刑。

廣場下的張文秋,眼睜睜看着丈夫慘死在自己眼前,悲痛欲絕,可一想到還有三個月大的小女兒沒人照顧,隻能化悲痛為力量,即便隻能和女兒相依為命,也要将女兒撫養成人,也要等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張文秋和女兒們

随着地下工作的需要,張文秋不得不帶着女兒在中國的很多地方輾轉,懂事的小思齊,從不在母親工作的時候搗亂,都是自己安靜地玩耍。

1946年6月,劉思齊跟媽媽張文秋、妹妹邵華從新疆的監獄裡出來,他們在那裡被盛世才關了六年,最終在時任新疆省主席張治中将軍的協助下,母女仨跟其他一百多位被關押的同志一起,被送到了延安。

幾經周折,劉思齊和母親終于在1937年到了“聖地”延安,也是在第二年的春節的演出上,毛主席才知道她們來到了延安,于是演出結束後,便到了她們的住處,多年未見,經過交談才知道毛岸英的母親楊開慧也已犧牲。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楊開慧生毛岸英時,因為身體虛弱,又加上過了預産期,遲遲不見動靜,屬于難産,可此時的毛主席正拖着因前一天在澇沱大雨中奔走呼号而疲憊不堪的身體,繼續戰鬥,根本沒有時間估計妻兒。

直到罷工勝利的第二天,也就是楊開慧生下毛岸英的第三天,毛主席才趕緊放下手頭工作,趕到湘雅醫院探望妻子和孩子,難産時幸好有老朋友李振翩親自負責,才母子平安。

大革命失敗後,楊開慧和兒子搬回老家生活了三年,三年後湖南軍閥何健為了邀功,将她和三個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一起抓進監獄,并且威逼利誘,讓她和毛主席脫離關系,并把毛主席的隐蔽之地說出來。

忠貞不屈的楊開慧,至死沒妥協,因為愛,即使犧牲也不願與毛主席脫離關系,就這樣最終被劊子手殘忍殺害。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楊開慧

年幼的毛岸英和弟弟們,看着受苦受難的母親,心疼不已,卻無能為力,自身難保的他們,幸得鄉紳們的保釋,才能逃出生天。

毛岸英和兩個弟弟回到闆倉外婆家,但他們生活異常困難,還時常受到何健“斬草除根”的威脅。為了能生存下去,毛岸英不得不帶着弟弟毛岸青外出讨飯。

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在周總理的關心和董健吾的幫助下,輾轉到莫斯科,毛岸英先後進入蘇雅士官學校、莫斯科列甯軍政學校、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成了一名中尉,并以蘇軍坦克連指導員的身份參加了蘇德戰争。

戰争結束後,1946年1月,他随蘇共派往延安的醫生一同乘飛機回國。臨行前,斯大林專門接見了他,并贈送了一支手槍,這支手槍他一直帶在身上。

回到父親身邊的毛岸英,已經是一個24歲的小夥子,長得比毛主席還高,在延安,毛岸英見到了長大的李敏和李讷,心裡很是十分高興,而在此時他也見到了将和他共接連理的“幹妹妹”劉思齊。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主席、毛岸英、劉思齊

兩人見面相視一笑,雖然沒有見過,卻都感覺彼此熟悉,這便是一見鐘情,兩個人坐在一起都漲紅了臉,畢竟是二十歲的心動年紀。

毛岸英對這個“幹妹妹”很有好感,溫柔大方,漂亮靈動,深深的愛意就這樣在心裡滋長,隻此一面,毛岸英就下定決心要娶劉思齊為妻。

因為從小沒有過上好日子,劉思齊的身體有些羸弱,毛岸英知道後很心疼,對她格外照顧,常常主動幫她承擔了一部分的工作。

愛意在兩個人的心裡一天天滋生,如果毛岸英出差不在劉思齊身邊,劉思齊就主動給他寫信,毛岸英每次出差回來總會給劉思齊帶回她喜歡的東西。

兩人在一起的時候,還聊起小時候,同樣的苦難經曆讓毛岸英和劉思齊的心靈高度契合,毛岸英曾經這樣說道:

“我和劉思齊就像是一條藤上的兩個苦瓜,都在年少時經曆了許多苦難。”

就這樣,最終兩顆年輕的心走到了一起。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主席對兒子跟劉思齊在一起很滿意,于是跟張文秋商量這樁親事,張文秋也滿口答應。

可此時劉思齊距離18歲生日還差幾個月,按照解放區的結婚政策是不符合的,為此毛岸英還找到父親說起結婚的事,認為就差幾個月,而且歲數不到就結婚的人也很多,希望父親能同意他們結婚,然而得到的卻是一句“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我們的紀律你不遵守?我再說一遍,思齊不到18 周歲就不許你們結婚!”

父親的“固執”,令毛岸英很生氣,臉色發白,扭頭就走,回到房間躺在床上哭起來,誰也勸不住,心中滿是委屈,為什麼其他人可以,而毛澤東的兒子就不可以!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主席和毛岸英

幾個星期的冷戰後,毛岸英才主動和父親承認錯誤,毛主席也很欣慰,于是等到劉思齊滿18歲後,兩個年輕人才正式結為夫妻。

那一天是1949年10月15日,這場婚禮也沾着新中國成立的喜氣。

然而,婚禮并沒有想象中的轟動,也沒有絲毫的鋪張浪費,整個婚禮的費用是毛主席從存款中拿出來的,因為他特别交代絕不能動用公家的錢。

婚宴隻是在菊香書屋的西屋裡準備了一桌飯,宴請的賓客也隻有鄧穎超、周恩來、蔡暢、李富春等人。

在結婚上,毛岸英調侃了父親,問父親準備送他們什麼新婚禮物,毛主席一聽兒子管自己要禮物,于是将準備好的一件“舊大衣”給了他,這件大衣是他在延安工作的時候穿的,跟随了他很多個日日夜夜,以後白天可以穿着它禦寒,晚上拿它當做棉被。

這樣一份特殊的禮物,毛岸英欣然收下,他知道這是父親對他無盡的期許,看着兒子已經成家立業,毛主席心裡感到安慰。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岸英

婚後,毛岸英一直很忙,經常不在家,不是出差到外地進行技術指導,就是随李克農訪蘇當翻譯,再就是待在北京機器總廠的工廠中的房間裡忙活,而獨自在家的劉思齊就擔當起照顧毛主席和兩個妹妹的責任。

就這樣,一晃一年過去了,直到劉思齊突發闌尾炎住院。

毛岸英國慶回來見了一面又匆匆離開,兩人再見面已經是10月14日了,而第二天就是他們結婚一周年紀念日,對于紀念日劉思齊心裡是期待的,可毛岸英卻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沒有重視,因為此刻他的心已經飛往北韓戰場。

原來,早在幾天前,毛主席便在菊香書屋設下家宴,為即将出征北韓的彭德懷壯行(彭德懷出征北韓,毛主席設宴壯行,三杯茅台下肚:我送你一言一物),而毛岸英做了陪,就這一天,毛岸英成為了第一名“志願軍”戰士。

家宴結束後,毛岸英便和彭德懷、高崗一同趕往了備軍幾個月的東北,臨行時他将丈母娘張文秋送給他的手表、斯大林贈與他的手槍帶在身上,而劉思齊的一張照片則放在了靠近心髒的衣兜裡。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在沈陽待了幾天後,毛岸英心中始終放不下生病的妻子,籌備良久的志願軍已經得到毛主席和中央的指令,待令而動,随即出征。

然而因為周總理到蘇聯向斯大林尋求承諾時,突然變卦,隻滿足中國抗美援朝所需的飛機、大炮、坦克等裝備,但蘇聯空軍暫不出動。

毛主席得到周總理的電報後,很是生氣,不得不立即緻電正準備出征的彭德懷,讓他返京商定出兵事宜,于是毛岸英便跟着彭德懷一起飛回北京。(周總理莫斯科搬救兵未果,毛主席大拍桌子:我們中國人一定要争氣)

回到北京後,毛岸英馬不停蹄地來到301醫院,他太想念妻子了,一見到劉思齊,他就緊緊地握着劉思齊的手,一個勁兒道地歉。

劉思齊見狀,便假裝生氣地詢問他是不是還要走,毛岸英點了點頭,表示還有工作,陪伴她一會,就要啟程去往外地,他認真地說道:“我明天将要到一個很遠的地方去出差。我走了,通信不友善,如果沒有接到我的信,千萬别着急。”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劉思齊和毛岸英

劉思齊拉着毛岸英的手不想松開,她讨厭這種分别,她想和他一直待在一起。但,她心裡明白丈夫的工作有多重要,毛岸英看着天真的劉思齊問道:“思齊,你知道有個北韓半島嗎?”

連日來飽受病痛折磨的劉思齊,本就心煩意亂,再加上埋怨毛岸英老不在身邊,況且還連結婚紀念日都忘記了,是以對于毛岸英異于平常的談話,并沒有多放在心上,也沒有往戰事頻發的北韓戰場聯想,反而一直都是冷冷地對着他,更别說有什麼關心的話了。

毛岸英沒有将自己即将奔赴北韓戰場的消息告訴劉思齊,他不想她整日在擔驚受怕中度過,不願意讓她那瘦弱的身軀承擔太多,因為他不在父親和弟弟身邊,作為兒媳的劉思齊就要擔當更多。

思索片刻後,毛岸英還是向劉思齊進行了特别交代:

第一,将來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完成自己的學業,不要急着工作;

第二,每周六,都要去看看爸爸,不要他不在就不去了;

第三,要幫助岸青,說他在生活方面自理差,江青沒有精力照顧他,對媽媽(張文秋)說,幫助照顧岸青;

第四,對江青要小心,接觸她時要多個心眼。

此去北韓,可能會犧牲,臨走前作為一名丈夫,作為一名兒子,毛岸英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和妻子,一份囑托,一份真情,誰也不會例外。

說完後,毛岸英便告别了妻子,走出醫院後,又轉身對着依偎在門口的劉思齊深深地鞠了一躬,劉思齊心中一緊,總覺得有什麼不對,但又說不上來。

待毛岸英的背影消失後,劉思齊才回到病房,從枕頭下拿出丈夫留下的日記本,翻看着,邊看邊流淚,日記本上寫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麼?

毛岸英赴朝前:醫院告别妻子囑托四件事,日記揭開偉人兒子的壓力

毛主席和毛岸英

不難看出毛岸英作為毛主席的兒子,身上有着前所未有的壓力,父親是共産黨的領袖,率領着人民打倒侵略者與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自己作為他的兒子,就要時刻警醒自己,什麼事情都要努力做到更好,決不能丢父親的面子。

況且,這種對自己評價式的拷問,本身就很殘酷,已經沒有自由可言,一言一行,一思一想,都要拿出“毛澤東的兒子”這柄标尺來衡量衡量。

事實上,毛岸英在去北韓戰場前也曾問過毛主席這個問題,不過當時的毛主席沒有立馬回複,而是說:“等你回來爸爸再告訴你。”

隻可惜,毛岸英此去便是永别,再也沒能回。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劉思齊也問過毛主席,

當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毛主席沒有絲毫猶豫,斬釘截鐵的回複道:“合格,他是我的驕傲。”

毛主席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是新中國的兒子,毛岸英是我的兒子,倘若我隻讓别人的兒子上戰場,卻讓自己的兒子躲在安全的地方接受保護,那怎麼行呢?

如果一定要有人犧牲的話,那就讓我的兒子犧牲吧,他的犧牲證明了我毛家都是好樣的!我永遠為我的兒子而自豪!”

青山處處埋忠骨, 何須馬革裹屍還。

文/軒羲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