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作者:北青放牛班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廣東連南縣油嶺瑤寨,暮色下的老夫妻

提起中國農村,你腦海中最先出現的畫面是什麼?是小菜園自給自足,還是大平房的暖炕頭,亦或是炊煙日落、一派悠閑祥和?……時下,各式火熱的三農題材短視訊,為大家建構起了一個淳樸舒緩、詩意恬靜的田園生活。

然而,鏡頭中的“詩與遠方”,往往隻是鄉村生活圖景的一個切面,在過度包裝美化之後,真實的中國農村其實難現原貌。

作為從村鎮中走出來的青年,趙玉順和女友便做了一個決定,他們要讓更多的人看見濾鏡之下農村生活的真實樣子。于是,兩人辭去了大城市的工作,背上相機,走遍全國上百個村莊,把拍攝主題落在農民養老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莊稼減産等嚴肅的議題上。

在他們的鏡頭下,山水不再過度詩意,田園不是隻有牧歌;相比贊美,7.6億中國農民更需要被看見和了解。

01 無濾鏡拍攝,聚焦現實問題

趙玉順紀錄片的畫面裡出現了一個粵西小鎮,一位駝背的婆婆挎着零錢包,推着農用手推車從鏡頭前走過,她的目的地多半是鎮裡的大集。大集一向熱鬧,可不難發現,守着攤位的基本都是頭發花白、面龐黝黑的老人,他們有時快速地擇菜,有時和鄰座唠唠家常,但更多的時候則是靜靜地看着過往的行人和車輛。紀錄片裡的解說詞說着:“據統計,大陸居住在農村的60歲及以上老人已達1.2億,而他們的子孫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大多已經遠離家鄉。于是,這些‘守家守業’的老人無奈被貼上了‘空巢’的标簽……”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守着攤位的基本是村裡的老人

鏡頭一轉,到了廣東陽西縣的某個鎮子,白天,街上人煙稀少,入了夜,更是疲态盡顯。臨街一排排三四層高的房子隻有一兩家閃着微光,除了逢年過節,鄉鎮很難再次熱鬧起來。而對于在城市中奮鬥的衆多鄉鎮青年來說,家鄉,既“放不下”又“回不去”。

2022年夏天,趙玉順來到四川拍攝,他的腳下,土地結塊,裂出縫隙,玉米稈枯黃,在風中發出酥脆的聲響,小賣部門口,大大小小的水桶排成一排,長江流域10省市都在急切地期盼一場雨的到來。泸州叙永縣的一位大姐望着趙玉順手裡的相機,失落地說:“今年沒有大豐收給你們拍了。”

以上場景都出自b站Up主“遇真紀事”釋出的原創紀錄短片。“遇真紀事”賬号是趙玉順和女友共同經營維護的,裡面的農村紀錄片片長都不超過20分鐘,關注的話題則包括空巢老人、鄉村空心化、人才流失、幹旱緻莊稼減産……雖然畫面中不乏青草藍天、鳥語蟲鳴等美好的畫面,但鏡頭從遠拉近,真正聚焦的是平民百姓普遍面臨的真實難題。

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雖然同樣是三農題材,但趙玉順的作品與衆多營銷号的旅遊“種草”指南和帶貨視訊有着本質差別。在視訊制作上,他不做網絡現成素材的堆砌剪接,不加濾鏡,不上特效,也不以流量為導向,更不需要“老鐵輕按兩下點贊”。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趙玉順的拍攝很“随意”

趙玉順的拍攝也更加“随意”,不寫腳本,出行前也不做功課,訪談對象亦是在村頭巷尾随機挑選。“遇真紀事”系列紀錄片中呈現的内容都是趙玉順和女友的沿途所見,輸出的觀點也都是他們當下最真實的感受。

在主題設定上,趙玉順拍攝的每一個短片都在對一個鄉村現實問題進行闡釋和探讨,最接地氣的紀實畫面配以自然的旁白,再輔以資料支撐,讓這些紀錄片深度與溫度并存。

02 和女友辭職下鄉,為愛“發電”

趙玉順今年28歲,是一名真正的村鎮青年,他的老家在湖南邵陽的一個鎮裡。作為農民的孩子,他自小就被教育要拼命讀書,“跳出農門”,在城市紮根。

後來,他如願上了大學,也步入大城市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在辭職拍紀錄片之前,趙玉順也曾是一名傳媒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他發現,村鎮和農民往往處于失語狀态。“北京地鐵上兩個乘客吵架5分鐘就上熱搜,村子裡兩個村民吵上一天可能也沒人關心。”趙玉順說。

而讓他對大城市産生倦怠感并最終放棄,要從一通市民熱線電話說起。那是一起居民與物業關于停車位的糾紛,接到線索後,他在路邊掃了一輛共享單車就直奔現場,“我一個沒車沒房的人,要去幫在北京有房的人解決停車位問題。”回來的路上,他感到無比荒誕和辛酸。

“聚光燈仿佛總是為大城市和大人物準備的,這不公平。”趙玉順說。時代大潮湧來,卷走了村鎮的年輕人,也卷走了村鎮的關注度,他想要做點逆潮而上的事。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趙玉順想做點逆流而上的事

“遇真紀事”團隊目前隻有趙玉順和女友倆人。2021年7月起,兩個人先後辭職,來到湛江生活,這裡也是趙玉順女友的老家。之是以分先後,是因為做自媒體拍農村紀錄片不掙錢,必須拿出一個人的固定工資來“養活”賬号。其間,趙玉順也會接一點拍攝的私活來反哺他的這個“宏願”。

但即便如此,二人依然負債前行。創立賬号後不久,他們還貸款10萬多買了輛代步小轎車,“這是必需品,我們去的很多村莊公共交通都抵達不了。”趙玉順解釋。

除了住宿選在市區與縣城,因為那裡的酒店多一點,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則在村與村之間穿梭。打開衛星地圖,在某個縣附近随機挑選一個村子,不管是在山溝還是河谷,隻要通路,就會被他們設定為目的地。

一次,在貴州拍攝時,衛星地圖顯示距離山頂上的村莊還有60多公裡,本以為隻需一兩個小時便可到達,可他們沿着彎彎曲曲的盤山路整整開了4個小時。

關于紀錄片制作過程,趙玉順通常負責出鏡和旁白撰寫,女友負責拍攝和剪輯,15分鐘左右的紀錄片,實地拍攝擷取素材至少要花上3天的時間。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趙玉順随走随拍

“遇真紀事”的1.0階段,他們選擇了離家近的廣東。“廣東有21個地級市,珠三角區域一共包括9座高光城市,應該讓人們知曉珠三角之外的廣東是什麼樣子。”大半年之後,他們踏遍廣東12座非珠三角城市,積累了大量素材,也發現了一個重要規律:每個地方都有其特色,但這些地方的人面臨的問題卻大同小異。

是以,2.0階段,他們決定走出廣東,也不再以某個具體地域為選題線索,而是圍繞一個現象和問題,将貫穿南北方的走訪素材串在一起。現在,“遇真紀事”算是到了3.0階段,趙玉順開始從背景粉絲的留言中擷取線索,進而挑選拍攝地。

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趙玉順和女友自南向北,足迹遍布全國九個省至少500個村莊,光是詳細采訪過的農民就超過100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中國的農民太好了。”趙玉順感慨,拍攝過程中,他們在與村民們的交流中得到了無數次善意的關懷。

陝西秦嶺深處、廣東揭陽的山溝裡,在這些幾乎與外界隔絕的偏遠村莊中,趙玉順和女友雖是以外人的身份闖入,卻總能受到歡迎,收獲感動。“這些樸實的村民對我們幾乎知無不言,十分親切。”

趙玉順記得,有好幾次在田地裡和街頭正和老人搭話,老人會突然從口袋裡摸出一個雞蛋或是一包餅幹遞給他。在潮汕,素昧平生的村民還會熱情地喊他們進屋喝茶……

03 村鎮青年呼籲鄉村叙事

天色尚未破曉,小陳一大家子已經進進出出,忙裡忙外,打氣球、貼對聯,鋪紅地毯,請法師做法祭告祖先。“白切雞、燒鴨燒肉拼盤、豉汁排骨……”今日的菜單也被寫在一張大紅色的紙上。小陳正将幾束蘆葦綁在戶外來賓座椅上,“這是我們家鄉的植物,我希望我的婚禮能跟這片土地有更多的連接配接。”小陳對着鏡頭說,這些高高的蘆葦就是從對面山腳采摘的,那裡安葬着他的很多親人,他希望,這些故人也能以某種形式參與自己的婚禮。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全村人為我準備一場婚禮》截圖

天漸漸亮了,整個村莊在一片晨霧中蘇醒,中午時分,開始下雨,衆親朋圍坐成幾大桌在一片拱形頂的雨棚之下,開席。

這是“遇真紀事”釋出的《全村人為我準備一場婚禮》裡的片段,趙玉順說,他們之是以會選擇去拍一場農村婚禮,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于這是在發出村鎮青年自己的聲音。“我們在短視訊平台看過太多在教堂、海邊甚至是在城堡裡舉行的豪華婚禮,很多時候,那是一種刻意的城市化表達,相反,農村婚禮并不受矚目,并且有時甚至會被以獵奇娛樂、戲谑化、污名化的方式呈現出來。”趙玉順說,他覺得,婚禮作為村鎮青年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時刻,也應該存在一種簡單而聖潔的鄉村叙事。

無論是南方或北方,無論是稻子或麥子,村鎮的一切總會帶給趙玉順一種原初的踏實感。他越是往農村深處走,就越是笃定這一點。“穿西裝打領帶,端着紅酒就是現代文明,我以前也這樣認為,可我現在覺得,穿着拖鞋,端一碗飯坐在棗樹下,這也是文明。”趙玉順說。在城市叙事占據主導的今天,他們正試圖用自己的努力,把鄉村叙事帶回大衆眼前。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遇真紀事”裡都是農村真實的狀态

而時下,以“美食制作”“農家生活”等為主題的田園牧歌式的視訊作品頻頻成為熱門,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給現實鄉村生活加上了一層濾鏡,對此,趙玉順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寥勝于無,但展現農村的不真實的場景多了之後,會誤導大衆并帶來刻闆印象。”他說,山水、雲朵,從審美上講,的确漂亮,但若把這種主觀感受強行附加在當地農民身上,并認為他們過的是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卻是很殘忍的一件事。

“從國小開始,教科書就讓我們贊美農民伯伯,卻沒有教會我們真正了解農民,了解玉米的生長節氣,于是,贊美就成了當事人都不知所言的空洞口号,在他們自以為浪漫的詩句裡,鄉村盡是一派山青水秀的美好景象,可對于農民而言,山水沒有詩意,田園沒有牧歌,種地就是為了生存。”趙玉順感慨道。

沒有網紅沒有濾鏡,他拍了500個真實的中國農村

趙玉順希望通過他的鏡頭讓更多人了解農民

2022年10月,趙玉順收到了b站十萬粉絲的紀念牌。11月份,他們終于接到了第一條廣告。趙玉順直言,雖然現在依舊無法單純靠“遇真紀事”賬号來維持生活,他們還是不得不接一些兼職去補貼創作,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在2022年終的總結視訊中,趙玉順說,目前,他和女友已回到了老家長期生活,“相比從前,現在的幸福感比地裡的桉樹還要高了。”

(圖檔均為受訪者供圖)

撰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婧懿

統籌/林豔 張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