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滴滴563天後“回歸”,網約車江湖已風起雲湧

作者:紅星新聞

經曆了563天的“冰封期”,滴滴出行終于回來了。

1月16日,滴滴出行對外宣布,經報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同意,即日起恢複“滴滴出行”的新使用者注冊。滴滴出行同時提到,“一年多來,我公司認真配合國家網絡安全審查,嚴肅對待審查中發現的安全問題,進行了全面整改。”

滴滴563天後“回歸”,網約車江湖已風起雲湧

↑截圖自滴滴出行微網誌

随後,紅星資本局測試發現,使用多個新号碼注冊滴滴新使用者,均顯示成功。截至1月18日中午,蘋果、華為、VIVO應用市場上仍搜尋不到滴滴出行APP。但在小米應用商店内,已經能搜尋到滴滴出行APP并下載下傳安裝,并且給出了新使用者優惠。

但經過全面整改的滴滴,如今面對的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出行市場了。

滴滴出行已上架小米應用商店

“今天,整個滴滴辦公樓的空氣裡都充滿了希望”,在滴滴出行宣布恢複新使用者注冊後,一位認證為“滴滴員工”的使用者寫道。

相比寫下“充滿希望”的滴滴員工,滴滴司機陳先生則顯得“淡定”許多。1月17日,陳先生告訴紅星資本局,恢複新使用者注冊對他影響并不大,即将到來的春節假期,讓他的接單量多了起來。

來自深圳,從未使用過滴滴的羅先生則表示,就算能注冊,也下載下傳不了滴滴出行APP,自己目前還是用聚合平台打車。

從滴滴出行APP下架,到恢複新使用者注冊,已經過去了整整563天。如今,滴滴出行APP何時重新上線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截至1月18日中午,蘋果、華為、VIVO應用市場上仍搜尋不到滴滴出行APP的蹤影。但在小米應用商店内,已經能搜尋到滴滴出行APP并下載下傳安裝,并且給出了新使用者優惠。

滴滴563天後“回歸”,網約車江湖已風起雲湧

↑圖檔來自小米應用商店

滴滴出行APP何時能全面上線應用市場?1月17日,多位滴滴内部人士表示,不清楚具體上線時間。紅星資本局就此向滴滴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暫未獲得回複。

相比新使用者,滴滴出行的老使用者更加期待APP的上線。注冊滴滴已經近6年的使用者李女士告訴紅星資本局,去年更換手機後,她就無法再下載下傳滴滴出行APP,也曾使用過高德、美團打車、曹操出行,但後來還是習慣使用滴滴出行的微信小程式打車。“滴滴使用更習慣一點,APP上線我會第一時間下載下傳”,李女士說。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向紅星資本局表示,滴滴出行恢複新使用者注冊,反映出滴滴出行整改完成,其合規性通過了國家監管部門的“錘煉”。對于使用者來說,使用上也能更加放心。這對于滴滴來說,在市場佔有率的争奪上存在利好。

563天,滴滴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在全面整改的563天裡,滴滴不得不面對訂單量下滑、使用者流失和市場佔有率不斷被擠占的現狀。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過去一年半,滴滴出行訂單量持續下滑。由于未公布2022年财報,從2021年财報中可以看到,當年二季度,滴滴國内出行闆塊交易量為25.7億單。2021年7月初,滴滴APP下架,緊接着第三季度的交易量就跌至23.56億單,減少2.14億單,第四季度則降到了23.07億單。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使用者無法從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滴滴出行APP,滴滴還必須面對因更換手機帶來的使用者“流失”。

紅星資本局從易觀千帆平台得到的資料顯示,2021年7月,滴滴出行月活躍人數超6300萬人,但到了2022年12月,這個資料就下降到了2900萬左右。另一個資料平台URORA極光的資料則顯示,滴滴出行在監管風波之後的2021年8月,日均活躍使用者跌至1090萬,較同年6月下降三成。

滴滴563天後“回歸”,網約車江湖已風起雲湧

↑圖檔來自易觀千帆

訂單量、使用者量雙降,導緻滴滴的虧損進一步擴大。赴美上市的第一年,滴滴就交出了“虧損484億元,同比擴大251%,歸屬普通股東的淨虧損500億元,同比擴大369%”的答卷。

與此同時,網約車江湖也因為滴滴出行APP的下架波瀾四起。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網信中國發出滴滴出行下架的通報當晚,T3出行的廣告頁面就出現在了廣大使用者的朋友圈。

不止T3,2021年下半年,高德出行、美團打車、享道出行、曹操出行、嘀嗒出行、哈啰出行等争先搶占市場“真空期”,通過發放優惠券、加速市場擴張、上線獨立APP等手段加速“搶食”網約車市場的蛋糕。直到上個月,抖音也被曝入局網約車賽道。

此消彼長之下,滴滴的市場佔有率逐漸被擠占。易觀資料顯示,滴滴的市占率已從巅峰期的90%左右下降至70%-80%。另外一組來自長橋海豚投研分析的資料顯示,滴滴出行APP下架後,其市場佔有率從超過90%下降到了80%左右。

網約車市場正百花齊放

恢複新使用者注冊,上線小米應用商店,看上去滴滴邁出了“收複失地”的第一步。其實更大的挑戰還在當下的網約車出行市場競争上。

除了老對手美團打車、高德、T3和曹操,抖音等新玩家的入局也讓市場變得“擁擠”起來。滴滴出行下架後不久,美團就在北上廣深等100多個城市重新上線打車業務,高德則宣布開啟3個月的免傭金活動,吸引更多司機和車輛加入。随後,曹操出行宣布融資38億元。一個月後,T3出行完成77億元A輪融資,到了2022年11月,T3宣布其業務擴充至全國103城。2022年10月,高德上線了自營運力平台“火箭出行”,12月底,抖音也開放了交通出行服務的平台服務商入駐資格。

網約車出行市場的蛋糕沒有變大,但争奪蛋糕的玩家卻變多了。紅星資本局從交通部的資料看到,2021年7月滴滴出行APP下架時,全國共有241家網約車平台公司取得經營許可。到了2022年年底,這一數字變成了298。競争對手增多的同時,網約車訂單量卻在下降,2021年7月-2022年12月,單月訂單量從7.77億單下降5.04億單。

與此同時,滴滴的新業務進展也不夠順利。據界面新聞報道,從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滴滴貨運整體裁員比例遠超20%,或将達到50%。原本定于2021年7月實施的開城計劃全部停止,已有業務的城市逐漸關停,或将收縮至僅有1-2個城市維持營運。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告訴紅星資本局,當下網約車市場基本難有新增量,更多的是存量精耕細作。随着滴滴出行的回歸,在這日益收緊的網約車監管環境下,對于其他網約車平台來說,在市場佔有率的争奪戰上,難度會有所增加。

紅星新聞記者 強亞銑

編輯 餘冬梅 肖子琦

(下載下傳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滴滴563天後“回歸”,網約車江湖已風起雲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