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科技、電商出圈,潮汕牛肉丸成現象級預制菜爆款

作者:今視訊

在拼多多上已拼數萬單的潮汕牛肉丸,有使用者評價“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通過航空快運從南國飛躍千山萬水,将潮汕美食送到我們餐桌上,非常喜歡。”而基于電商平台,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料同時亦回報至商家,幫助商家進一步改良産品,進一步“出圈”。

從火鍋食材到電商平台大單品,看好潮汕牛肉丸線上前景的陳嘉宇知道,潮汕牛肉丸又出圈了。三年前,他辭職回家負責自家品牌的線上業務,銷售額由第一年的700多萬增長至去年的5500多萬,增速遠超父輩開拓的線下管道。

作為區域特色美食,潮汕牛肉丸進入機械捶打時代後,實作規模化生産并進入各大商超管道,走入全國消費者視野。在疫情影響下,友善快捷的潮汕牛肉丸适用場景增多,積累大批閱聽人,成為線上預制菜中的大爆款。

目前,潮汕牛肉丸産業産值已超過百億。商業敏感度高的潮汕人線上上看到更多機會。頭部企業引入智能化裝置,進一步提高牛肉丸産品和品質,并制定相關标準,推動行業良性發展。與此同時,品牌企業線上上開啟全管道布局,利用短視訊、内容平台種草的同時,入駐拼多多尋找新增量,試圖将潮汕牛肉丸打造為像螺蛳粉一樣的現象級爆款。

借科技、電商出圈,潮汕牛肉丸成現象級預制菜爆款

友善快捷的潮汕牛肉丸成為線上預制菜中的大爆款。攝影:唐顧笑 朱俊毅

科技加持,牛肉丸實作規模化生産

不養牛的潮汕人對傳統的“搗珍”技法進行改良,融入潮汕飲食文化,用兩根特制方槌将牛肉捶成肉泥,加入水、澱粉、鹽等适量的佐料,手掌用力攪撻、揉拍後,手擠成丸并在溫水中煮定型,形成潮汕手打牛肉丸獨特的制作技藝。

手捶時代,潮汕牛肉丸的産量極其有限。“幾個砧闆,再加一個打漿機,一個作坊一天生産100多斤已經很不錯。”潮庭食品總經理陳志斌說,受産量限制,潮汕牛肉丸的消費群體為本地人,以及在外的潮汕人,尚未“走出去”。

骨子裡有經商基因的潮汕人再次改進工具,擴大産量。做實業的陳志斌将傳統工藝與現代生産流程相融合,引入絞肉機、高速定型機、溫度數控水煮線、空氣冷卻機、抽真空機、金屬檢測儀等,在這些高科技裝置的加持下,生産效率大大提升,實作标準化、規模化生産。

喜盼牛肉丸品牌經理徐東飛也記得,父輩做純手工牛肉丸,每人每天僅産出數十斤。1992年,工廠引進小型攪拌機,後更換為大型機器,引入全自動化生産線。目前,工廠整體的産能較2000年提高50倍左右,一年可生産300萬斤至500萬斤牛肉丸。

借科技、電商出圈,潮汕牛肉丸成現象級預制菜爆款

牛肉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内,成型的牛肉丸通過機器運出。攝影:唐顧笑 朱俊毅

在潮庭食品的牛肉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勞工首先将牛後腿肉剔筋去油脂,後将牛肉切成條狀再放入機器内低溫“捶打”,最終從三台成型機内“跳”出一粒粒牛肉丸。“捶打”過程中,有經驗的老師傅時刻留意肉泥的狀态、顔色,判斷是否達到最佳狀态,并負責加入佐料。這也是決定肉丸彈性的核心環節。

自動化裝置的出現後産量大幅提升,潮汕牛肉丸憑科技出圈,不再隻是本地人走親訪友時的手信,得以走出潮汕地區,走向全國。

從商超到電商,出圈紅利期來了

潮汕牛肉丸實作規模化生産之初,恰好遇上大賣場的黃金時代。陳志斌記得,2008年,山姆會員店的買手來到汕頭尋找牛肉丸生産廠家。當時,成立僅三年的潮庭食品已認證速凍食品QS(食品生産許可證)認證,雙方達成合作。“潮汕牛肉丸的第一次出圈是在商超管道的貨架上出現。在這之前,超市大多是低價的風味丸。”

客單價較高的潮汕牛肉丸入駐高端超市,進而出現在潮汕以外地區消費者的餐桌上,這直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在陳志斌看來,頭部企業入駐商超并打開市場,更多生産者對牛肉丸的銷售有了信心,玩家越來越多。據統計,潮汕牛肉丸企業現有大大小小企業共3000多家。

同一時期,成立于2008年的八合裡此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設超百家潮汕牛肉火鍋店,推廣潮汕美食,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潮汕牛肉丸。

借科技、電商出圈,潮汕牛肉丸成現象級預制菜爆款

短視訊、電商平台的帶動下,潮汕牛肉丸近年來進入快速增長期。攝影:唐顧笑 朱俊毅

值得關注的是,短視訊、電商平台的帶動下,潮汕牛肉丸近年來進入快速增長期。汕頭電商從業者财濱認為,線上丸子哥、丸子妹等直播帶貨,一批潮汕年輕人嘗試新玩法,借助視訊向消費者種草潮汕牛肉丸,共同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他認為,牛肉丸具有爆款預制菜的基因,其閱聽人廣、還原度高、适用場景多。不同于其他農産品,潮汕牛肉丸為熟制品,口味受大衆喜歡,可用于炒菜、煮湯、打火鍋等,适用場景多且烹饪友善。再加上空氣炸鍋的出現,潮汕牛肉丸在電商平台銷量猛漲,疫情以來成長為行業大單品,觸達全國各地消費者。

“現在是牛肉丸市場的紅利期。”徐東飛說,從區域銷售資料來看,喜盼牛肉丸在非潮汕地區的銷量占比逐年提升,已達到50%。其中,東北也成為江浙滬之後,全國牛肉丸銷量增長最快的市場。

在拼多多上已拼數萬單的潮汕牛肉丸,有使用者評價“正宗的潮汕牛肉丸,通過航空快運從南國飛躍千山萬水,将潮汕美食送到我們餐桌上,非常喜歡。”而基于電商平台,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料同時亦回報至商家,幫助商家進一步改良産品,進一步“出圈”。

發力拼多多,10億級企業可期

潮汕牛肉丸的快速增長吸引不少資本入局。95後的陳嘉宇2019年發現,線上湧現出不少新品牌。他注意到,這些線上長出來的新品牌搭建懂流量、會營銷的專業團隊,并在潮汕地區找企業代工生産,電商大促時一度闖入榜單前三。

“我們自家有工廠,做線上更有成本優勢。”陳嘉宇果斷從廣州辭職,回潮庭食品組建電商團隊,花重金從一線城市挖營運人才。增速超出預期,僅三年時間,銷售額由2020年的700多萬增長至2022年的5500多萬。

看好線上的他将電商團隊由4人拓展至70多人。在他看來,父輩們将潮汕牛肉丸帶入機器化時代,開拓線下商超管道。但近年來的資料顯示,線下增長趨于穩定,未來,潮汕牛肉丸更應該從線上突圍,才能做到真正出圈。

拼多多的銷量更讓他們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去年7月底,陳嘉宇的團隊嘗試入駐拼多多,加入百億補貼後,年末時月銷售額150多萬。同樣入駐拼多多的喜盼為加速産品到達各地的時效,在全國建設4個雲倉,北方消費者在當日10點前下單,次日可收到貨。

今年年貨節,拼多多投入30億補貼和流量資源,聯合1000多個優質農産區及百萬商家,推動源頭好貨直連廣大消費者春節菜籃子。作為拼多多牛肉丸品類的頭部商家,平台賦能之下,陳嘉宇實作日銷10萬目标,多款牛肉丸熱銷。

借科技、電商出圈,潮汕牛肉丸成現象級預制菜爆款

在拼多多年貨節上,多款牛肉丸熱銷。攝影:唐顧笑 朱俊毅

打開線上市場後,平時愛研究水餃、蝦滑等爆款品類的陳嘉宇希望,未來為潮庭引入各類智能化裝置,盡量減少人工參與的環節,提高牛肉丸的品質和生産效率。“最理想的就是建立無人工廠,機器人負責剔筋去膜,檢測肉泥的狀态。一端送入肉後,另一端出成品。”

目前,潮汕牛肉丸産業鍊不斷完善,傳統生産企業開始進入智能化階段,建立中央廚房、智能化冷庫、更新生産裝置等。但潮汕牛肉丸品牌的市場處于高度分散狀态,各家産能和銷量差别不大,頭部企業市占率也不足個位數,未來充滿機會。

潮汕食品研究院院長方朝武認為,借助拼多多等線上平台,潮汕或将出現年銷售額達10億的頭部企業。“更多懂流量的品牌們玩轉線上的同時,守好品質,推動潮汕牛肉丸在全網出圈,成為螺蛳粉一樣的現象級爆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