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作者:遇見魏源圖書館

綏甯縣,湘西南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隸屬于湖南省寶慶邵陽市管轄。今天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根據1997年出版的《綏甯縣志》記載,按照綏甯縣境内各姓氏的族譜的記載,現将這32個姓氏按照進入綏甯縣時間的先後進行排列如下。歡迎熟悉綏甯縣當地情況的朋友們補充雅正。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楊氏,唐代初期就是徽州豪族,這個大家族經曆唐朝、五代十國一直到宋朝初年都很強盛而不衰,史書記載有近20名楊氏酋長先後散掌誠州、徽州以及十峒。綏甯縣境内的《楊氏族譜》溯源到五代時的 楊再思 及其第三子 楊正修(後裔主要分布在綏甯的關峽一帶和城步苗族自治縣)和第六子 楊正绾(後裔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東山一帶)。二支楊姓後裔已經遍布全縣,成為綏甯縣境内最大姓氏。

周氏,綏甯境内的周氏分二支。一支為 周提聰,由靖州遷入綏甯東山定居(具體年份不詳),後裔主要居住在現在的鵝公嶺、東山等鄉。另外一支為江西泰和縣人 周試英,于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奉命率領軍隊奔赴綏甯縣辰溪(現在武陽鎮一帶)查勘荒田屯種,後來定居在這裡,他的後裔主要居住在武陽鎮。

李氏,有三支。一支為 李光興,原籍為豫章(江西省)泰和。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李光興 攜子赴楚南戍守,李光興 長子定居在大坡頭(現在會同縣),次子定居在關峽苗族鄉文家村境内),三子定居在黃羊坪(現在白玉鄉境内)。另外二支李氏是元朝自豫章(江西)吉永遷居綏甯縣城的 李化主 和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從南京遷入綏甯的 李浚沩。李氏現在已經分布到綏甯縣的各個鄉鎮,以長鋪、關峽、武陽、黃土礦最多。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龍氏,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到1085年),湖南安撫招讨使 龍禹官(河南汲縣人),奉诏“鎮南”,元祐二年(1087年)卒于任上。哲宗帝诏其子 龍宗麻 升任湖南宣撫處置副使,屯師渠陽軍(現在的靖州一帶)草薦寨,後來移到莳竹縣(1103年改名綏甯縣)東山,龍宗麻 在鐵沖(現在東山侗族鄉境内)安家。他的後裔現在主要居住在東山、鵝公嶺、朝儀、藍家等12個鄉鎮。

陳氏,豫章(江西省)泰和縣人 陳伯萬,唐末督兵進入湖南戍守,他的第十代孫 陳享 于宋紹興四年(1134年)遷居綏甯縣紅岩,後來轉到李熙橋陳家寨。後裔現在居住在李熙橋、鹽井、黃土礦等10多個鄉。

秦氏,遷居豫章(江西)泰和縣的浙江人 秦仁義,宋紹興八年(1138年)因為戍守落籍在綏甯縣的東山白竹山。傳到15代後,秦進英 遷居凍坡(現在雙河苗族鄉境内),秦再興 遷居雙梁灣(現在長鋪苗族鄉李家團村境内)。

黃氏,永福(現在福建省永泰縣)人 黃龜年 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率師到渠陽(現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一帶)戍守,後來定居。他的第五個兒子 黃秀鞭 遊曆綏甯縣,落籍于武陽。後裔主要居住在武陽、鹽井、東山、瓦屋塘等13個鄉鎮。

明氏,蘇州人 明順星 于南宋乾道年間(1165年到1173年)随軍征戰,落籍于綏甯石碑之竹林鳳山團。他的後裔主要居住在竹舟江苗族鄉和雙河苗族鄉。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肖氏,豫章(江西)泰和人 肖明 于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到1189年)避金亂落籍到武陽。他的後裔主要居住在武陽、金屋塘、梅坪、瓦屋塘、水口、白玉、關峽、楓木團等地。

于氏,河南汝甯府新蔡縣人 于仲仁 ,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出任統領,鎮守綏甯,辭官不返,擇居于洛口山。他的後裔分布在李熙橋、雙河、朝儀等地。

陸氏,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陸清浦 帶着妻子和兒子由寶慶遷徙到綏甯的上二裡(現在樂安鋪苗族侗族鄉一帶)。後裔主要居住在樂安鋪、聯豐、雙河、金屋塘等地。

莫氏,豫章(江西)泰和縣知縣 莫進溥 卸任後,于南宋紹定三年(1230年),攜妻兒避金亂進入綏甯縣三都裡(現在的李熙橋一帶),定居于卯坪塘花台園。後裔居住在李熙橋和唐家坊一帶。

遊氏,豫章(江西)撫州府崇仁縣人 遊仲渝,于南宋淳祐年間(1241年到1252年)任綏甯縣教谕,卸任後定居在都二裡(現在的鹽井鄉一帶)。傳六代到 遊有爵,生三子,一子遷鵝公嶺。後裔主要居住在鹽井、鵝公嶺、楓香等地。

唐氏,南宋保祐五年(1257年),唐國棟 由靖州江東遷居綏甯的都二裡七甲(現在鹽井鄉紅岩)。他的後裔現在居住在唐家坊、鹽井、桃坪、黃土礦等地。

袁氏,豫章(江西)人 袁廣五郎之後裔 袁進現,南宋鹹淳八年(1272年)官任指揮,入綏甯坐鎮。卸任後攜妻兒落籍于大水白羊坪(現在的洞口縣古樓鄉),他的弟弟 袁進琦 落籍于唐家坊。後裔主要居住在黃土礦、瓦屋塘、金屋塘、梅坪、水口、在市、唐家坊等地。

朱氏,饒州(現在江西波陽縣)人 朱海清之子(佚名),于宋代(年份不詳)遷入綏甯縣陽溪、甕溪(現在東山侗族鄉境内)落籍。後裔主要居住在東山、武陽、在市等地。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歐陽氏,豫章(江西)吉州(吉安)人 歐陽文明,于元朝大德年間(1297年到1307年)任靖州太守,卸任後落籍綏甯縣。他的後裔居住在唐家坊、瓦屋塘、麻塘、楓木團等地。

蘇氏,吳縣(江蘇省内)人 蘇昌裕,元朝延祐七年(1320年)調任湖廣行省武岡縣主薄,任滿以後适逢兵亂,難返家鄉,于是攜家眷到高坪(關峽苗族鄉境内)定居。他的後裔居住在關峽、長鋪等地。

匡氏,豫章(江西)泰和縣三都塘人 匡公良、匡公清、匡公節 三兄弟,于元順帝至元年間(1335年到1340年)輾轉綏甯都二裡渡頭坪(現在的鹽井鄉境内)落籍求業。後裔主要居住在鹽井一帶。

侯氏,元朝末年,祖籍南京的 侯仲貴 有辰州東郊遷入綏甯縣田木舟(年份不詳)。後裔現在居住在鵝公嶺、水口、麻塘、鹽井等地。

關于綏甯縣境内各姓氏源流的其他資訊,建議大家找筆者分享一下《綏甯縣志》。這版《綏甯縣志》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于1997年由官方統一編撰的第一版《綏甯縣志》,裡面收集和整理了許多珍貴的曆史資料包括很難得的曆史圖表。《綏甯縣志》是研究綏甯曆史和了解綏甯人性格特點的百科全書,對綏甯感興趣的朋友很值得仔細閱讀。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

筆者有《綏甯縣志》可以分享給大家

陶氏,祖籍江南當塗(現在安徽省當塗)的 陶清奇 随父親當兵,在貴州的時候生了三個兒子,于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到1398年)先後遷居綏甯都一裡(李熙橋一帶)、武陽裡(白玉鄉)、扶二裡(現在瓦屋塘、水口一帶)。他們的後裔居住在李熙橋、水口、麻塘等地。

傅氏,南京宿縣人 傅友德,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到(1398年)帶着兒子 傅惟椿 從征,落籍武岡岩山(現在洞口縣境内),輾轉遷居綏甯武陽裡(現在白玉鄉,遷居年份不詳)。後裔居住在白玉、李熙橋、鹽井等地。

劉氏,有二支。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劉化海之妻帶着兒子 劉光榮、劉光華由武岡縣遷居黃土礦。永樂二年,祖籍豫章(江西)泰和縣的 劉** 由武岡牛欄山(現在洞口縣境内)遷徙到綏甯扶二裡(現在瓦屋塘和金屋塘鄉一帶)。二支劉氏後裔散居全縣,尤以金屋塘、瓦屋塘、黃土礦、武陽、長鋪等地最多。

藍氏,豫章(江西)泰和縣人 藍文思,于明朝景泰年間(1450年到1456年)遷徙綏甯縣青坡裡藍家坪(現在麻塘苗族鄉境内)。後裔主要居住在聯民、麻塘一帶。

彭氏,豫章(江西)蓮花縣人 彭重八,好遊山水,于明朝天順年間(1457年到1464年)遷徙到綏甯縣。後裔居住在黃土礦、瓦屋塘、水口、麻塘、鹽井、武陽等地。

石氏,豫章(江西)泰和縣人 石仕明 在雲南為管,于明朝成化年間(1465年到1487年)卸任歸裡,路經綏甯,見山水秀麗,遂定居于嶽二裡(現在桃坪一帶)栗木田。後裔主要居住在鹽井一帶。

錢氏,豫章(江西)臨口府新喻縣人 錢玉山,于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到1619年)遷徙綏甯。後裔居住在樂安鋪、藍家一帶。

豐氏,豫章(江西)豐城人 豐寬一、豐寬二、豐寬三,于明朝萬曆十四年(1586年)由靖州西關打油街遷徙到綏甯城西大凍翁溪落籍。後裔定居在市、楓香、雙河一帶。

葛氏,祖籍浙江杭州海甯縣的 葛政 在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由靖州遷徙到綏甯縣東二裡瓦窯塘(現在的樂安鋪苗族侗族鄉瓦窯村)定居。後裔居住在樂安鋪一帶。

吳氏,明朝 吳亮 後裔有一支(佚名)由靖州貫頭遷居綏甯縣南部(時間不詳)。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的後裔 吳正爵 由大團遷徙到嶽二裡(現在金屋塘鄉和瓦屋塘一帶)小坪溪。此後,子孫分布于東山、鵝公嶺、金屋塘、水口等地。

蒙氏,山東登州府海州(現在江蘇連雲港)人 蒙萬戶,于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到1162年)領兵赴楚,落籍渠陽貫堡(靖州苗族侗族縣境内),後輾轉遷居綏甯(年份不詳)。後裔主要居住在東山、藍家、鵝公嶺一帶。

向氏,豫章(江西)建立縣人 向文臯 在南宋隆興年間(1163年到1164年)任辰陽(現在辰溪縣西南)太守。傳到 向通江 ,遷到綏甯嶽溪(黃土礦一帶)香山坡(年份不詳)。後裔主要居住在桃坪、鹽井、黃土礦一帶。

綏甯縣境内的32個姓氏源流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