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充再充、終端不相容,電視會員的陷阱有多深?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如今,想要在視訊網站上觀看節目,基本上都得開通會員,甚至同一個視訊網站,也需要開通不同的會員。為什麼隻是因為播放終端的改變就要附加另一筆費用呢?這樣的收費邏輯是如何形成的,又涉及哪些參與方?本文作者對電視會員背後的收費邏輯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一充再充、終端不相容,電視會員的陷阱有多深?

“現在隻要想看電視,就得先付費,不然什麼都看不了。”

最近,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電視越來越沒有底線了,不僅開機要先看90秒的開機廣告,還有彈窗廣告,觀看自己感興趣的内容,總是需要另外付費購買會員。

家住浙江的李蕾對此更是深有同感,“年前剛花5000元左右買了電視,先花了1000塊左右裝寬帶、裝有線電視,結果想要看電影,得充騰訊的VIP,想看綜藝,得充愛奇藝的VIP,家裡的小孩想看卡通片,還要充值動漫VIP,整個操作就很惡心。”

而各大視訊網站不僅對會員有着嚴格的等級劃分,還會用低價政策吸引使用者購買連續包月會員。但低價也就意味着會員的觀看權限低,手機端能看的内容,電視端無法觀看,且不支援投屏;而如果使用者還想觀看體育賽事、動漫等節目,則需要再次付費,進一步提升會員等級。

商業資料派算了筆帳,如果想要暢通無阻在電視上觀看所有節目,至少需要購買愛奇藝星鑽VIP(428/年)、芒果TV全屏會員(348/年)、騰訊視訊的超級影視SVIP(348/年)、酷喵VIP會員(488/年)、全年最少花費1612元,其中還不包括有線電視費、寬帶費以及部分應版權方要求的付費電影等等。

是以對消費者來說,明明已經是視訊網站的會員,卻為何隻是因為播放終端的改變就要附加另一筆費用?這樣的收費邏輯是如何形成的,又涉及哪些參與方?

01 薅消費者羊毛,誰都想分一杯羹

“開通了小米電視會員後,隻能觀看部分影視劇,但要看其他劇和電影,還需再另外買會員。”對此,張強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他花了近300元的價格,卻無法觀看自己喜歡的内容。不僅如此,他還發現,即便購買了視訊網站的普通會員,手機端與電視端依舊無法通用,隻能花更多的錢,購買更進階别的會員。

事實上,小米電視的會員體系較為簡單,隻有單會員産品,主要涵蓋奇異果TV(愛奇藝)内容,如果使用者想要觀看其他平台的會員,則需要另外下載下傳安裝視訊應用,同時購買該平台會員。

一充再充、終端不相容,電視會員的陷阱有多深?

但讓張強不解的是,當小米會員過期後,他不僅無法觀看奇異果TV,就連此前購買的優酷、騰訊會員也無法使用。“客服給出的回答是,必須開通小米會員,其他會員才能使用,這種捆綁銷售就很沒有道理。”

類似小米電視這種“套娃式”的收費模式,在各大電視品牌中屢見不鮮,即便是穩坐電視頭把交椅的海信也未能免俗。海信電視的會員體系分為單會員群組合會員兩種,單會員則包含奇異果TV、芒果TV、華數、4K花園等平台,組合會員則是将上述單會員權益,統一納入海信的内容平台聚好看影視VIP中,使用者可以直接登入海信的賬号進行購買及觀看。但對于未曾打通極光TV(騰訊)、酷喵(優酷)等視訊平台,使用者仍需要單獨下載下傳及購買相應會員才能觀看。

但新的問題如期而至。“在手機端分别購買了體育會員、動漫會員,如果不是較進階别的會員,也沒有辦法在電視端觀看。”李蕾解釋,現在如果隻是愛奇藝的黃金VIP,可能連高清視訊都看不了,更不要說多終端播放了,而在幾年前,黃金VIP可以享受到最頂級的權益。

據了解,目前愛奇藝的會員體系分為黃金VIP(258/年)、白金VIP(308/年)、星鑽VIP(448/年),後兩者皆可在電視端播放。不同的是星鑽VIP還支援VR、車載及智能家居等終端共享,以及涵蓋體育、動漫、奇異果等會員權益。

一充再充、終端不相容,電視會員的陷阱有多深?

但VR等智能裝置尚不成熟,即便是在市場滲透率最高的美國,VR家庭的滲透率隻有13%,再加上疫情因素,2022年三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量僅為138萬台,還較去年同比下滑42%。

是以有不少消費者吐槽,視訊平台們的多終端播放,并不能帶給使用者多少切實的權益,隻是徒增價格。

騰訊視訊則将其會員體系分為視訊會員及體育會員,而兩者均需購買最高等級的VIP,才能在電視端進行觀看,也就是說如果想在電視端看體育類節目,則要購買超級影視SVIP及體育超級VIP。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電視品牌銷售了終端産品,同時與視訊平台聯手,打造了更為“豐富”的内容平台;而視訊平台則借由電視的管道,售賣出更多的會員産品,隻有使用者面臨着“套娃式”的消費體驗,在一個又一個的VIP中無奈又憤怒。

02 牌照背後的複雜産業鍊

對于視訊網站的收費亂象,1月12日,上海市消保委發文表示,投屏是移動端使用者正常的使用場景,消費者付了錢,在手機上看還是投屏看都是消費者的權利。視訊平台更無權不當擷取手機權限幹涉消費者采用第三方APP或者連線等方式投屏。

而就在前一天,人民網也評論,用“套娃會員”和多終端不相容的霸王條款變相地向使用者收費,不僅吃相難看,更會将前期積累的良好使用者體驗和對商家的信任消耗殆盡。

造成“套娃式會員”體系的原因,是網際網路電視産業鍊中多方的利益博弈。

目前,在中國網際網路電視服務行業實行許可準入制,隻有擁有廣電總局發放的“內建牌照”與“内容服務牌照”的機構,才能提供相關服務。

目前網際網路電視行業的三大機構主體分别為,內建機構、内容機構,以及終端裝置廠商。其中,內建機構需要擁有內建播控牌照,對所建內建平台獨家擁有資産控制權和營運權、管理權,隻能連接配接廣電總局準許的合法内容服務平台。據公開資料顯示,隻有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南方傳媒等7家具有國資背景的機構,擁有此等牌照。

内容機構則分為“内容服務機構”與“内容平台的合作方”兩類。其中,内容服務機構與上述機構類似,擁有“内容服務牌照”且具有國資背景,該類機構共計16家。而像愛奇藝、騰訊等視訊網站,則屬于有内容無牌照的内容平台合作方,隻能與有牌照的機構合作,提供影視劇等内容。

比如愛奇藝與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合作,推出銀河奇異果(愛奇藝持股10.125%);優酷與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合作,推出酷喵;騰訊視訊與南方新媒體合作,推出雲視聽極光等。這也就導緻視訊平台隻能負責營運,國資企業按控股比例分錢。“如果愛奇藝的普通會員費用20元就能回本,那在電視終端上,則需要40元才能回本。”一位從業者向《财經》透露。

與此同時,不同的智能電視品牌也有自己的資訊源,推薦比例也會根據與視訊平台的合作關系而有所側重,繼而進行後續分成,這也是為何電視系統需要自己的會員體系,不僅要保證其内容生态的多樣性,還要為之後的硬體産品打下内容根基。

而生産機頂盒的終端裝置廠商,則需要獲得廣電總局的準許及授權,一機一号,且隻能連接配接網際網路電視內建平台,不得有其他通路網際網路的管道。也就是說機頂盒的作用,隻能滿足使用者觀看有線電視的需求。

是以,如今的電視内容之是以會形成如此混亂、像俄羅斯套娃一樣的收費邏輯,并不單單是視訊網站或電視品牌某一方的問題,而是其背後層層嵌套的各方利益之間商業博弈的結果。是以要解決這個問題,也必然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各方齊心合力。

03 創新能力低,電視正在離開客廳

不可否認的是,電視混亂的收費邏輯已經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信心,而最近一些年來,随着内容觀看方式逐漸向手機、ipad等移動端裝置轉移,以及家庭投影儀等新産品的出現,電視的存在感也逐漸在從家庭的使用場景中消失。

根據洛圖科技公布的資料,2016~2021年,國内智能投影市場銷量已經從75萬台增長至491萬台,結合2022年已經公布的前11個月的資料,2022年市場總體出貨量将會突破600萬台,上漲幅度将達到30%以上。

随着使用者消費習慣的轉移,電視的存在越發變得雞肋。一台75寸左右的智能電視,需要動辄上萬元的價錢,而一台100寸左右幕布+投影儀的組合隻有幾千元,在暗光場景下,仍舊有着較為良好的視聽效果。

更何況,電視的創新能力也遠低于預期。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液晶電視最大的革新,就是尺寸越做越薄,以及分辨率從1080p提升至4K,除此之外,并無更多的技術疊代。而在5000元左右的主流價位段,電視也難有更多技術突破。

一方面LED液晶的技術更新見頂,另一方面則是OLED和Mini-LED難以降價,再加上每戶的電視保有量趨于飽和,沒有任何吸引力的電視無法調動消費者的換機需求,随之而來的隻能是銷量的減少。

作為電視行業龍頭之一,海信視像2022年前上半年智慧顯示終端業務營收為158.4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70.02億元有所下降。而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統計,2022年下半年,電視機整體出貨量為1.09億台,同比下降2.7%,2022全年出貨量為2.02億台,同比下降3.9%,創近十年出貨量新低。

是以不管是會員體系、内容生态或者出貨量等因素,都讓電視這個家庭場景變得越發尴尬。

再加上,科技巨頭也紛紛跨界布局投影儀市場,整個行業都在朝着快速疊代,不斷提高分辨率等關鍵名額的技術能力,朝着更方面、更智能的方向發展。而在這股創新力量的裹挾下,電視若還是視若無睹,未來又該何去何從?

作者:小氿

來源公衆号:商業資料派(ID:business-data),讀懂創新經濟的價值,尋找變化中的護城河。

本文由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合作媒體 @商業資料派 授權釋出,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