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速數字化改善使用者體驗——傳統百貨業如何破局

作者:經濟日報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新業态沖擊,曾經輝煌的百貨商場生存空間被擠壓。但另一方面,線上上流量紅利見頂,線下消費體驗回歸的當下,一些百貨企業重構底層商業邏輯,加強與消費者及外部世界的連結,更加适應新消費需求,正成為百貨企業轉型更新的破局之道。

營收承壓

百貨業在消費品質的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釋出的《2021—2022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約有8000家百貨店。

記者梳理6家百貨企業近5年的營收情況顯示,2020年大部分企業百貨業态營收都有所下跌,2021年有所回暖。以王府井和重慶百貨為例,2019年度,王府井和重慶百貨的百貨業态營收分别達176.25億元和127.37億元,2020年為56.28億元和22.09億元。2021年兩家企業營收均有所上漲,分别實作營收71.09億元和24.19億元。縱觀行業,資料表現亦如此。《報告》顯示,2021年百貨業以銷售額同比10.9%的增幅穩居零售行業各業态首位,回暖勢頭強勁。

“2022年百貨行業平均銷售規模是2021年的七成至八成,但企業間分化較大。個别體驗較好、定位較高的企業,以及以百貨為主多業态發展的企業,銷售持平甚至略好于2021年。”談及2022年百貨行業經營情況,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說。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表示:“2022年的百貨業整體發展比較平穩。個别地區受到一定沖擊,但整體穩健局面并沒有發生改變。”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分析:“線下活動減少,影響了線下百貨零售業的業績表現。不過線上電商零售業沒有受到影響,是以零售業整體雖然略有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整體發展态勢依然保持穩定。”

尋求突破

百貨企業營收現狀,僅僅是疫情所導緻的嗎?盤和林表示:“短期因素是疫情。百貨零售業依賴的線下模式沒有改變,而疫情限制了人們出行頻率,防疫消殺等也讓百貨零售業經營成本增加。不過,長期因素依然是商業格局的變化。百貨零售業線下逐漸被服務業為主的商圈所取代,線上電商又在侵蝕百貨零售業本已有限的份額。”

楊青松認為,百貨企業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疫情影響,疫情直接影響了客流;二是競争分流,包括線上分流、購物中心和奧特萊斯等業态分流,特别是近幾年後兩者因體量較大,體驗較好,分流了部分百貨的客流;三是消費者變化,消費者更加注重便利性、體驗化、追求高成本效益,很多傳統百貨在滿足這些需求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立足當下,百貨企業應該如何轉型破局?銀泰百貨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消費新常态下,零售企業最重要的是做好三個連結:一是與消費者的連結,二是與内部員工和導購的連結,三是與數字化的連結。

“轉型破局核心是圍繞消費者需求,提供個性化和體驗化的服務,提供高成本效益的商品。”楊青松建議,百貨企業應加強數字化建設,布局線上管道,實作全管道營銷;同時,應提升商品力,包括門店更清晰的差異化的市場定位、與品牌商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實作線上線下同價等;此外,應增強顧客體驗,包括布局兒童餐飲等體驗業态、改善顧客服務水準;最後百貨業應注重打造企業IP,尤其是經營時尚品質類商品的百貨頭部企業,需要擁有打得響的IP,提升企業在消費者中的影響力。

盤和林建議,百貨業可以嘗試利用即時配送平台,将線下業務轉為線上線下的模式,進而讓經營更加靈活。值得注意的是,未來依托線上平台擴張客源的同時,百貨業的營運重點可以轉向建設穩定供應鍊,以保障産品品質和提高産品成本效益。另外,也可以考慮結合更多注重體驗的服務業,轉型商圈。

加速數字化

在百貨業衆多轉型路徑中,擁抱網際網路,加速數字化布局,已成為大趨勢。包括銀泰百貨、重慶百貨、王府井等,都已在數字化方面有所布局。

銀泰百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銀泰百貨近年來正在通過數字化進行商業底層邏輯的重構,摸索出了一條全新的轉型之路。早在2019年,銀泰百貨就将核心系統,包括會員體系、交易系統、營銷系統、資料庫等100%雲化,成為完全架構在雲上的百貨公司。此後,跑在阿裡雲上的銀泰百貨,進一步通過雲計算、數字技術規模化放大新零售能力。

重慶百貨在其2022年半年報中介紹,在百貨業态方面,企業不斷優化擴充雲購商城、雲購直播、優惠券平台、企業微信、私域社群、公域引流等營運管道,增黏性,增複購。此外,重慶百貨也在加強線上平台直播、内容營運、企微分銷、爆品秒殺等多管道、多觸點的引流政策,加大精準營銷、線上收銀等數字化工具的運用,提升線上客流轉化,增強線上營運品質。王府井也在2022年半年報中表示,自營業務通過開發多管道銷售,利用小程式、線上商城、直播帶貨、員工私域客戶群銷售等多種形式努力擴銷,消化因疫情造成的庫存商品,提高資金周轉。《報告》顯示,85.4%的百貨零售企業開展了線上業務,應用程度深淺不同,但面對新增的業務需求,都面臨着深水區的數字化變革。

一邊是疫情沖擊,一邊是多元零售業态夾擊,傳統百貨企業挑戰不斷,但也正在數字化轉型中破局。業内專家表示,作為提供時尚品質消費的業态,不論怎樣的發展階段和市場條件,百貨都是必不可少的零售業态。尤其是目前人民群衆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意願增強,追求時尚品質和個性化的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潛力巨大,百貨業态還有很多用武之地。

展望未來,楊青松向記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逐漸優化,消費者對可選消費的需求一定會有明顯增長,預計2023年百貨業态的增長速率有望提高。”盤和林也表示,2023年百貨零售業将迎來複蘇。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能夠最大限度釋放消費活力,客流将逐漸恢複;另一方面,線上線下模式和商圈轉型将為百貨零售業注入新的活力,順應趨勢的企業将獲得新的增長動力。 (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文培 李 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