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教或參加課外輔導班真的能提升你家孩子的成績?

作者:嘎達梅林qxm

我在中學教育領域工作了近三十年,經曆了過去三十年教育形勢的巨大變化,在這裡我和大家聊聊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與輔導或課外輔導的關系。

從20世紀90年代到新世紀初,網絡、智能手機還沒有進入千家萬戶,當學生很簡單的時候,看到家長的辛勤勞動,體驗父母的艱辛。而父母健忘的兒子成龍也展現在對孩子的嚴格管教、對老師的尊重上,"嚴格老師走出高中"是家長普遍認可的。記得大約03年前有MP3(當時在我們這個小縣城裡是相當罕見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用MP3看小說,家長上學後兩個字就不說,或者砸碎,或者扔進盆裡。當時,師生、家長的關系非常融洽,一堂自學課,老師們往往會在課堂上被拉扯,腦袋不擡不去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當時校門口書店的"資訊量"總是被秒殺),老師有充分的成就感、幸福感。這些學生需要輔導和課後輔導嗎?我們不到30萬個小縣城,每年都有北方的考試,也有一些南方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一流大學的考試。

如今,經濟狀況良好,家長更注重孩子的學習,但注意力卻在錯誤的方向(我認為是這樣)。家長們心裡總想的是"這個測試成績是班上第一"、"結果如何比某差一定"等等。孩子考試不冷靜,開始擠壓孩子的課後時間,參加課外教育訓練或輔導,不知道,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是什麼原因?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他在課堂上不認真聽(開差距、看小說、打瞌睡等),學習習慣差(沒有家庭作業、敷衍了事、沒有複習作業),那麼他可以在周末的家教或教育訓練課程上改變自己嗎?更重要的是,家長利用假期讓孩子提前學習下一年(這也是大多數教育訓練課程的内容),想想看,一個學期内容五個月的學習不好,他能在一個月的假期裡學好嗎?相反,用這個月的一分半解(用生米),開課後他搖着頭晃腦,似乎什麼都做,打開小差别,做小動作就變得不可避免,這鍋三明治生米也是必然的。是以,一個班級的成績出來的學生基本上沒有參加課外班,而參加課外班的學生,原來的結果,也基本沒有變化,隻是覺得他"好像很辛苦"!

其實,家長要培養的孩子更應該培養學習的習慣、學習品質、學習目的,将閱讀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老祖傳總結好"走百萬裡,讀1萬冊"。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建議大家看看李梅軒教授一些關于兒童教育的文章,會給你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