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條關于中國舉重奧運冠軍陳曉敏的舊聞在網上被翻炒,文章中作者爆出“驚人”消息:昔日奧運冠軍陳曉敏在退役後,以399萬高價拍賣所有金牌,然後辭去公職舉家移民澳洲!
文章把一位堅韌不拔,為國人争光為國家争榮譽的偉大運動員,刻畫成了即使抛棄過往榮譽也要去擁抱國外月亮的叛徒。文章一出,立即引起群眾嘩然,不僅國内跟風炮制多篇類似的文章,還出口到了國外,受到了大量反華媒體的引用。
但真相到底如何呢?陳曉敏真的用拍賣金牌得到的錢移民國外嗎?
1、山村女孩勵志要靠舉重改變命運
1997年,陳曉敏出生在廣東省鶴山縣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裡有六姐妹,她排行老二。因為從小就要幫父母幹農活,陳曉敏練就了一把力氣。
1988年,鶴山縣響應國家号召組建舉重隊,教練到全縣各國小選拔舉重苗子,11歲的陳曉敏一眼就被教練相中,教練問她想不想進體校練體重,将來為國争光?
陳曉敏雖然隻有小小年紀,但她的思想卻非常成熟,從小看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她深知要想出人頭地,就要走出山村去大城市,是以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練了兩個月,陳曉敏就因為肘關節受傷回家休息,父母十分心疼,對她說:“不然咱别練了?”
陳曉敏卻搖搖頭,她知道如果自己就這樣放棄,将來就隻能跟自己的父母一樣,每天扛着鋤頭在田地裡。
受傷好了回到體校,她更加刻苦地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陳曉敏的努力有了回報,1990年,陳曉敏進入省隊,走向更大的舞台。但她還來不及高興,就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省隊裡都是各縣市裡選拔上來的佼佼者,陳曉敏一下就沒了優勢,更令她崩潰的是,在體校時為了追求成果,她養成了一個不好的舉重習慣,導緻成了“關刀手”,就是肘關節先天向外拐,這種手形在抓舉發力時很容易向後掉落受傷,如果不改正,很可能會斷送她的運動生涯。
但是要改正刻在肌肉裡的發力方式哪有那麼容易,幸好她遇到了一個很好的教練——蔡俊成。蔡俊成教練直接給她制定了一套專門的訓練方案。
但無論是多完美的訓練方案,也需要運動員自身的行動力和毅力。對别人輕而易舉的技術要領,在陳曉敏這裡就要訓練千百次,其他隊員可以早早結束訓練回宿舍休息時,陳曉敏都要留下來加練。
跟體校比起來,這樣的日子隻有更苦,但是陳曉敏卻絲毫沒有退縮,她天不亮就起來做體能訓練,夜深了還在訓練場裡調整自己的動作。
努力終于有了回報,1993年,陳曉敏參加了第七屆全運會,這是她首次參加大型運動會,如果成績好就可以參加接下去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女子舉重錦标賽。
陳曉敏果然不負重望,不僅獲得54公斤級别的冠軍,并先後6次破該級别抓舉、挺舉和總成績3項亞洲記錄,陳曉敏也輕松拿到了參加第七屆女子舉重錦标賽的門票。
而在世錦上,陳曉敏再次重新整理了記錄,同時獲得女子54公斤級别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冠軍,并重新整理該級别3項世界紀錄。
這一年,陳曉敏才16歲!
接下去,陳曉敏更是一路高歌猛進,成了各大賽事的常客和冠軍熱門人選,從1993年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嶄露頭角到1997年的五年時間裡,陳曉敏就拿下了全運會、亞錦賽、世界賽的冠軍。
2、帶着癱瘓的風險站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
冠軍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和掌聲,還有傷痛。
由于長期舉重對身體是有很大傷害的,加上陳曉敏訓練起來又不要命,是以她的損傷比别人更嚴重。但她當時才20歲,實在不甘心就這樣結束運動員生涯,尤其是當時女子舉重已經确定列入奧運會項目。
如果她能在接下來的2000年悉尼奧運會獲得金牌,她的運動員生涯就能實作“大滿貫”,這是多大的榮耀啊!
可是因為傷痛,陳曉敏的訓練狀态不佳,鬼迷心竅之下,她做了一件令自己後悔莫及的事,在1997年的一次國際比賽中,陳曉敏使用了興奮劑,被要求禁賽兩年。
這對20歲的陳曉敏來說,絕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幸好在教練和家人的鼓勵下,陳曉敏重新振作起來,禁賽的兩年剛好可以全力備戰3年後的奧運會。
但由于陳曉敏隻要開始訓練,就全然不顧身體的傷痛,導緻她的傷病加重,甚至嚴重到出門隻能靠輪椅,連穿衣吃飯等簡單的事情都無法自理,醫生告訴她,如果再練下去,她很有可能癱瘓。
盡管如此,陳曉敏也不想放棄,她回到廣東省隊,廣東方面組織了最權威的骨科專家為她治療,由于長期訓練陳曉敏的腰肌比常人發達,專家說必須用最長的針打才有用。
陳曉敏說隻要能把傷治好,再痛也不怕。當針紮進受傷的神經時,陳曉敏說:“那一刻,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真的比死還難受。”
正是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兒,2000年,23歲的陳曉敏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上,那一刻,她眼淚止不住流下來。
她的淚水裡,既有為國争光的榮耀、實作夢想的喜悅,還有對自己的心疼:太辛苦太殘酷了!
陳曉敏也十厘清楚,這将是她運動生涯的最後一塊金牌。雖然她才23歲,但她的身體隻能支撐她走到這裡,讓自己運動生涯停在這一刻,也是最完美的結局。
3、退役奧運冠軍拍賣金牌為家鄉捐建學校
2001年,陳曉敏退役。
退役後,她進入廣東商學院進修法律,并順利獲得學士學位,之後應《羊城晚報》社長的邀請,擔任報社的團委書記。
在報社工作期間,她了解了很多的人間疾苦,特别是回到家鄉時,看到家鄉的國小十分破舊,沒有像樣的教室、操場,還有很多孩子因為家裡沒錢而辍學。
陳曉敏十分的心痛,便決定為家鄉做什麼。這時候,她便想到了自己當運動員時獲得的9枚金牌,如果把這些金牌進行拍賣,不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了?
說幹就幹,陳曉敏馬上聯系拍賣行商讨拍賣事宜,她的家人得知她要拍賣金牌時都極力反對。
要知道這些金牌可是陳曉敏流了多少血汗換來的,不僅是陳曉敏一個人的榮耀,更是全家人的榮耀,如果拍賣了,那過去她所付出的一切不就白費了嗎?
陳曉敏卻說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把金牌賣了也否定不了自己曾經取得的成績。金牌放在家裡就隻是擺設,拍賣了能夠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才是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2003年,陳曉敏公開無底價拍賣自己的奧運金牌,最終被廣州一家酒店以128萬元拍下,之後她又拍賣了另外8枚金牌,總共拿到了399萬元的拍賣款,她用這些錢在家鄉建了一所希望國小,家鄉人民對陳曉敏非常感激,陳曉敏的善舉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善舉。
4、奧運冠軍移民引争議,回國整形成胸模勇氣佳
2005年,陳曉敏和相戀8年的男友伍丹結婚,2007年兩人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生完孩子後,以前當運動員時落下的病根就開始複發,陳曉敏不得不辭去《羊城晚報》的公職,去澳洲進行治療。
為了更好地養病,2013年,陳曉敏決定舉家移民澳洲,此事一出也引起了輿論的嘩然。
很多人不明是以,都以為陳曉敏像有些不知感恩的人,靠着國家培養名利雙收後,紛紛跑到國外,給他國添磚加瓦。
更是有些有心之人,把2003年陳曉敏拍賣金牌的事和10年後移民澳洲的事情聯系起來,說陳曉敏是用拍賣金牌的所得去移民。
先不說這兩件事情前後相差了10年,兩者根本毫無關聯,再者,移民完全是個人選擇,沒必要一聽到移民就上綱上線,就說是不愛國的表現。
很多人不知道,陳曉敏是一個投資理财的高手。
2000年,陳曉敏拿到奧運冠軍後,就經常接一些地産廣告,有些廣告商就用房子抵廣告費,這為她之後炒房埋下了種子。
不過她真正涉足房地産,是在2005年。
當時她看中了廣州東山區的一座400多平的老别墅,這種老别墅大多産權複雜,不好轉手。但陳曉敏特别喜歡這座别墅,還是以300萬的總價拿下這棟别墅。當然買房的頭期款就是她當運動員時賺到的獎金。
2013年,她移民澳洲時,這套别墅就套現了2000多萬。
除了購買别墅外,陳曉敏還投資學區房,由于當時貸款寬松利率低,又沒有限購,最多時她手頭上有七八套的學區房,每個月月供就要十幾萬。
在房地産走勢開始變緩後,她就開始抛售手上的物業,轉向股票市場,當時正是低迷的市場,她用賣别墅的錢大膽重倉了一隻股票,一年就翻了幾倍。
是以在陳曉敏移民澳洲前,她早就實作了财務自由,根本就不需要靠拍賣金牌去移民。
而陳曉敏最近一次出現在大衆面前,是2016年,隻是沒想到,這一次她是以胸模大賽的參賽者出現的。
對于陳曉敏來講,她這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在最愛漂亮的年紀,每天隻能在訓練館裡訓練,而且舉重的女運動員根本就不可能像普通女孩子那樣打扮。
退役後,雖然可以打扮了,但因為訓練給她的身體帶來了不可逆轉的損傷,身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傷痕,她對自己的身材一點都沒有自信。
2016年,她看到一則消息:第十屆中國胸模大賽要在廣州舉行。這時一個聲音告訴她:我想去彌補我青春時的遺憾。
為了能以最美的姿态站在舞台上,她回到國内做了豐胸手術,同時也對臉部進行了調整。
2016年6月,40歲的陳曉敏站在了第十屆中國胸模大賽的舞台上,并獲得了全國十強的好成績。
舞台上的陳曉敏穿着一襲長裙,款款地向觀衆們走來,這一刻,她自信、美麗、大方。
正如賽後她向記者說的:
國家舉重隊給了我奪下奧運冠軍的機會,而胸模大賽給我提供了完美蛻變的舞台,讓我成為生活了最美的陳曉敏。
結語:
不說多少人當中才能出一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即使是拿了世界冠軍後退役,在褪去世界冠軍光環之後,很多人連基本的生計都無法維持,這些年我們沒少看到過世界冠軍在退役後生活落魄的消息。
曾多次獲得過全國冠軍的鄒春蘭,退役後生活艱難,住所不足5平米,靠在浴場裡當“搓澡工”謀生。
跳水奧運冠軍桑雪,在女子十米跳台世界杯、世錦賽和奧運會三大賽事的項目上實作了“大滿貫”。退役後為了給母親籌錢治病,她在餐廳打過工,做過服務員和兼職,最窮困的時候想過賣自己的獎牌度日。
而陳曉敏之是以能在退役後就實作财務自由,是因為她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她說:那個時候如果你拿了獎金不投資的話,可能十幾年前的獎金現在就隻夠買一個廁所。許多運動員“等靠要”思想太嚴重,最後就明白,什麼都得靠自己。”
和那些動辄一部片子幾千萬片酬的流量明星相比,我們更願意聽到這些曾經揮灑血汗為國家獲得榮譽的運動員,他們過得衣食無憂,而不是揪着“出國”一事去抹黑他們,難道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