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玩火自焚”的兒童,純粹的死亡,隐喻了人類的發展

作者:玫瑰色的雲朵

近日,據媒體報道,廣西百色平果市三名兒童因火災死亡,令人惋惜。

“玩火自焚”的兒童,純粹的死亡,隐喻了人類的發展

源自微信公衆号

最近還有一起男子駕車撞死人的事件,使我開始思考成人的死亡與兒童死亡的差別。兒童有死亡意識嗎?在翻看一些豆瓣評論再結合我自己的經曆之後,我認為是有的。我在12歲的時候意識到死亡的可怕,有人在7,8歲時就有這種感覺,甚至還萌發出“自己先解決自己”,以免老了再離開自己承受不了的想法。可見兒童是有死亡意識的。他們在離開人世的時候也會很痛苦的,盡管這種痛苦常常與病床上的老人相聯系。在他的死亡意識還不成熟之時,用這樣的方式感受死亡,也是令人悲痛的,如果不是這樣,他們或許可以在今後的人生中慢慢感受,可惜不能。

“玩火自焚”的兒童,純粹的死亡,隐喻了人類的發展

源自豆瓣

兒童對待死亡是什麼态度呢?1948年,心理學家Maria Nagy在研究中率先發現了兒童年齡與對死亡了解的關聯。研究指出了三個不同的階段:

1.三到五歲的兒童傾向于否認死亡是一個人的終點,他們會認為死者隻是去旅行,還會回來。

2. 在五到九歲的第二階段,兒童會了解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但會對相關知識拒之千裡。他們還會認為隻要夠聰明就能騙過死亡、避免死亡。

3.在九到十歲的第三階段,兒童會了解死亡無法避免,人人都有一死,他們自己也不例外。

這個研究有些“古早”了,恕我沒有找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不過也足以說明兒童對待死亡的态度随着年齡的增長是逐漸“理性化”的。這三名死亡的兒童中應該有人能感受到死亡是不可逆的,在面對火焰的時候流露出害怕的神色,顯示出對灼傷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另外較小的孩童隻能感受到皮膚的痛苦,而不會畏懼死亡,他的心裡并沒有這種意象。

“玩火自焚”的兒童,純粹的死亡,隐喻了人類的發展

那麼成人對死亡的态度呢?畏懼是大多數人的感覺,無懼死亡對軍人來說是使命,是要求,實際上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消防員、與歹徒搏鬥的人,會被稱作高尚的人,這種品格非常難得。對于老年人就又不一樣了,他們明晰自己的生命終将停止且在不久之後就會到來,于是對很多事情變得豁達,對死亡的畏懼并不變,多了幾分從容。

報道中還顯示這三名兒童可能是“玩火自焚”,這是什麼性質呢?類似于“好奇心害死貓”。他們對火焰或者說火焰在家中的出現充滿好奇,于是就動手制造,隻是沒想到會讓自己喪命。這可以說是一種探索行為,對未知的探索,對生命體驗的探索,這種探索可以說是“兒童限定”的,因為他們意識不到這有什麼危險。一個成人很有可能不會做這種危險的嘗試,不僅局限于在家中玩火,也包括抛棄自己的專業領域去做另一件“冒險”的事,或者做需要人去做但很危險的事,隻有少部分人在這麼做,他們保持了兒童的好奇心與探索的勇氣,也可能是為了生活,對人類來說是必要的。

“玩火自焚”的兒童,純粹的死亡,隐喻了人類的發展

另外,他們“玩火自焚”式的死亡是一種純粹的死亡,什麼意思呢?像極限運動愛好者一樣,他們有可能會死于自己的愛好,這是“自我”的,是一種純主觀的行為,沒有一點雜質,可以說他們很理想吧。這些兒童也是這樣,他們為自己的好奇心簡單地挖掘着天地,意外難免發生,這是主觀行為,是純粹的。差別于老死、病死、被他人緻死之類,這種純粹的死亡不值得提倡,它屬于熱愛某些危險的人,包括對世界有強烈好奇心的兒童。

熬夜猝死是一種純粹的死亡嗎?這要分情況來看,為了自己的愛好,科學研究等等而去熬夜,死亡是純碎的,為了加班而猝死是令人遺憾的,自己的生命仿佛已經不屬于自己,談何純碎呢?因了去網吧熬夜打遊戲的愛好而猝死純粹嗎?我前面已經說明,純碎的死亡不值得提倡,熱愛生命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是以,純粹是一種主觀的解釋,隻是對死者來說,已然沒有多大意義。

兒童的這種因好奇心的死亡恰恰就隐喻了人類的發展。人類在這幾百年來的發展就是因為一些人作出的犧牲,以及千千萬萬無名的人為之提供的社會環境,這些人帶着純粹的好奇心探索世界,他們也許會“玩火自焚”,可是他們會被我們銘記,他們是人類發展的關鍵人物。平凡人生,或勇于探索,或毀譽參半,都值得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