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作者:宇宙探索

首先回答力是什麼。

然後回答力為什麼本來就是統一的。

其次,力與時空的關系。

三個問題一起回答。如下。

《關于力》

速度v=S/t

它的變化叫加速度。它的分母是時間t,時間t的變化引起速度的變化。時間t變大,速度變小,反之時間t變小,速度變大。

這是說,時間t的改變,是速度改變的原因。速度的變化就是加速度。

這是說,時鐘的改變,是力産生的原因。這個時鐘叫做時間尺度,在公式中,就是1/t

它是頻率。

這就是傳說中的尺縮鐘慢。它是任何力的來源。任何力,都是因為時間尺度發生了變化導緻。

這是了解時空與力學關系的最關鍵的地方。

人們認為,加速度的原因是力。這是過往實體學的錯誤的觀念。

力F=mS/t²

S/t²是單個質子的力。

m是質子的個數。

速度的增加本身就是力。

上面說,力是加速度造成的。加速度是時鐘改變造成的。

那時鐘是什麼呢?

時鐘,就是 公式裡面的1/t。頻率或周期。

事物的頻率會有改變。注意這個頻率的改變,不是别的,1/t在改變。

速度=頻率乘以波長。是以速度會随着頻率而改變。

這裡就是說,時間尺度改變導緻力。這就是尺縮仲滿。

在微觀,質子電子圍繞旋轉、震蕩,具有頻率。它的改變,是力的來源。剛體都是質子電子圍繞旋轉構成,是以剛體受力或施加力,也是微觀這個時鐘産生的。

每一個事物,都有自己的時間尺度=1/t頻率。

一個事物改變自己的時間尺度就是1/t改變。頻率變化,就是S/t要改變,速度這東西改變可不是随便的,那是力。

是以,就出現了S/t²

這是加速度。

但是這個加速度不是因為受力産生。反而是這個加速度導緻力的産生。因為時間尺度的變化是在先的。

從這裡,你也能看出,這宇宙中的力,都是這樣産生的。無論什麼力,不管你核子力還是電磁力,總之就是加速度而已。

說到底就是時間尺度而已。

至于說在宇宙中有各種力,各色各樣,那是表現而已。時鐘改變在微觀粒子那裡就是電。微觀除了電還有其他力嗎?沒有。電就是微觀的唯一的力。可是它不是别的,就是這個時鐘改變。

時鐘是什麼

你們還記得原子鐘。它其實是構成所有剛體的東西,不僅僅是人們認為的隻有鐘表的意義。原子是電子圍繞質子旋轉。剛體的構成單元一直是時鐘,隻是實體學還不明白而已。

進而 ,實體學也一直不知道力其實就産生于時鐘。牛頓實體學裡面的所有的力,剛體的所有的性質包括品質、慣性、萬有引力等,都來源于這裡的時鐘。

隻是,在牛頓之後,愛因斯坦開始,接觸微觀的時候就搞錯了。他們沒有發現這個時鐘的秘密,卻把微觀看作是粒子。高速的運動的粒子。這就無法解釋牛頓力學中的那些實體量的起源問題了。是以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現代實體學,沒有找到正确的方向,沒有完成解釋牛頓力學那些基本概念的任務。後來的薛定谔,把微觀看作是波,比較接近了,隻是還是沒有意識到,這波就是時鐘。

接着看我下面的分析。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問:

存在不産生加速度的力嗎?

不存在。

看上面圖檔,微觀界面上,質子都在運動。它們并不接觸,而是都在受力。

無窮多質子在受力運動。

兩邊的力越大,在微觀引起界面的溫度變化越大。

從彈性碰撞的界面上,也可以看到,力與加速度是同時存在的。并如上面我說的,是微觀時鐘頻率的改變發生了力。跟實體學了解不同。

下面談論力的統一問題。先從原子模型談起。

談下原子模型。

原子核裡面都有中子。一半質子一半中子。

中子由質子和電子組成。

在原子核中,中子的電子與質子極化,産生極性,就吸引了另外一個質子,這樣就由一個電子和兩個質子形成了穩定結構。

過往的原子核理論,是如上述解釋原子核的。

沒有中子就不能組成原子核。

中子多一個的原子核會衰變,具有放射性,叫同位素。

典型的特殊的情形,就是氫原子核,隻有一個質子。

它極明白的告訴人們,兩個質子不能形成原子核。為什麼呢?因為質子的正電排斥力不能讓兩個質子在一起。

這裡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強互相作用在什麼地方呢?兩個質子雖然有排斥力,可是強互相作用力比電力要大好幾個數量級,本應當也會有兩個質子在一起的情形?

事實上沒有。說明那個傳說中的強子力其實不存在。

證據就是原子核總是一半中子一半質子組成,而且多一個中子還好,慢慢衰變就是,卻萬萬不存在少一個中子的原子核。

就拿氫來說,它的同位素氘根本不衰變。氚才衰變。

這一切都是在說,原子核裡面各個粒子結合的力量,不是強互相作用力,而就是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

強互相作用力不存在。

可是,原子能大家都知道,可不是電能可以比拟,差很多數量級。是以實體學家依次就一直不敢把原子核裡面的力看做電。而是看做與電不同的力。

迄今,打算統一各種力的努力,全都卡在這裡。

可是原子核力明明就是電而已。因為半徑小,是以力大,能量大。因為力=Q/R²。力和能量的大小與半徑平方成反比。

原子半徑比原子核半徑大1000多倍。平方就是100萬倍。

是以這樣大的數量級差别,足夠解釋原子能與化學能的差距。一百萬倍。所謂化學能,就是原子與原子之間的電。原子能,就是原子核之間的電。原子彈與炸藥的差别恰好就是這個差别。

這一切都說明,不存在強互相作用力。原子核裡面也是電。

這已經很颠覆了。

更颠覆的是,

其實質子的核心,我說的就是組成原子核的那些質子,我叫它們質子的核心,也不是粒子,不是實心兒材料的,也是電場。

我是說,你們叫做質子的那個微觀的粒子,它不是粒子,也是電場。

就是這個電場,組成了原子核,是以力量大。因為半徑小。

質子的核心也是電場,不是實心兒的。不是粒子。并宇宙中不存在粒子。是這裡颠覆的地方。

還有。

《統一場論》

上面的叙述,缺了一個東西,以後再說,你們要知道,微觀的那些原子核之類,都是跟電子的旋轉。那才是力的來源。

《之一:沒有兩個質子組成原子核》

原子核裡都有中子。中子極化,裡面的電子吸引力把原子核的質子結合在一起。沒有中子就沒有原子核。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一半中子。

也就是說,核子力是電的力。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如圖,原子核裡面有電子。如果當真有強子力,兩個質子也能組成原子核。事實上沒有。

《之二:化學力是電力》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化學就是元素最外層電子形成化學鍵,化合、分解、離子鍵、共價鍵。

是以化學的力是電的力。

《之三:粒子性是電的力》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粒子的基本屬性,是具有半徑,占據體積。兩個粒子不能同時在一個位置,不能重疊,否則會發生碰撞。

兩個質子的正電場會互相排斥碰撞,這就是粒子的半徑的來源。

而且,質子核心也不是實心兒的,是正電場,隻不過半徑小,場強大,被誤以為是核子力。其實也是電。

《之四:彈性碰撞》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彈性碰撞的兩個物體,在微觀上沒有接觸,是原子之間的斥力,原子之間的斥力,也是電子的排斥力。

至此:粒子、物體,之是以不能重疊,是因為電的排斥力。原子、原子核、質子、彈性碰撞,都是電的力。

《之五:接觸力與非接觸力》

非接觸力,有萬有引力,電磁力。沒有其他的力。

接觸力,彈性碰撞、原子、原子核碰撞,摩擦、拉力、推力),都是碰撞界面原子之間的排斥力或吸引力,都是非接觸力。

這是宇宙中所有的力的總結。接觸力也是非接觸力,并就是電的力。

《之六,平衡力做功》

通常以為,碰撞的剛體在作用力大小相等條件下靜止,力不做功。但在彈性碰撞界面上的質子電子是做功的,質子電子是一直在震動,勢能動能一直在轉化。做功輸出的能量轉化為微觀粒子的動能,也就是熱。是以當手中拿着物體,也是做功的,手會發熱。

是以,凡是力都做功。加速度與力不分離。加速度與力是同一個東西。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實體學通常的觀念是力引起加速度。本文則是時間尺度引起加速度。速度=S/t 的分母的變化,引起加速度。這是一個颠覆性的違反實體學常識的認知,把時間和力學打通。

跟牛頓想的不一樣。剛體之間的作用力是時鐘頻率的疊加,在微觀界面進行。剛體本身是空的,是虛的,是由原子鐘的頻率的疊加組合而成。所有的力都是時鐘産生,都是這同一個起源,都是同樣性質的力。

《之七,存在變為不存在》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一說酸堿會中和,冷熱會中和,人們會了解,一說正負電會中和,就遲疑了。其實宏觀的電路,隻要一聯通,電就立刻開始中和,不放完電是不會停止的。

酸堿中和後,要麼隻剩下酸,要麼隻剩下堿,不會兩個都剩下。酸堿不會同時存在。

冷熱中和,要麼剩下熱,要麼剩下冷,不會又冷又熱。這個都了解。

那麼電呢?兩個中和,會都剩下嗎?

就想不清楚了。

也不會都剩下,隻能剩下一個。要麼正電要麼負電。

兩個不能同時存在,一個存在另一個就不存在。其實電子就是不存在本身。它就是傳說中的“無”。

著名實體學家、諾獎得主丁肇中一直緻力于測量電子的半徑,他最後承認,長達四十年的時間,他沒有找到電子的半徑。這麼大号的一個實體學家,當着全世界宣布他沒有測量到電子的半徑,而沒有直說電子不存在。

為什麼電子質子的品質不相等,質子的品質是電子的1800倍。為什麼電子半徑比質子半徑小好幾個數量級,其實就是我上面說的,質子電子不能同時存在。

實體學至今沒有測得過電子,測得的不過電子雲。依據電子圍繞原子核旋轉的古典原子模型,無法解釋電子測不到,這電子本來是一個一個的,這雲是怎麼來的?于是就說,這是機率,機率的測量到。為什麼薛定谔的波函數隻是測量單電子呢?就是其他人測不到,波函數就測到了嗎?也沒有,就是一貓。為了個單電子,把比相對論還大神的大神波函數祭出來,弄的實體學界是滿城風雨。

實體學史上,電子與質子不同的問題一直被偷偷摸摸的關注着。其實,任何有點水準的實體學家,都在關注電子質子不一樣這件事兒,隻是大家都不明說,明說多不好意思,這麼多著名實體學家,不知道電子在哪兒,你們國中高中的時候聽過這事兒?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不說,就好像那不是個事兒,不需要關心。暗地裡,電子雲,機率論,貓,就都出來了,都是盯着電子太小在說事兒。以薛定谔最為突出。可是他不明說,那多沒水準。然而他的波函數至今并不描述别的東西,就是單電子和雙電子。

颠覆的是什麼,颠覆的是這電子其實不存在,你的波函數描述的東西不存在是怎麼回事?

正電與負電的真實的關系,其實實體學并沒有深思熟慮。異性相吸同性相斥之類都是常識而已。事實上,正電和負電的真實關系是湮滅。兩個不能相見,相見就湮滅。這個關系實體學一直沒有研究過。

之八 電什麼樣?

在通常實體學中,電都是電閃雷鳴,電光石火,電波電力那樣。沒有形狀,好像流體。

其實這是電學心中的電。是宏觀的,電荷以庫倫計量,電流以安陪計量,人們心中的電,是電壓,電流,電阻,感抗,線圈,電容,電磁波等等。在這裡看不到電的本質。

要看電的本質,需要看電的單元。

電的單元就是質子。

迄今實體學不研究它,因為質子太小,原子核都不能被實體學研究。是以關于質子,實體學一直知識貧乏,粒子帶電是他們的不假思索的模型。

在電學裡,就是研究電流電功率一類,無關事物的本源的考察,在粒子實體這裡不同。物質是質子電子組成的。沒有任何物質不是質子電子組成,粒子實體要研究物質的本質,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以跟電學不是一回事。它要研究的就是單個質子電子是不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當然粒子實體學因為對于電的習慣的觀念,忽略了質子電子,在尋找其他基本粒子。

那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其實沒有粒子,隻有電,可惜一直他們都不察覺。

水分子是有形狀的,并且氫原子也有光譜顔色。可是水卻給人感覺是無色無味無影無形,那是以河流計量的宏觀的水。電也是如此。人們看到的電,都是以庫倫安培計量的,是宏觀的,是以電流、閃電,給人以無形的感覺。但是電是有形狀的。

電的形狀就是電的最小單元的形狀。質子的形狀。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任何物質都是質子電子構成。物質不是粒子,是電。如果正電負電湮滅,物質就湮滅了,當然這需要很大的引力條件。也許黑洞就是湮滅的地方。

而質子電子湮滅産生什麼呢?當然就是光。

光=質子+電子

是以質子加速到光速,不是品質增大,而是品質減少到零。愛因斯坦其實不懂質能轉換。

《波粒二相性》

其實,薛定谔的波函數是什麼意思?就是把微觀看成是波。這就在否定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把微觀依舊看成是粒子。他自诩比牛頓高明,使用了洛倫茲變換。滿世界顯擺。其實呢?依舊是粒子實體。粒子實體哪裡不好?就是在加速到光速的時候,粒子進行洛倫茲變換是沒有意義的,粒子在高速條件下會湮滅。品質會消失。因為粒子加速的那個能量,不是來自别的地方,就是粒子自己的品質轉化為動能了。可是愛因斯坦怎麼說,他說是其他地方的能量給質子加速。是以其實别看愛因斯坦滿嘴都是質能守恒,他卻半點都不懂質能守恒。

愛因斯坦時代,不知道微觀什麼樣,波粒二象性當時是最時髦的實體學名詞。愛因斯坦為了擺脫牛頓的剛體,描述高速、微觀的粒子,他還沒有感覺波函數的重要性。他的相對論方程,描述的對象不是波,是粒子。把微觀看做是粒子的世界。他認為使用了洛倫茲變換和光速不變就克服了牛頓剛體面臨的困難。他沒有使用波粒二象性在他的相對論方程,是薛定谔才使用了波粒二象性的假設。

為什麼薛定谔要使用這個假設呢?

因為薛定谔把微觀描述為波動。以薛定谔為代表的諾獎派,不好意思直說相對論不對。就以量子力學為借口,把微觀看成是波。

後來所有的實體學家,都承認了薛定谔。那就是已經否定了微觀粒子的學說。因為波函數不能描述粒子。愛因斯坦的微觀粒子就被扔在了一邊。量子力學時時刻刻都在反對相對論,粒子和波是不一樣的。得出的實體學結論也是不一樣的。

粒子是不存在的,粒子是力的屬性。質子電子是粒子,但這隻是電的粒子性。

粒子和波的關系是:

微觀的是波,具有粒子性。粒子是波的屬性。波具有的粒子性給大家覺得宇宙是粒子構成的。

是以可以使用波推導出粒子性來。不能反過來推導,不能認為粒子是先在的,而波是粒子的屬性。或認為力是粒子的屬性,這些都是錯誤的。德布羅意波的錯誤在于,它認為粒子是首先存在,波動是粒子的性質。是以一直沒有解釋波粒二象性。

實體學家一直覺念很死闆,一直打算使用粒子推演出力,甚至粒子實體都假設了膠子、引力子這樣的粒子性出來。就是克服不了粒子的觀念。沒有了粒子就不知道力應當如何存在。

他們打算使用粒子推導力出來。當然推導不出。卻不知道反過來推導。使用力推導粒子性,使用量子的資訊态推導凝聚态。

于是薛定谔怎麼也想不出那粒子怎樣震蕩,跳着華爾茲去經過雙縫幹涉。卻不反過來想。

微觀的原本是波。波具有粒子性。這就是波粒二象性的真相。

愛因斯坦把微觀看成了粒子,這是他根本的錯誤。就算是經過了洛倫茲變的粒子,依舊還是粒子。

愛因斯坦就是粒子實體。

薛定谔的貓,就是不懂得粒子和波的真實的關系。

之九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無數的質子組合在一起,就是剛體。質子的核心組合為剛體,質子的場組合成為天空。它們都是時鐘。

剛體的,就來源于這些時鐘。

之十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這些微小的時鐘,在微觀的力就是電。組合成為質子集團,質子的力會達到遙遠的宇宙太空,在宏觀尺寸上就是萬有引力。

力和時鐘

這與過往實體學不同,也是本文取得突破的關鍵。在對時間的本文了解下,時間與力就關聯在一起。揭示出時間與力的本質的關系。打通力學與時間的關系。

剛體的基本單元都是原子鐘,即時鐘。力是這些原子鐘産生。剛體的一切力學性質,産生于微觀的時鐘。

微觀的時鐘,就是原子鐘,是一個旋轉,具有周期t,周期t的改變,造成S/t的改變,進而産生加速度,并産生力。

這是宇宙中所有的力的起源。

因為力就是S/t²,就是1/t²。

在微觀的頻率,就是溫度。

首先,什麼叫做粒子。粒子有下面一些基本屬性:

1。半徑體積。可以剛體性碰撞。

2。具有品質。

3。具有萬有引力。

4。具有慣性。

如果沒有這些特性,也不能叫做粒子。

萬事萬物,都是由質子電子組成。這宇宙中沒有什麼物質不是質子電子組成的。是以沒有質子電子的物質,根本不存在。

是以這裡要轉化思路的是:

除了質子電子,沒有其他粒子。

同時,質子電子,是電的最基本的單元。而且,電本身是無影無形的,它表現為正負電。

也就是說,宇宙的最基本單元,不是粒子,是電。因為電,産生了粒子性。這樣來了解基本粒子,就把其他粒子的存在排除了。

這樣,需要從正負電,推演出粒子性來,就是上面說的,電是如何産生了半徑體積,電是如何讓質子發生彈性碰撞,質子既然是無形的電,它何以具有品質,它的萬有引力是哪裡來的,它周圍環繞的電場,是什麼,這一系列問題,就是要從電,推導出質子的粒子性。

那麼,得出結論是,沒有粒子。宇宙不是粒子構成,是電構成。電的力産生粒子性,産生質子電子,由質子電子組合成為原子核以及原子,化合物,乃至于物體星體。

這樣,所有的物質形式都是質子電子組成,所有的力也都統一成為電。

而一旦明白電是粒子性的根源,就得出結論,沒有電就沒有粒子。粒子是電的産物。離開了質子電子的粒子根本不存在。

也就是說,題主所說的粒子,以及粒子實體裡面的所有的基本粒子,都不存在。

而真正存在的,就是本文開始說的

質子與電子旋轉形成的時鐘1/t。它就是一切實體世界的來源。

下面我進行一下從電到粒子的推演。

《之十一:黑洞和湮滅》

粒子性的根本原因,是電。電子與質子的湮滅,就是物質的消滅。

電子質子的根本的關系,不僅僅是異性相吸,而是正負湮滅。這個湮滅意味着兩者是陰陽關系。

正負電湮滅,質子電子的品質去了什麼地方,這個問題的回答,才會解開實體學瓶頸。而且,正負電湮滅也說明,反粒子不存在。之是以有反粒子的提法,是因為人們沒有意識到質子電子會湮滅。而大家都假裝看不見質子電子湮滅,原因是無法解釋其帶來的問題,質子電子湮滅之後,品質去了哪裡,它湮滅成了什麼等等。

引力本質是空間彎曲,為什麼非得把引力跟其他三種基本力統一呢?

圖檔裡面這個東西你們沒見過。它叫時間彈簧。很奇怪的彈簧是不是。奇怪的地方在于,這個彈簧的兩邊,是存在與不存在,有和無。

注意,我們這裡探讨的,是最頂級的實體學問題。前方慎入。

有和無在周而複始的震蕩。兩個都是空,啥都沒有,有的不過就是剛剛說的那個關系,存在變為不存在。周而複始。

這不是别的東西,這是波。波峰是存在,波谷是不存在。它就是波的老祖宗。就是這個波,被實體學看做是質子電子的一對。其實是在不斷的交替,存在與不存在不斷的交替。就是我們說的旋轉,時鐘。

這個交替的頻率,就是剛剛我們說的,時鐘的頻率1/t。

組成剛體的單元,就是它。

全部的實體世界,都是從這個時鐘産生。這個時鐘是宇宙中最頂級的東西,因為它是存在到不存在。

同時,從存在這個角度看,存在總是不連續,因為它總在跟不存在交替。是以這就是量子的起源。

我說的這個微觀的波,就是量子。

可是呢?量子力學不知道它的量子是具有頻率的波動,力就産生于這個波動。

粒子實體不知道他們的質子電子從來是不分開的,而是共同構成一個旋轉,這個旋轉是實體世界的起源。

這一切,愛因斯坦不知道,薛定谔不知道。别人,别人就提不上日程了,他們的祖師爺都不懂的東西,卻把别人叫民科。全不知道思考,不知道上進。不知道他們的祖師爺我們也沒看眼裡。

看上面的時間彈簧。

有從無中出來,出現了一個時間t,出來越遠,t越大。那1/t怎麼?它就越小。

什麼意思呢?

“有”向遠離“無”的方向運動。t變大,而1/t變小,速度變小。

什麼叫速度變小,就是加速度為負值,與位移方向相反。

注意這裡,力的方向朝向“無”。

反過來呢?“有”朝向“無”運動是怎麼回事呢?

你會發現,t變小,1/t反而增大。那就是說,加速度變大。加速度方向還是朝向“無”。

這裡的秘密大了去了。

這是“有”跟“無”之間的吸引力明白嗎?

可“有”跟“無”為什麼具有吸引力呢?原因就在這裡,那好,取個名字就叫異性相吸怎麼樣呢?

對,這裡就是質子電子的起源,這裡就是異性相吸,這裡就是力的本質。

它們,就是一個時鐘。

時鐘就是那個頻率

頻率就是那個宇宙本源那裡的湮滅周期。

說了這些,不知道有啟發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