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接電話時一口氣說完“請問你找誰?好的,再見!”

“叮鈴鈴......”我的手機響了。不等我去接,3歲的桓桓就跑過去拿起電話,一口氣說:“喂,您好,請問您找誰?好的,好的,知道了,再見。“

說完,就挂掉了電話。“寶貝,是誰打的電話啊?“,桓桓笑着說:“不知道!”然後就跑去玩了。

後來,隻要家裡有人電話響了,桓桓就會跑去接,一邊跑還一邊說:“我去接,我去接!”

他拿起電話,就會奶聲奶氣的說道:“喂,請問您是誰?哦,不在,再見!”這一連串的話讓對方還來不及反應,桓桓就将電話給挂斷了。

其實孩子是不會真正和對方交談的,他隻會重複大人的一些話語,說完就挂掉,有時甚至對方還沒有開口,就将電話挂了。

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孩子喜歡跟自己搶着接聽電話,尤其是在孩子剛剛學會說話時,雖然有時他們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但就特别喜歡接聽電話。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

孩子在兩三歲時喜歡搶着接電話,但是他并不會聽對方說什麼,而是學着大人的語氣一口氣說完“請問你找誰?好的,再見!”就把電話挂掉了。

這不是孩子淘氣,也不是孩子故意搞惡作劇,千萬别是以呵斥孩子“不許再接電話”。

對于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發現聲音能從機器裡出來,每當他看到父母對着電話講話,覺得簡直太神奇了。

電話裡面的聲音刺激孩子的認知,勾引着孩子的好奇心,進而增強了孩子的探索欲望!

慢慢地孩子認識到,除了人的身體發出聲音外,一部機器也可以發出人說話的聲音,這樣的發現讓他感到既新奇又興奮,就對電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着大人的樣子拿起話筒說類似的話。

孩子搶着接聽電話,是通過對身邊人的模仿一次次地自我探索,這是他進行語言探索的方式之一。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家長要如何引導孩子正确接打電話

孩子喜歡“接聽電話”的行為是語言敏感期一個正常的表現,當我們發現孩子對電話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時,不妨适當引導他,教給他正确使用電話的方法。

1、滿足孩子對接打電話的好奇心

當我們打電話的時候,孩子常在一旁仔細觀察,有時還會伸出小手要電話。為了滿足孩子對電話的好奇心,我們不妨試着讓他參與進來。

每次我跟爸爸打電話時,就在桓桓身邊打,并且将電話設定成免提,讓孩子知道我是跟爸爸在聊事情,有時他會很安靜地聽我們講話,有時也會大喊一聲:“爸爸,再見。”

跟外婆通電話時,我會鼓勵桓桓讓他跟外婆打招呼,對着電話說話,讓孩子一起體驗電話溝通和交流,滿足他對接打電話的好奇心。

如果孩子拿着話筒,撥弄電話按鍵,這時就可以教他怎樣撥号和接聽,并告訴他如何辨識撥号音和忙音。

還可以給他講解一些電話的原理,讓孩子充分的了解到自己通過電話可以和很多人交流,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教給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

既然孩子喜歡接電話,就不妨滿足他的心願,但我們要教會他如何接打電話,要教會孩子一些接聽電話的禮貌用語。

接電話的時候可以首先介紹自己,“您好,我是桓桓!”,還要禮貌性地問對方:“您好,請問您找誰?”

在撥打電話的時候,要讓孩子先自報姓名。“您好,我是桓桓,請問叔叔(阿姨)在嗎?"

如果大人不在家時可以說 “ 爸爸不在家,有什麼事情需要我轉告嗎?”

如果遇到有人打錯了電話,要說“不好意思,您是打錯了”

在準備挂掉電話的時候,要等長輩先挂電話,之後自己再挂掉。

這些基本的生活常識和禮儀,都可以在孩子産生興趣的時候教會他們。

有些時候可以适當地讓孩子自己獨立地接聽電話,自己慢慢去探索,放手讓孩子鍛煉自己,當電話鈴聲再次響起的時候,嘗試着讓孩子去接聽電話。

3、鼓勵孩子電話溝通,和孩子一起玩“打電話”

為什麼孩子喜歡搶着“接聽電話”,你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當孩子喜歡接打電話的時候,我們不應盲目地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是應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并抽時間和他一起玩“打電話”。

桓桓學會接聽電話後,爸爸就給他買了電話手表,并且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電話号碼都儲存好,鼓勵桓桓自己打電話。

頭幾天,桓桓覺得自己有手表電話了,興奮地一個一個地打電話,一會兒爺爺,一會兒奶奶,······

“奶奶,我是桓桓,這是我的電話号碼,你一定要記牢喲!”

“爺爺,是桓桓跟你在打電話,你能聽到我說的話嗎?

“外婆,我有電話了,你可以打電話給我了。”······

随着一個個的電話撥打,桓桓在通過“電話”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接打電話的用語,語言表達也得到了更好的鍛煉。

孩子喜歡接聽電話,是行為模仿和語言探索的一次重要展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有這種行為展現,恰恰說明孩子具備一定的探索欲望,認知和模仿能力,也相對比較強大。

抓住寶寶的語言敏感期教育,一旦錯過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