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大變法:國富民強還是塑造戰争機器?

作者:爾空恒

戰國是一個社會、文化各方面變化劇烈的時代,也可以說是走向新王朝政治的一個轉型時期。各國普遍都實行了變法,各個政治家實幹家紛紛登上曆史舞台,堪稱中國的“人類群星閃耀時”,但問題來了,各國都在變法圖強,為何到了後期,國家之間強弱分明,弱小之流屈居人下,直至滅亡;而強者如秦卻能一同六合,睥睨天下呢?

戰國大變法:國富民強還是塑造戰争機器?

戰國時期的變法與其他時期的改革略有不同,戰國變法要把過去那種不适征戰的社會結構,改變成适合打仗、适合在兼并中占領先機的一種結構。這個變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在那個時代各個國家所需要的。戰國的變化有很多,比如說國民和他的君主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了,像韓、趙、魏,還有齊國,都換了君主。另外在思想上也變了。可是主要的變化,還是政治上的變化。下面舉些例子。

魏文侯、魏武候統治時期,任用吳起改革軍事。大緻就是讓優秀的子弟去當兵,讓當兵成為一件榮耀的事。除此之外,當兵還免除稅收,但這個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當兵的人一且變多,政府的收人會銳減。但是起初的時候,效果的确好。在這樣的制度下,魏國的軍隊也很能打仗。

還比如說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主要是抑制貴族的勢力,充裕民生;另外就是節省不必要開支,加強國防,疏散貴族。疏散貴族這一條,要了吳起的命。楚悼王一死,這些貴族回來辦喪事時,見了吳起,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就拿箭射吳起。楚國有條規矩,誰把箭射到王身上,就滅誰的族。是以吳起就爬到楚悼王屍首旁邊,結果射他的人誤将箭射到了楚王的屍體上。這樣的話就等于嫁禍這些貴族,結果這些貴族有幾十家被抄家。阻礙中央集權的,往往是貴族,當然了,這個變法的深度遠遠不如商鞅變法。

戰國大變法:國富民強還是塑造戰争機器?

在齊國,有鄒忌主持變法。《鄒忌諷齊王納谏》這個故事大家都聽過,就是鄒忌讓齊王照照鏡子,讓他反思一下自己的國内政治。主要的變法措施就是舉薦賢人,還有就是疏通民意,政府辦錯了事,讓群眾提提意見,這個變法實際上是相當淺層的。

而最深刻的變革發生在秦國,那就是商鞅變法。站在秦國的角度看,商鞅變法為秦國打造了一個特别适合戰争的制度。商鞅變法的時候實行戶籍制。商鞅規定,家裡面如果有兩個兒子那就收雙倍的稅。另外就是打擊那些遊走列國的策士。實際上在《商君書》裡面就提到了要燒書。因為他要“利出一孔”。他把工商業和這些遊說之士,都視為國家的“虱子”,認為他們會導緻國家的積貧積弱。總而言之,這個大變法,就是要把人民徹底地軍事化,刺激大家的戰争熱情。在戰國這樣兼并的時代、它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一旦過了這個時期,就是一種柳鎖,這種副作用會變得越來越大

商融變法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無論是聽話的還是不聽話的,都挨收拾。按照漢代人的記載,說秦國有一天在渭水河畔殺那些不聽話的人,殺了幾百人、水都變成胭紅色。後來有些人看國家強了,又贊美變法,即使是這樣,還是得吃一刀,說這是亂民。伸頭吃一刀,縮頭又吃一刀,就是不讓你說話。這樣一來,一種死氣沉沉的局面就會出現。是以我們今天應該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商鞅變法。

戰國大變法:國富民強還是塑造戰争機器?

總體來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變法的時代。變法的成功與否,就是看能不能有效地把群眾組織成一個戰争機器。隻有秦國做到了這一點,而恰恰也就是這個戰争機器,把六國掃進了曆史的垃圾堆。是以,當我們今天審視戰國時期的那段曆史,會發現所謂的戰國變法,在政治體制上來說,就是将國家演變成一個圍繞戰争來運轉的龐大工具,秦國作為運轉的最成功的工具,自然而然地開啟了統一六國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