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作者:新東觀續史

公元614年,這年是隋炀帝大業10年,唐國公府上張燈結彩,前來祝賀的名門望族絡繹不絕,李淵熱情有禮地安置賓客,今天是李淵長子李建成的大婚之日。

李淵在七歲時候便失去父親,缺乏父愛關懷的他對親情格外看重,如今兒子李建成迎娶的是荥陽鄭氏家族的鄭觀音,李淵感到非常欣慰。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令李淵欣慰的不是鄭家送來的堆積如山的陪嫁品,而是兒媳婦出自隋唐時期五大望族,分别是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王氏,這些家族形成了固定的圈子,外圈人是很難插進去的,此次聯姻意味着李家已經融入名門望族的圈子。就連唐朝名臣房玄齡,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他的願望之一就是能夠與這五大家族通婚。

這一年,李建成26歲,鄭觀音卻隻有16歲。

自從楊玄感起兵反叛隋炀帝,李淵一直處于東奔西走的狀态,在隋炀帝的诏令下,李淵先後負責鎮守甘肅的弘化郡,平定聚衆起義的軍隊,抵抗突厥進犯邊塞。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在這段時間裡,李淵以“為人灑脫、待人寬容”的姿态結交各地豪傑名流,結果遭到隋炀帝的猜忌,幸虧李淵機智敏銳地發覺異常,立即一反常态,變成“飲酒無度、A錢納賄”的酒囊飯袋,這才暫時打消了隋炀帝的疑慮。

公元617年,李淵成功變成“封疆大吏”,雖然管理的地盤并不大,但至少是軍政最高長官,在這一畝三分地,自己說了算。當時,隋朝的疆域上到處都是起義軍,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李淵也開始暗中準備,不斷增強自己實力。

在李淵的授意下,李建成帶着鄭觀音來到河東居住,還在暗地裡收攏英雄人才。《新唐書》記載,“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此同時,李世民在晉陽偷摸招納逃亡的人,隻要有點才能,都會被李家奉為上賓。公元617年,李淵正式宣布起兵。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晉陽起兵後,李淵指令李元吉留守太原,親自帶着李建成、李世民攻打長安。進軍過程非常順利,李淵于618年在長安城太極殿登基稱帝,不久之後,将長子李建成冊封為皇太子,李世民封為秦王,李元吉封為齊王。

因丈夫李建成被封為皇太子,鄭觀音自然也就被封為太子妃,她此時才剛滿20歲,可謂是“青春靓麗”。李建成與鄭觀音婚後感情極好,她先後為李建成生下5個兒子、3個女兒,如果事情按照正常發展,她将會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後,但變故總是來得毫無防備。

李淵稱帝後,因李建成是太子身份,需要留守都城協助李淵處理朝政,在外征戰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李世民肩上。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李世民在掃除群雄的過程中,功勳和人氣都迅速飙升,直接威脅到李建成的皇太子地位,一場殘忍的争鬥不可避免,李淵父子四人都心知肚明,然而最先出手的是李世民。

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在玄武門突然發動襲擊,現場殺死兄弟李建成、李元吉。當鄭觀音知道這一切的時候,李建成的太子府已經被團團包圍,李建成的5個兒子全部被誅殺,此時的鄭觀音才僅僅28歲,被誅殺的李建成兒子最大的也不超過11歲。

鄭觀音每天都沉浸在喪夫之痛中,她獨自居住、專心養育李建成的女兒們,當鄭觀音去世的時候,她隻能從女兒的府邸出殡,幸好能夠與李建成葬在一起。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在玄武門之變後,鄭觀音面對“夫死子亡、孤苦無依”的巨變,但她應該是慶幸的,如果對比李元吉的妻子楊氏,鄭觀音的結局算是非常好的。

李元吉妻子楊氏與鄭觀音的命運軌迹幾乎相同,并且兩人都是出身自名門望族,如果非要找點差别的話:第一,李元吉有多位姬妾侍女,而李建成專情于鄭觀音一人,感情上輸了;第二,鄭觀音的身份是太子妃,楊氏的身份是齊王妃,地位上又輸了;第三,鄭觀音生育子女8個,而楊氏嫁給李元吉無所出,又輸了。

命運總是讓人捉摸不定,楊氏在李元吉身上輸掉的,不管她願意不願意,都将在李世民身上彌補回來。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在玄武門之變後,李元吉也有5個兒子,全部被李世民誅殺,楊氏和庶出的女兒們幸存下來,然而不久之後,登基稱帝的李世民将楊氏納入後宮,并且非常寵愛這位“弟媳”。

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妻子是長孫皇後,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但是在長孫皇後去世後,李世民腦海中湧現出立楊氏為皇後的想法,遭到名臣魏征的“善言”提醒,李世民這才恍然大悟,不再提起此事。

《新唐書》記載,“曹王明,母本巢王妃,帝寵之,欲立為後,魏徵谏曰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乃止。”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楊氏雖然沒有成為唐太宗的皇後,但是她受到的恩寵一直沒有減少,公元647年,楊氏終于走完“坎坷又幸福”的一生,唐太宗李世民因失去愛妃悲傷不已,诏令厚葬楊氏。對比大嫂鄭觀音,楊氏在身後事這個環節又赢了,幫助她的還是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被譽為千古明君,為什麼會弑殺兄弟、納娶弟媳呢?

在玄武門殺害親兄弟,李世民不得不做、身不由己,是兄弟之間明争暗鬥的必然結果,最終這件事也成為唐太宗心中永遠的心結,李世民一生都懼怕玄武門,對掌管此地的人一直非常慎重。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用普通視角來看,納娶弟媳的行為令人不齒,但是李世民為什麼做得這麼正大光明呢?主要是唐朝皇室“鮮卑血統”發揮着作用。

李淵的母親獨孤氏是一位鮮卑族女子,獨孤氏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獨孤信,《北史》中明确記載,獨孤信是拓跋氏鮮卑族46部當中的一支,後來遷居到武川鎮,為了穩固家族地位,是以将女兒嫁給李淵進行政治聯姻。

也就是說,李淵的身上有一半的鮮卑族血統,在母親獨孤氏的影響下,李淵家族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會帶有鮮卑族印記,在《新唐書》中也記載唐太宗有穿胡服的習慣。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此外,在隋朝以前,經過魏晉南北朝的混亂之後,民族大融合是曆史趨勢,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逐漸融入漢族,更何況古代的中國不像西方看重血統。在少數民族的觀念中,兄死娶嫂是很正常的事,甚至被視為一種責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蕭太後的經曆。

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納娶弟媳并沒有受到當時人們的譴責,這就是來自思想層面的差異,而當時的社會已經普遍接受這樣的現象,并不會對此感到奇怪,更不會批評或者抨擊唐太宗的人品。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那為什麼李世民不敢殺死父親,徹底穩坐皇位呢?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發生後,唐高祖李淵短暫懵圈了一會,在其他大臣的提醒下,很快就回過神來,冊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就在這同一年,李淵就“主動”将皇位禅讓給李世民,成為名存權失的太上皇。

從弑殺兄弟到李淵讓位,期間隻有61天時間,相信李淵在這段時間經曆了難以言說的痛苦,親生兒子和孫子慘遭屠戮,兇手還是手握重兵的李世民。李淵退位一定會心有不甘,但他已經無力回天,李世民的勢力實在太強大了。

唐太宗李世民弑殺兄弟、霸占弟媳,為什麼不敢殺了父親李淵?

這也是李世民為什麼沒有殺死父親的重要原因,在李世民事先周密的策劃下,父親李淵已經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并且昭告天下,是父親李淵主動讓位的。古代人對“忠君”有着近乎執着的追求,對于謀權篡位的人向來口誅筆伐,這些人最終很難有好下場。

在睿智的李世民面前,這樣一場父慈子孝的表演,既保全了顔面,又獲得了實惠(皇位),這是李世民早就謀劃好的,也是處理父子關系最完美的結局。

唐太宗李世民在治理國家上可以說是雄才大略,唐朝能夠從貧窮走向富庶,太宗功不可沒,一生建立不少可圈可點的功績,比如義聚瓦崗衆位英雄、南征北戰打下大唐江山、善于兼聽納言等,但是李世民在私生活方面卻留下很多不容易被了解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