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mstat指令檢視系統資源占用情況

 vmstat是一個十分有用的Linux系統監控工具,使用vmstat指令可以得到關于程序、記憶體、記憶體分頁、堵塞IO、traps及CPU活動的資訊。可用以下指令檢視:

# vmstat 2

直接檢視系統目前各項占用情況,每2秒輸出一次資料。

字段說明:

Procs(程序):

r: 運作隊列中程序數量

b: 等待IO的程序數量

Memory(記憶體):

swpd: 使用虛拟記憶體大小

free: 可用記憶體大小

buff: 用作緩沖的記憶體大小

cache: 用作緩存的記憶體大小

Swap:

si: 每秒從交換區寫到記憶體的大小

so: 每秒寫入交換區的記憶體大小

IO:(現在的Linux版本塊的大小為1024bytes)

bi: 每秒讀取的塊數

bo: 每秒寫入的塊數

system(系統):

in: 每秒中斷數,包括時鐘中斷。

cs: 每秒上下文切換數。

CPU(以百分比表示):

us: 使用者程序執行時間(user time)

sy: 系統程序執行時間(system time)

id: 空閑時間(包括IO等待時間)

wa: 等待IO時間

vmstat指令還支援檢視更詳細的各類系統資訊,常用選項如下:

vmstat [-a] [-n] [-S unit] [delay [ count]]

vmstat [-s] [-n] [-S unit]

vmstat [-m] [-n] [delay [ count]]

vmstat [-d] [-n] [delay [ count]]

vmstat [-p disk partition] [-n] [delay [ count]]

vmstat [-f]

vmstat [-V]

-a:顯示活躍和非活躍記憶體

-f:顯示從系統啟動至今的fork數量 。

-m:顯示slabinfo

-n:隻在開始時顯示一次各字段名稱。

-s:顯示記憶體相關統計資訊及多種系統活動數量。

delay:重新整理時間間隔。如果不指定,隻顯示一條結果。

count:重新整理次數。如果不指定重新整理次數,但指定了重新整理時間間隔,這時重新整理次數為無窮。

-d:顯示磁盤相關統計資訊。

-p:顯示指定磁盤分區統計資訊

-S:使用指定機關顯示。參數有 k 、K 、m 、M ,分别代表1000、1024、1000000、1048576位元組(byte)。預設機關為K(1024 bytes)

-V:顯示vmstat版本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