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GPS和GPS介紹及各種解決方案,輔助GPS定位

AGPS 是一個很大的範疇,“輔助GPS定位”,

隻要能幫助GPS定位,提高精度或速度的,都算AGPS,業界AGPS解決方案多如牛毛,

下載下傳星曆就是離線AGPS方案,也是某些公司主推的。

SIRFIII晶片屬于GPS硬解碼,有獨立的解碼運算功能。

說支援的AGPS的SIRFIII型号,指的是增加instanceFIX功能。

也就是可以往GPS晶片上上傳長效星曆,

并可儲存星曆上的衛星相對于“最後一次成為定位點”的載波相位資訊。

GPS二次定位的時候可以參照這些資訊,快速的鎖定并解碼衛星信号,

不需要長時間的掃描和鎖定工作。

這方案簡單,但缺點很明顯,就是并不能時時擷取“目前位置”,

如果“目前位置”比實際情況差别比較大,則原先存儲的相位偏移資訊就沒有用了,

GPS晶片依然要去做大範圍的信号搜尋和鎖定工作。

長效星曆也有軟體的解決方案,比如HP的QGPS。

在不支援instanceFIX的晶片上,QGPS軟體提供了星曆相位等資料的儲存。

通過QGPS軟體首次定位衛星,QGPS就可以通過COM和GPS溝通,

告訴GPS目前的衛星資料,加速鎖定和定位。

這種方式的不足就是每次都是需要用QGPS先定位,然後再打開其他的導航軟體才行。

一樣的,業界也還有很多實時的軟GPS方案,或者增強GPS方案,

跟您所說的一樣,其核心的原理都是一樣的,

通過不同的管道(手機CELLID,信号強度等)擷取目前的粗略位置,

通過手機信号傳給基站或伺服器,

再從伺服器那邊擷取可靠的星曆和載波相位以加速GPS的首次定位或者提升GPS的精度。

軟GPS就是連算都不是由手機GPS晶片算的了,

直接把衛星下載下傳下來的原始資料通過3G等網絡傳給伺服器,

伺服器算好再傳回你的經緯度。(這就是您上文所說的方式)

這個受制于移動基站的限制,目前還不太現實。

還有種軟GPS,就是晶片隻負責僞距以及廣播星曆的接收,

計算全部由手機CPU完成,比如某些内置GPS功能的高通的CPU,

在運作garmin的時候就報很慢,原因就是如此。

定位計算耗費了大量的CPU資源。(這跟AGPS無關了)

增強型的方案,手機裡GPS晶片硬解碼會計算和定位,并且把原始資訊傳輸給伺服器,伺服器也會計算,弄個僞距差分或者相位差分的資訊回報給手機,綜合處理,精度提升。

最惡心的“AGPS”解決方案就是連衛星信号都不用收了,

直接通過手機信号的強弱定位,精度在150米以下

(再細分下去,這樣的定位,實作方式也有多種,就不再詳述了)

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1.下載下傳星曆也是AGPS解決方案的一種

2.星曆下載下傳實作簡單,無需實時資料通訊。成本低廉。可有效提高首次定位速度。

但不能提高定位精度,也受使用範圍的限制。

3.實時AGPS方案,實作方式多樣,可繁可簡,首次定位速度也很快。

但都需要實時的資料傳輸通訊,基于手機的通訊方案,

在沒有手機信号的地方就無效了,不适合野外作業。

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實時AGPS都能提高定位精度,低廉的解決方案才不會給你提供差分資訊。

至于運算量和軟體速度的問題,軟GPS晶片肯定比不過硬GPS解碼晶片的。

即使軟GPS不用手機的CPU改用伺服器來解碼,但網絡傳輸的延時也不能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