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簡述BT下載下傳技術及其公司發展現狀

一、      BT下載下傳技術是什麼?誰發明的?

  2003年, 軟體工程師Bram Cohen發明了BitTorrent協定(俗稱“BT下載下傳”),其采用高效的軟體分發系統和P2P技術共享大體積檔案(如一部電影或電視節目),并使每個使用者像網絡重新配置設定結點那樣提供上傳服務。其特點是下載下傳的人越多,下載下傳速度越快,因為每個下載下傳者都将已下載下傳的資料提供給了其他下載下傳者下載下傳。這樣一來,上傳速度越快,下載下傳速度也越快。在很短時間内,BitTorrent協定便成為了一種新的變革技術。因為無論是對于使用者來說還是營運者來說都有極大的好處:使用者可以享受到更快的下載下傳速度,而營運者則可以大大節省伺服器帶寬成本。是以2004年,在此基礎上,Bram Cohen和Ashwin Navin創立了BitTorrent公司。他們相信,BitTorrent協定相當偉大,它也将創造相當偉大的業務。

  但是,從一開始,BitTorrent就存在着一個重大的問題:盜版問題及其猖狂。因為協定是開源的,BitTorrent公司無法阻止肆虐的盜版現象。12年來,BitTorrent的投資者、總裁和創立者一直在與盜版問題抗争着。他們嘗試了多種政策(開發企業軟體、發展娛樂業務),努力讓人們相信:雖然不法分子利用BitTorrent協定從事不法活動,但是BitTorrent隻是一個工具,一個真正偉大的工具,你能用它來做真正偉大的事情!

  其實,他們說的無比正确。公司網站顯示:每個月,世界上有1.7億人使用BitTorrent協定;每天,BitTorrent協定推動着40%的網絡流量。Facebook和Twitter用它來給伺服器配置設定更新任務,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用它來給研究機構配置設定大型科學資料集,暴雪娛樂公司用它來讓玩家下載下傳《魔獸世界》……

  然而,盡管此項技術如此牛逼,但要把它變成任何一種業務,結果都撲朔迷離。到去年春天為止,BitTorrent已經試圖兩次成為媒體公司,但均以失敗告終。2007年,BitTorrent Entertainment Network(BitTorrent娛樂網絡)問世,其創立電影音樂商店,但一直未盈利,于一年後關閉。2013年,BitTorrent Bundle問世,其是iTunes和Amazon的競争對手,藝術家能在該平台上直接向粉絲釋出作品。2014年,公司甚至宣布計劃釋出自己的原創作品:一部名為《機器之子》的科幻劇。但第二年年初,BitTorrent放棄了此項政策。

簡述BT下載下傳技術及其公司發展現狀

  二、BitTorrent公司發展曆程概述

  有些初創公司生來就很幸運,它們像Facebook一樣,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時運,一路順風順水。而大多數初創公司并不是上帝的寵兒:它們以一種理念或是一支團隊為基石進行集資,幾年甚至十幾年如一日地緩慢前進,一路努力尋找優秀的理念、客戶、夥伴,想方設法調整、提升。它們的投資者開始及其耐心,後來非常疲憊,再後來幹脆退出。它們的執行官換來換去,創始人紛紛離開,少數繼續苦苦堅持。它們便是“僵屍公司”。

  BitTorrent就是“僵屍公司”中的一員。十幾年來,它一直努力着,想盡辦法以技術為工具賺錢,力圖将技術轉變成業務。去年,Delamar和Johnson還在計劃着将技術一勞永逸地變成财富,但現實很殘酷:他們花費數百萬美元,卻讓公司幾近倒閉。

  我采訪了BitTorrent的多位前任和現任員工、投資人、相關藝術家,撰寫了下面的故事。

  1、關于BitTorrent創始人Bram Cohen

  作為曼哈頓上東區的孩子,Bram Cohen聰明、内向、生性奇怪,他以平平的成績畢業于史蒂文森高中,進入布法羅大學,兩年後便辍學。 Cohen在接受《财富》雜志的采訪時這樣說:

  我知道我是個怪人。我這一生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但有些事在發生之時我并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因為當時的我不懂得體諒、了解别人。

  Cohen患有亞斯伯格綜合症(患者具有與孤獨症相同的社交障礙),但他在公開場合從不隐瞞此病。在最初的集資會議上,他就向投資者袒露了此病。一位投資人在Bloomberg BusinessWeek上透露:“坦白自己患有亞斯伯格綜合症可能是他與陌生人交流時的熱門話題之一”。雖然他不羞于袒露此病,但因為患病,他不喜歡與人握手,不喜歡穿鞋子,也納于言論。

  25歲左右,在結束了網絡公司的工作之後,Cohen開始日複一日地寫代碼。他要解決一個從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就困擾着每個程式員的問題:怎樣傳輸大體積檔案。九個月後,問題終于迎刃而解,開源協定BitTorrent誕生了。

  2、BitTorrent公司發展曆程

  2.1初創階段-——盈利方式迷茫,人事變動頻繁

  2004年,Cohen和他的弟弟Ross Cohen,以及前任高盛投資公司和Yahoo的員工Ashwin Navin一起,開始圍繞着協定建立業務。他們從多爾資本管理公司(DCM)那集資了875萬美元,計劃打造一個諸如eBay的市場平台,開發者可以在平台上銷售超寬帶内容。他們通過廣告或者向開發者收費來獲利。2006年, 風投公司Accel領投了第二輪集資。

  自公司創立開始,公司人事便出了問題。一開始,負責工程師部門的Ross Cohen便離開。2007年,Cohen辭掉了CEO職位,擔任首席科學官(Cohen新創的職位),CEO由一位新來員工頂替。2008年,CTOEric Klinker成為CEO。Klinker非常優秀,他身懷犀利的技術,也擁有傑出的管理能力,赢得了Cohen的尊重。

  最初的商業理念并沒有起飛,公司一直在探索其他的成功模式。2008年,第三輪集資之後,公司承認并沒有”取得重要的進展”,并同意進行資本重組。公司将1700萬美元歸還給投資人,隻集資700萬。

  後來,Navin離開,但公司還在繼續掙紮着。不過,公司的許多執行官和決策者都疲憊不堪。對于公司該何去何從,他們仍然沒有達成一緻。一些人認為公司應該加強發展技術業務,打造人們喜愛的産品。他們開發了一個叫做Sync的産品,是Dropbox的分散化版本。另一些人則希望公司轉變成娛樂公司,讓創作者在公司平台上發送内容。因為長期的意見分歧,公司陷入了僵局。2015年年初,BitTorrent裁掉了150員工,占據總員工的三分之一。

簡述BT下載下傳技術及其公司發展現狀

  裁員之後,Accel的投資人Ping Li決定退出。從2006年開始,他一直都在支援BitTorrent。那時,他對公司的計劃感到非常激動,相信公司的潛力,一舉投下2000萬美元。但過了将近十年,他開始看不到這個曾經無比看好的公司的出路。Li表示:

  十年之後的現在,我們再也不會為他們的任何計劃感到激動了。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手。

  2.2  DJSAcquisition以資本方式入局BitTorrent,定位公司方向

  不過,這時另一個投資團隊DJSAcquisition主動加入了。他們熟悉BitTorrent,因為團隊成員Jeremy Johnson與Klinker十分要好。1990年代末,他們兩人就開始在網絡服務供應商[email protected]工作,之後,兩人又一起在一家Accel支援的初創公司工作。2015年秋天,DJS Acquisition得到了Accel在BitTorrent的投資。

  按常理來說,這是一場不同尋常的交易。Johnson和他的表弟Robert Delamar聯合其他兩人,創立了DJS Acquisitions投資公司。他們沒有資金提供,但他們願意支出1000萬美元的期票來換取Accel和DAG在BitTorrent的投資(DAG是BitTorrent的小股東,2008年進行了首次投資)。

  這場投資很不常見,那為什麼它對于Accel和BitTorrent來說意義非凡呢?一方面,DJS團隊計劃将BitTorrent轉變為娛樂公司。雖然計劃尚未實作,但DJS可以為BitTorrent加入了新的血液和熱情。另一方面,Accel也許沒有更好的選擇。内部人士表示:Cohen嘗試以私人的名義購買公司的部分股份,Accel的Li也表示沒有更加合理的選擇。

  不過無論如何,這場交易讓DJS順利掌管了公司的部分權力。在此之前,該團隊從未投資過任何公司。據四位掌握公司一手資料的人士透露:目前BitTorrent公司共有五個董事會席位,DJS繼承了其中兩個;它還擁有公司超過50%的優先股。換句話說,DJS控制了BitTorrent公司。

  在DJS團隊的四位成員中,Johnson和Raj Vaswani是SilverSpring Networks的共同創始人,另外兩位成員是溫哥華初創公司Pacific FutureEnergy員工。團隊的目标是在不列颠哥倫比亞建立煉油廠。專業律師Delamar是此項目的進階顧問,Samer Salameh則是執行主席。

  在DJS加入BitTorrent的幾個月後,Klinker辭掉了CEO職位,董事會聘請Delamar和Johnson擔任共同CEO。六月,BitTorrent放棄了媒體和企業業務,讓其産品Sync變成了一家叫做Resilio的獨立公司。該公司由Klinker經營,主要業務是向公司出售免費增值軟體。

  與此同時,Johnson和Delamar很快意識到了BitTorrent成為媒體公司的機會。Delamar計劃在加州建立辦公室,并開始在加州和溫哥華兩地奔波,Johnson也在家鄉聖地亞哥建立了一個工程辦公室。

  此外,他們開始招賢納士,在一月到六月之間,公司總人數增長了26%,新員工大部分在市場和銷售部門。他們也聘用部分DJS老員工成為進階執行官,其中幾個也在Pacific Future Energy任職。PFE現任CEO和執行總裁Salameh目前在BitTorrent擔任顧問,并收到了15.4萬美元的咨詢費。Delamar目前仍在PFE擔任進階顧問,他聘用了PFE的首席投資官Jeremy Friesen,擔任企業發展部門的執行副總裁。現在,Friesen同時在兩家公司工作。

  兩人迅速行動, 努力将公司打入好萊塢市場。BitTorrent發揮其作用,讓藝術家能夠控制作品的釋出狀态,讓其作品分享給更多觀衆,它在電影和音樂的傳播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們聘用了Missy Laney,其管理着Sundance Institute的Artist ServiCES項目,此項目旨在吸引電影創作者。他們建立了新的平台BitTorrentNow,讓藝術家能夠直接将作品釋出給粉絲。他們雇用了一位CNN主播的兒子,以此來開創一個新的線上新聞網站。他們打造了Discovery Fund,用10萬美元資助25位優秀藝術家。他們甚至還花5萬美元将公司logo印在卡車上,為公司做廣告。

簡述BT下載下傳技術及其公司發展現狀

  即使BitTorrent的廣告盈利正在明顯下滑,Delamar也在花費極大精力說服好萊塢創作者BitTorrent,讓他相信BitTorrent能夠吸引大量觀衆,并能為創作者盈利。八月,在一封寫給《X戰警》的創作者Tom DeSanto的郵件中,Delamar表示:如果DeSanto的下一個作品通過BitTorrent釋出,他将能夠盈利10億美元。

  而在夏末時,事實證明該政策并不奏效。雖然公司的收入正在下滑,但兩人還是使用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現有資金。董事會的金融檔案顯示:幾年來,BitTorrent的儲備現金較為穩定,為3300萬美元上下。但從去年開始,儲備資金開始下滑。去年上半年,公司總共花費了1010萬美元;去年七月,儲備資金為1490萬美元,到去年年底,隻剩800多萬美元。

  2.3 新方向,新者入局,在曲折中前進

  而盡管公司風雨動蕩,Cohen卻少有動搖觸。在過去的幾年中,他的主要精力都傾注在了BitTorrent Live直播平台之上。其是一款跨平台的串流直播平台,因為它是基于P2P技術開發,是以視訊品質按照觀看人數的變化而變化,即觀衆愈多,畫質和流暢度越高。今年夏天,公司釋出了BitTorrent Live的測試版app。

  2016年10月,DJS承諾的期票到期了。而事實證明,DJS無法支付,期票隻是一個空頭支票。據傳聞,DCM的David Chao支付了這筆錢,開始掌控BitTorrent股份,并要求占據公司的三個董事會席位。是以,BitTorrent解雇了新上任的CEO們。

  現在,公司的首席财政官Dipak Joshi擔任臨時CEO。Delamar和Johnson離開,公司的加州工作室和聖地亞哥辦公室關閉,很多員工被裁。曾在去年八月許諾資助藝術家的Discovery Fund也夭折,其給所有申請者發郵件,告知該項目取消。

  對于BitTorrent公司來說,前路仍然一片迷茫。我有幸采訪了《機器之子》創作者Marco Weber,他表示已經完成了劇集的創作,最近在考慮将之出售給傳統媒體平台。粉絲也許終有一日能夠觀賞到此部科幻劇,但極大可能,播放此劇的平台并不是BitTorrent。

簡述BT下載下傳技術及其公司發展現狀

三、對于BitTorrent公司,技術是基礎,成功卻不僅僅靠技術

  對于公司為何會失敗,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說法:内讧、财政揮霍、決策失誤……但每一個人都同意一件事:Cohen打造的技術相當優秀。

  也許,BitTorrent公司的經曆給予的教訓便是:有時,技術并不是産品,不是可以賺錢的工具,它隻是非常傑出、非常優秀的技術。就像Vint Cerf投資了TCP/IP協定,但并不能是以賺個盆滿缽滿。

  此外,要想成功,初創公司必須擁有關于産品和服務的偉大理念,也須擁有關于商業模式的偉大理念。兩種理念,缺一不可。

  但即使BitTorren公司的發展之路崎岖不平,和矽谷的其他“僵屍公司”一樣,它還未死。就在不久前,Cohen的BitTorrent Live已經登陸app store了。

                                               ——本文整理自網際網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