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88億元建造了一座1700米長的跨河大橋,當時大橋視訊被外國人釋出到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轟動,紛紛稱贊中國的橋梁建設技術,甚至一些外國橋梁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從這些外國人的評價來看,足以說明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已經超過了許多國家,那麼什麼樣的橋梁,讓外國網友評價這麼高,1700米的無橋橋對于橋是安全的?施工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大橋為湖北省武漢市楊仙港的長江大橋,全長4130米,寬33米,主橋長1700米。令人驚奇的是,這座1700米長的主橋上沒有一座橋,武漢作為湖北行政中心的發展速度近年來已經顯現出來。為了減輕市内交通壓力,開通漢陽區和武昌區的通道,于是決定再建一座跨河大橋。考慮到未來長江兩岸人口密集,工程師采用上下兩層标準建造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快車道,設計時速為80公裡/小時,雙向四車道主幹道設計速度為60公裡/小時,兩側有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這種設計不僅解決了車輛擁堵的問題,而且降低了風險。
橋的兩端都是255米高的塔,從遠處看,兩座塔直入雲層,增添了橋的宏偉,但最令人驚奇的是,主橋沒有橋墩,為什麼?由于長塘大橋下有一座三公裡長的子壩,這個子壩的作用主要是防洪防水,如果大橋建在河水裡,那麼也會改變水流的方向,進而影響長江防洪和船舶通行。工程師一次又一次地思考,決定讓橋梁不設定橋梁,如果橋梁不設定橋墩,這無疑增加了橋梁建設的難度,即使施工難度很高,中國工程師也永遠不會放棄,最終克服了各種困難,建成了震驚世界的項目。整座橋頂有兩根主纜,主纜長度2850米,由多根電線制成,每根線徑6.2毫米,一根梁91根,一根電纜271束,主電纜直徑超過一米,每根電纜的重力已達到6.5噸。
為了制作這樣的電線,還要特意設定一條生産線,吊索下的主纜也是由四根電線組成的,如果用手握住,就不能握住,而且每個吊索上都裝有傳感器,整個橋接的資料都會實時傳送給工程師。如果橋梁有任何問題,也将首先進行維護。在建造這座橋之前,工程師首先設計了一個120:1的抗風測試模型,經過兩個月的實驗,決定開始施工,是以這座橋于2014年12月正式開放。在橋梁的施工過程中,施勞工員覺得最困難的是橋梁兩端的樁基工程。
根據設計要求,樁基深度應達到地下30米以上,以保證橋梁的承載能力。但是,由于長江兩岸的地質比較堅硬,地表以下的砂岩很多,這無疑給施勞工員增加了很多難度,而這樣的樁基深度甚至在國内也是第一次,但工程師和施勞工員對于這樣的困難也沒有退縮, 在他們心中必須建造一個宏偉的項目,是以經過幾天工程師們的構思,初步确定了樁基和鑿井方案,通過比較發現樁基的施工難度大,但橋墩的穩定性不是特别好。如果采用鑿井方案,施工難度會大得多,但可以使橋墩更穩定,是以工程師決定采用落水洞的施工方案。由于水下淤泥數量衆多,從業人員設計了一種大功率的吸泥裝置,每滴一米的深度,土壤就會變硬,下降的速度從每天幾十厘米下降到幾厘米,或者絲綢不動。面對沉沒工作中的諸多困難,施勞工員毫不退縮,不斷調整施工方案,當下來達到設計要求時,已經過了近一年。建成後的樁基上重達6200噸,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相當于8個籃球場的大小,混凝土用8萬立方米,鋼材使用量也達到15噸,由此可見這兩座橋塔的施工難度有多大。
揚塘大橋建成後全黃,全部采用專門研發的環保漆,且均采用人工刷塗,刷塗面積也達到22000平方米,可見工程量。揚塘大橋于2014年12月開工建設,曆時5年,于2019年9月竣工。長塘大橋建成後,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懸索橋,也為武漢的發展,緩解了武漢的交通壓力,也使長江兩岸的人民出行更加便捷。1957年,中國基礎設施人員突破困難,在武漢修建了長江第一座橋梁。64年後,陽虹洋港長江大橋也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橋梁,這離不開擊劍工作者的默默努力,因為有了他們,讓我們中國的基礎設施走得更遠,讓我們一起為所有基礎設施工作者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