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否》:盛明蘭被罵,其實挺冤枉的!

作者:是阿瑞同學
《知否》:盛明蘭被罵,其實挺冤枉的!

首發于公衆号:是阿瑞同學

寫《知否》劇評的時候,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盛明蘭身上的強者屬性,就各種诋毀。

覺得她赢到最後主要是因為編劇給她開了金手指、還有祖母這樣的人物給她輔導、還有不錯的出身……

我其實能夠了解這種觀點,但是我不敢苟同。

因為在我淺薄的工作經曆中,也認識一些很厲害的職場人士,也有自己做企業做得很成功的人,我發現就算對方有着很不錯的出身背景,也依然很努力,甚至比我們普通人都要努力,我在對方身上學到了很多好習慣。

他們之中,也有從草根一步步打拼出來的。在多次的試錯中,有幸趕上了一波時代的紅利,他們就積累到了第一筆财富,而後一點點延伸,保持到現在。

我在這些人身上都看到了非常優秀的品質。

是以對于普通人而言,去battle那些自己不能掌控的因素純屬浪費時間。

關鍵的問題,是你要去想清楚自己能掌控的東西。

是以,我認可盛明蘭的成長軌迹裡有運氣和金手指的成分,但我也同樣認可她個人努力的成分。

比如在孔嬷嬷學規矩那場戲裡,她挨了打是非常開心的,當晚還跟祖母做總結。

《知否》:盛明蘭被罵,其實挺冤枉的!

這要是換了一般人,你打我,懲罰我,不就是嫌我地位低、看不起我嗎?

普通人太容易掉進情緒的陷阱裡了,會覺得對方是在故意欺負人。

是以,我們一定要接受的現實,就是人與人之間存在多種次元的差異性。

普通人唯一能決定的一個因素,就是盡可能多地去嘗試,去經曆事情,提升認知,一點點地為自己蓄力,才有突破的可能性。

不要總是看不慣這個,看不慣那個,妄圖去改變這個,改變那個,活得那麼理想主義。

要知道我們唯一能改變的隻有自己而已。

幾年前,我還在帶一個銷售團隊,那個時候為了完成業績目标,我總想要去改變我帶的銷售:

比如,我看不得銷售在一個溝通的小環節上出錯,哪個地方出錯,我就習慣性地指出來,希望對方立刻改正。對方被我的完美主義情結束縛,也很緊張。

比如,我看到銷售溝通半天拿不下單子就很着急,一着急我就自己上手。談成之後我就拿這個案例去說教,希望對方能夠領會,最後搞得對方心裡也很不舒服。

比如,我看到銷售不願意處理投訴,客戶有一點異議就往後縮,覺得天塌了,自己好不容易付出點努力就要付之東流了。

遇到我這種性格偏執的人,就非常不能夠了解對方的負面情緒,總覺得沒啥大不了的。

現在我才逐漸意識到,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成長環境差異導緻的結果。

不是說銷售們的能力不行,固然會有一些溝通技巧上的差異,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知否》:盛明蘭被罵,其實挺冤枉的!

最主要的,是大家立場不同,對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

銷售不能接受這一次暫時不成功的局面,想讓這個結果晚一點到來,甚至希望它不了了之,就一直在逃避。

或者說,有的銷售已經在心裡給客戶判定了一個結局。

是以,大家甯願躲着、往後退、往後逃,也不去找客戶主動溝通、尋求機會。

因為她們在這件事情上的負面情緒還沒結束,就沒有動力往前走。

畢竟大多數人都會認為付出了就會有收獲,一旦事情的真相不是這樣,人就會很沮喪,就容易沒有信心。

那個時候,我沒有這種思考,在安撫了對方的負面情緒後,對方還不能及時調整,我就很疑惑。

一方面我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和我同期晉升的另一個同僚帶團隊帶的很好,上司還在旁邊不停叨叨叨,我就非常想要證明自己。

因為我也不能接受自己落于人後。

最終的結局,就是我整個人壓力很大、很情緒化,無形之中,會把一些不好的情緒帶到工作裡,搞得團隊凝聚力很差。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比如确實有一些人是積極主動的,她們願意邁出自己的舒适區,嘗試跟之前不能拿下的客戶溝通,有的時候能拿到好結果,有的時候依然不能。

而後,這幾個人的進步是很明顯的。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開始去看一些管理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彌補自己的認知缺陷。

而後,我才漸漸接受一個事實:人是從事情當中學習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迹,要尊重差異性。

《知否》:盛明蘭被罵,其實挺冤枉的!

我的成長經曆塑造了我,對方的成長經曆塑造了對方,我們的差别,是在一件件事情上累積的。

要去思考如何在事情上幫助對方獲得進步即可,不要妄圖走捷徑,希望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實作所有目标。

再者,成長是積極主動帶來的結果,你沒辦法去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主動去改變比被動打臉後再去改變,效果要好得多,前者沒有給自己設限,後者在我們達成目标後,就松懈了。

想明白這些道理後,我開始接納了自己的無知和暫時不成功的局面,狀态也好了很多,業績反而有了一些調整。

是以,我覺得《知否》的編劇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用一件件事情去累積了盛明蘭的成長曆程,幫她提升了認知能力。

就連電視劇都能把這個道理貫徹始終,對于我們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懷左同學說:……說得更直白一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積累挫折,是适應場面。跳出井口,多曆練曆練,多積累一些失敗的場景,多受點罪,人自然會更成熟一些,情緒也會更穩定一些。

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成長的真相嘛。

希望你喜歡我的分享,幫我點個贊吧。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END-

-轉發、點贊、點在看,都是愛-

往期精彩推薦:

《知否》:我們都被衛小娘“騙”了,也錯看了她

《知否》:其實,我們都錯怪齊衡了

《知否》裡的沈皇後,竟然成功治好了我的“慕強情節”

《知否》:這11張圖,演繹了盛明蘭的一生

作者介紹:

手執煙火以謀生,心懷詩意以謀愛。我是阿瑞,一個寫劇評的情感部落客。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公衆号:是阿瑞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