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阿卡姆瘋人獸化,哥譚市變種特攻

作者:電影角
《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阿卡姆瘋人獸化,哥譚市變種特攻

雖然《蝙蝠俠:海龜》出自華納兄弟動畫,但并不是DC宇宙中原創的動畫電影之一。這部電影由華納聯合制作,與動畫劇"忍者神龜的崛起"(2018-)聯合制作,并在尼克兒童頻道播出,彙集了蝙蝠俠和80年代/90年代流行的少年變種忍者神龜。

這部電影改編自六集迷你漫畫系列《蝙蝠俠/少年變種忍者神龜》(2015-6),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漫畫原作的主要情節元素,例如施拉德與拉爾斯·埃爾·古爾的合作,忍者神龜追蹤蝙蝠洞,以及蝙蝠俠的超級反派變異成動物。不同的是,在漫畫中,忍者神龜被傳送到DC宇宙,而在電影中,忍者神龜直接從紐約開車到哥譚市。

《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阿卡姆瘋人獸化,哥譚市變種特攻

乍一看,蝙蝠俠和少年變種忍者神龜的跨界戰鬥隻是一個吸引人的噱頭。這兩者似乎不相容。蝙蝠俠的基調是黑暗而殘酷的,籠罩在陰險,黑暗的氛圍中,而忍者神龜是一群熱愛流行文化,狂躁的青少年,他們的對手是外星入侵者和瘋狂的科學家惡棍。蝙蝠俠通常更受成人讀者的歡迎,而《忍者神龜》在其鼎盛時期由未成年觀衆主導。可以預見,兩者将相遇,損害彼此的固有風格。

事實證明,在許多情況下,情況确實如此。例如,在最後,你會尴尬地聽到蝙蝠俠大喊"KawaBangha"和"是時候吃披薩了"。在80年代/90年代,《忍者神龜》因其所謂的暴力而受到嚴厲批評,但與拉爾斯·埃爾·古爾(Lars El Gul)在阿卡姆的《廣告狂人》(Mad Men)中随機斬首守衛的暴力場景相比,這與拉爾斯·埃爾·古爾(Lars El Gul)随機殺死守衛的暴力場面相比,這算不了什麼。另一方面,兩人的風格沖突也帶來了一些有趣的亮點,比如忍者神龜把外賣披薩叫到韋恩莊園,在樓梯扶手上滑闆,叫阿爾弗雷德為兄弟,阿爾弗雷德把目光轉直。在前幾個場景中,忍者神龜看到企鵝閃爍着傘槍,劍和直升機,大喊"酷",并驚歎于哥譚市豐富多彩的反派。

《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阿卡姆瘋人獸化,哥譚市變種特攻

這部電影肯定會受到一些資深粉絲的喜愛。蝙蝠洞内襯有巨大的硬币和恐龍模型,恢複了20世紀40年代的漫畫場景。甚至還有一個場景展示了幾件早期的蝙蝠俠制服,包括鮑勃·凱恩(Bob Kane)最初的帶翅膀的紅蝙蝠服裝"蝙蝠俠和比爾"(2017年)。《忍者神龜少年變種人》卡通片的配角巴克斯特·斯托克曼博士也在片中飾演一隻蒼蠅。

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是有偏見的。這部電影采用了1960年代的蝙蝠俠造型,蝙蝠俠胸前的蝙蝠标志是黃色的,但不知何故,蝙蝠套裝是天藍色的。盡管如此,特洛伊·貝克還是完美地描繪了蝙蝠俠嚴峻的聲音(他在所有動畫電影中首次為小醜配音)。另一個缺陷是忍者神龜的形狀。它們的大小從2014年真人電影中較大的忍者神龜到标準的人類大小不等,大小不一,但被畫成一個棱角分明的正方形,就好像它們是電影博士在截止日期前匆忙完成的一樣。此外,施拉德被大大削弱,成為拉爾斯·埃爾·古爾的擊球手,并一再感到沮喪,不斷被貶低。

《蝙蝠俠大戰忍者神龜》:阿卡姆瘋人獸化,哥譚市變種特攻

最大的問題是故事情節,它經常讓人覺得它是關于被迫的各方在動作場面上聯系在一起,進而産生彼此的對抗。忍者神龜通過看似随機的手波三角形定位追蹤到蝙蝠洞,然後遊進蝙蝠洞,發現裡面沒有守衛,這引發了為什麼其他壞人以前沒有這樣做的問題。

自從突襲阿卡姆的《廣告狂人》以來,這部電影變得越來越喧嚣。為了融合《忍者神龜》的主題風格,許多哥譚超級反派都注入了誘變劑,變異成動物——冰凍先生變成了北極熊,貝恩變成了美洲虎,哈利·奎因變成了狗,小醜變成了蛇,等等。這樣的劇情安排是毫無意義的,除了把壞人變成十幾歲的變種忍者神龜經常遇到的變異動物。情節發展得更加刻意,蝙蝠俠被注射了誘變劑,變成了一隻大蝙蝠——創作者似乎不知道的是蝙蝠俠反感的誕生,叫做"蝠鲼"。

結局的高潮變成了一個"速度與激情"式的無腦動作場面,蝙蝠家族和忍者神龜各自駕駛蝙蝠車、海龜卡車和各種機車穿越碼頭,向無敵,忍者神龜發射下水道蓋向壞人開火,同時也與變異大象和恐龍的戰鬥。導演傑克·卡斯托雷納(Jack Castorena)的最後一部作品《超人之死》(2018)不錯,但單人"蝙蝠俠沃内斯特海龜"令人失望,不僅粗糙粗俗,而且故事情節也很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