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們在家庭最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投入,而空窗期過後,就是另一個大挑戰--重返職場。
很多全職媽媽擔心自己跟社會脫節很多年,一旦重返職場,很難适應,甚至擔心自己經驗不足,磨合不好,沒幾個月就被離職了,怎麼辦?
其實我覺得,全職媽媽重返職場,确實需要适應一段時間,但哪怕職場人,忽然要去适應一個新公司,新環境,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我自己從懷孕到産後,再到照顧寶寶,做了4年的全職媽媽。後來終于在适合的時機成功入職了廣告公司業務總監,努力适應的同時,也慢慢找到工作的樂趣。1年後轉職另外一家公司,工資還提高了1萬元。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為了适應職場,到底做對了什麼?當然後來還踩了一個大坑,至今都很後悔,希望能給大家有些借鑒作用吧。
我在生孩子之前是新浪的一名策劃經理,後來因為懷孕和照顧寶寶辭職了,全職4年之後重新回到職場,很幸運被一家公司錄用,因為曾經在大公司工作過,入職之後直接升到了業務總監。
當時我其實是很惶恐的,但是光怕有什麼用呢?得給自己一些自信啊,于是我靜下心來想了想,也許我的工作經驗沒有其他同級别的同僚那麼多,但是我好像有2個全職媽媽特有的軟實力:
第一個軟實力:責任心
我一直覺得責任心是一種思維習慣,而養成這種思維習慣的基礎就是“沒法依靠任何人”。照顧寶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完全什麼都不會的小生命,那麼脆弱,需要媽媽各種照顧,一個應對不好就可能有意外。在各種混亂中建立秩序本身就很難,再遇到不頂事兒的老公,你的責任心就會被鍛煉得特别強大。其實,這種責任心遷移到工作裡,對管理手上的工作非常有用處。
第二個軟實力:工作态度
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多少都會擔心自己的前途。是以能夠重回職場,就像上帝給的第二次生命,我非常珍惜。
為了自己賺錢自己花的那種爽,工作态度特别好。除非因為孩子的緣故,有時候不得不請假,但基本上不會耽誤工作。
記得當時,我總是第一個到公司的人,一方面為了躲過堵車的時間,另一方面,我喜歡那種喝着咖啡看郵件,提前處理各種問題的感覺。每天都在體驗笨鳥先飛。
後來,工作上當然會有各種困難,不過也因為客戶,老闆還有我的小助理都是非常好的人,幫了我很多,總體還算順利。
現在學了生涯規劃,回想之前的工作,之是以結果還不錯,除了責任心和工作态度這兩個軟實力外,我又分析了幾點當初做得好的地方,第三點其實最重要,算是職場修煉的靈魂,很多生涯咨詢師都拿這個模型跟客戶梳理職場适應問題,建議收藏一下,以後說不定有用:
一 放低身段拼命學
因為全職媽媽期間一直生活在國外,對國内的市場不熟悉,再加上廣告營銷這幾年變化很大,是以我需要學很多東西。
那時候,感覺工作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我的老師。同時在開車上下班途中,3個小時都在聽網絡課程,有營銷商業課,職場課,時間管理,個人成長等等,我都聽。
這些課,有些增加專業知識,有些提高幹勁兒,有些提高思維格局,有些讓工作管理更有效率。我當時想,多聽聽總沒壞處,跟别人噴的時候,指不定哪個知識就能派上用場。
而且,學習還有療愈作用,焦慮來了就去學,後面慢慢發現自己也沒時間焦慮了。
二 搞好人際關系
搞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了解和觀察。大家都各有什麼特性?需求在哪裡?底線在哪裡?
有些人需要鼓勵和誇贊,有些人需要順從,有些人需要替他拿主意,有些人吵兩句也沒關系,不會記仇。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還要看每個人的優勢,因為别人的優勢就是幫助自己工作拿到效果的珍貴資源。而且隻要能看到别人的優勢,并且适度誇獎和贊賞,人緣一定不錯。
三 保持工作幸福度
這一點其實最重要。積極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工作中感受到幸福的人,工作效率會提高30%。而這個幸福度是怎麼來的呢?我用生涯的CD模型來跟大家解釋一下。
CD模型左右看,由個人(左)和職業(右)組成, 個人部分用能力換需求,職位部分用要求促回饋。
CD模型的理想狀态是:個人能力滿足職位要求,職位回饋符合個人需求,形成正向激勵,再去刺激能力提升。
勝任感是職業幸福感的來源之一。個人能力滿足職位要求是最基礎的,那麼首先要了解職位的要求在哪裡,并且努力去勝任。
可是很多小夥伴職業困惑都來自于并不清楚職位要求是什麼,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有一些是顯性的(例如職位說明),有一些是隐性的(例如公司文化,老闆喜好),有一些還會根據不同的人合作産生變化,考驗自己的眼力。總之,提着這根弦,弄清楚自己職位要求,努力提高能力勝任,非常重要。
但是如果自己有哪方面特别不行,隻要不是崗位的核心要求,也可以讓别人來補充。比如我做PPT很慢又醜,但是我的小助理就是PPT達人,她很好地補充了我的缺陷。
相反地,當我們滿足了職位的要求,甚至做得更好,那麼就會得到來自公司的回報。這樣的回報是不是滿意,也很影響我們的幸福感。而回報真的不能局限于工資。我就踩過這樣的坑。
回想當時的我,從一個全職媽媽到廣告公司業務總監,日常每天都在學習和成長,能發揮價值,工資也不低,職場團隊關系非常好,大家開開心心工作,當時我真的非常滿足。
可惜,後來另外一家公司挖我的時候,工資提高了1萬元,為了錢,我真的跳槽了。然而,去了那個公司才發現,新公司非常混亂,除了工資變高了,其他非物質回饋全部都很低。後來我就辭職了,而那個公司不久之後也倒閉了。
其實我非常後悔換工作,假設我早知道CD模型,好好梳理工作的價值回報,也許就踩不到這個坑了。
到這裡我的故事就結束了。真心希望小夥伴們少看那些說全職媽媽苦哈哈,脫離社會,自卑,各種苦難的抱怨文章。雖然吐槽一時爽,但是看多了會下意識覺得自己不行,好難,工作中遇到些困難就推到自己曾是全職媽媽這個身份。其實我們不需要被全職媽媽這個身份綁架,我們首先是一個人,有自己的夢想和堅持,沒自信也請先加油走下去。慢慢地,一切都會好的。
如果你在職業上遇到困惑,需要找人傾訴,可以私信我
我是日本認證積極心理學指導師,生涯規劃師。
我每周會開放兩個公益咨詢免費名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