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作者:Thsware斯維爾

有很多客戶朋友私信小斯想要了解更多工程案例的詳情,小斯邀請下面這位資深職業模組化師為大家詳解,使用斯維爾“模組化快手”,建起山東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柱、梁和闆時的真實使用體驗:

山東3萬平綜合辦公樓

來自山東資深模組化師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項目整體介紹

總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地上22400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5700平方米,地上主樓11層,裙房2(4層),屬于二類高層建築。該項目使用的是斯維爾“模組化快手”土建及機電專業。

以下是他自述模組化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不管是算量軟體還是模組化軟體,柱梁闆是最基本的。這次先說說柱梁闆吧。

1柱子部分

做一個工程,最先開始的是樓層設定,由于revit自身沒有樓層的概念,模組化的時候是用不同标高的視圖來區分的。

斯維爾模組化快手在工程設定界面通過----修改樓層資訊---到識别樓層表---建立樓層來實作結構視圖的建立,還是比較符合工程人的思路的。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結構标高來設定。因為後邊識别柱表的時候要和這個标高對應才能識别。主表識别完成後一定要改成建築标高,再進行下一步的模組化。後期有太多的構件都是以建築标高來布置的。

工程設定完成後,就是軸網識别的問題,這是後期所有構件布置的基準。在(聯想拯救者+win10+revit2020)的系統環境下,也許是圖紙不标準的原因,軸網識别的準确率未能達到100%。可是不标準的圖紙才是普遍情況的。而且正是由于設計院的不那麼标準圖紙,才有了bim生存的基礎。是以軸網我一般都是手動布置的。而且個人也覺得手動布置的的軸網更好。這個時候就展現出小斯CAD版的建立軸網的優點來啦。

軸網建立後,就是柱子的識别。架構柱的識别還是非常完美的。平法布筋也是做的不錯。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這才是實際圖紙中的柱表,而且我隻是截取了一半,實際是二排表,甚至是多排多頁的柱表也是常見的。然後将表格做成小斯的格式,合并單元格的柱号,變化的截面尺寸,樓層自動識别應該增加三個按鈕,判定樓層,判定截面,布置鋼筋,加上兩字也不多占地方。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暗柱識别實體準确度也是不錯的,但我一直認為暗柱應該識别成布筋區域,而不是單獨的族構件。

就像小斯CAD版的軟體那樣,暗柱用剪力牆填充,這樣能更好地處理鋼筋擴充區的問題,而且算量分類也更容易的符合國标清單的規則。

案例分享丨3萬平綜合辦公樓的真實模組化體驗

構造柱布置自動布置的規則個人認為就二條:牆相交處,牆長超過6米處,其他的完全沒有必要。一定要增加單點布置,自動布置再好,也有大量的位置需要手動布置。

柱子部分就也就這麼多啦~

2梁的部分

已經形成的編組,不能通過增加支座,增加梁段形成新的編組,應該是跨段編組沒有更新造成的,這個問題是更新方向。

3闆的部分

體驗也算可以,但我覺得點選布置闆功能還是更符合造價人的思路。

※體驗總結

如果是簡單方正的辦公樓識别結果基本可用的,即使是大面積的車庫,梁的實體識别準确率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和平法布置鋼筋結合起來,截面尺寸的準确率能達到9成以上,甚至更多。鋼筋識别也是不錯的,準确率也能達到9成吧。總體來說,柱梁闆基本能達到可用的的地步,細節上也尚有需要進步的空間。

聽說12月下旬還會釋出新版本,這個更新頻率不錯,期待下一個版本~

十分感謝這位資深模組化師為我們提供了這麼詳盡的模組化體驗,也為小斯提供了改進方向,“以客戶為中心”一直是小斯的服務宗旨,我們會持續保持更新頻率,快速疊代,為客戶提供更流暢的軟體體驗。

最新版本可點選下文檢視 ↓

隻關注您 | 模組化快手極速版暖心更新

官方下載下傳連結:http://i.thsware.com/download

繼續閱讀